请稍候...关闭

天下梟雄

高月

歷史軍事

  這是壹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李世民、竇建德、王世充、李密、蕭銑、張須陀、李靖、蘇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卷十二 風雲激蕩第九年 第三十八章 楊廣之怒

天下梟雄 by 高月

2018-7-2 16:14

  禦書房內,楊廣陰沈著臉站在窗前,目光冷若冰霜,他腦海裏還在想著剛剛在京城流傳起來的讖語,‘李非李,楊非楊,出荊襄,戍邊疆,隋氏滅亡他為將。’
  這無疑是在說楊元慶,難道李氏興指的是楊元慶嗎?就在半個時辰前,他接到了雁門郡和馬邑郡的快報,楊元慶軍隊出現在這兩個郡中,這讓他勃然大怒,立刻下旨命宇文述等人來商議出兵征討楊元慶。
  此時半個時辰過去,楊廣也慢慢冷靜下來,征討楊元慶不是不可以,只是這裏面涉及到很問題,兵力、給養,出兵線路、突厥應對、政治影響等等,他都要考慮清楚,攻打楊元慶的難度不亞於攻打高麗,不是元家和楊玄感那種烏合之眾,可以壹戰擊潰。
  更重要是他輸不起,如果他的軍隊敗給楊元慶,那麽會給他的威信帶來多大的打擊?
  此時楊廣已經不再有大業六年決定進攻高麗時的那種豪情和銳氣了,現在天下大亂,造反風潮四起,國力疲憊,士氣低迷,社稷不穩,使他顧慮太多。
  楊廣有些後悔,當初楊元慶剛逃去豐州時就應該當機立斷剿滅他,現在越向後拖,局勢越是被動。
  在楊廣身後站著虞世基、蕭瑀和楊恭道,蕭瑀是蕭皇後之弟,為人剛直,深得楊廣信任,他取代衛文升出任相國,現任內史侍郎。
  這時宇文述和樊子蓋走了進來,兩人躬身施禮,“參見陛下!”
  楊廣回頭看了壹眼眾人,七相來了五相,除了裴矩和裴蘊沒有通知他們,人都到齊了。
  他慢慢走到榻前坐下,點點頭,“兩位愛卿平身!”
  “各位相國,把大家召來,是和大家商議如何應對楊元慶的擴張,此事事關重大,朕不希望大家都沈默,大家暢所欲言吧!”
  “陛下!”
  第壹個開口的還是宇文述,他上前壹步道:“在說楊元慶之前,臣想先談壹談京城流行的讖語,‘李非李,楊非楊,出荊襄,戍邊疆,隋氏滅亡他為將,’臣以為這條讖語是上壹條讖語的延續,很明顯,楊元慶的嫌疑最大,我們再回過頭看楊元慶擴張勢力,當然,他的借口是剿匪和防禦突厥,但他的真實目的呢?
  臣壹直認為,有什麽樣的父親就有什麽樣的兒子,就像被聖上處死的斛斯政,他是斛斯椿之孫,所以他才會支持反賊,逃亡高麗,而居心叵測的楊素,生下了造反逆賊楊玄感,那麽楊玄感的兒子又會是什麽人,所以臣認為楊元慶就是心懷異誌,他必造反無疑,朝廷必須要用雷霆之軍剿滅楊元慶,不能再給他發展壯大之機。”
  “臣並不贊成宇文大將軍的所謂雷霆之軍!”
  這是樊子蓋出言反對,宇文述大怒,他反唇駁斥:“樊相國,妳認為楊元慶現在還不是造反,威脅還不夠大嗎?非要等他奪取太原,才認為他是造反嗎?”
  樊子蓋不急不緩笑道:“宇文大將軍,聽我把話說完。”
  宇文述重重哼了壹聲,拉長臉不再說話,樊子蓋繼續道:“臣也贊成要對付楊元慶,可是不贊成宇文大將軍的所謂雷霆之軍,楊元慶在豐州經營多年,兵精糧足,他本人又身經百戰,不是楊玄感那種烏合之眾,非壹朝壹日所能剿滅,如果從關隴方向進攻他,中間要跨越多個沙漠,軍隊補給怎麽辦?當然可以建立補給站,但怎麽防禦他的騎兵?臣的意思,可以打,從榆林開始,壹步步向西蠶食他建成的新城,把他的新城作為我們的補給城,最後大軍抵達豐州,然後屈突通的軍隊從關北向他發動進攻,兩面夾擊,獲勝的希望就會倍增。”
  其實樊子蓋的意見和宇文述並沒有什麽區別,只是更加細化,他壹貫喜歡如此,先把別人踩下去,再來表述他的意見。
  楊廣沈思片刻,又問虞世基,“現在能調多少軍隊?”
  “回稟陛下,現在軍隊都分散各地鎮壓造反,京師附近有三十萬軍隊,包括陛下的十萬禁軍,關中有十萬軍隊,屈突通帶走五萬,實際上長安守軍只有五萬。”
  楊廣沈吟不語,兵力明顯不足,使他有點猶豫,這時,虞世基又道:“陛下如果要攻打楊元慶,臣以為至少要三十萬大軍,豐州遙遠,還在再征發五十萬民夫運送糧食軍資,但臣也要提醒陛下,壹旦敗了,不僅糧食軍資全歸豐州,而且洛陽就沒有軍隊了。”
  虞世基畢竟不是宇文述,他並不希望隋朝毀滅,三次高麗之戰,隋朝的精銳之軍都幾乎喪失殆盡,根本就沒有力量再去剿滅楊元慶,當然,楊廣可以把京師之軍傾巢而出,但京師怎麽辦?中原造反勢力強大,別連老巢都丟了,虞世基含蓄地提醒楊廣,現在朝廷無力剿滅楊元慶。
  楊廣明白他的意思,他心中嘆息壹聲,又問蕭瑀和楊恭道,“妳們二人的意見呢?”
  蕭瑀躬身道:“臣以為這次楊元慶進軍馬邑郡和雁門郡,和上次關北不壹樣,他既沒有召集官員簽署什麽協議,也沒有在兩郡駐兵,臣感覺,他更多是壹種試探,這個時候,只要陛下態度強硬,下旨命他退出河東,他應該就會退出。”
  旁邊楊恭道也躬身道:“陛下,臣贊成蕭相國的建議,事實上楊元慶四處擴張,很大程度上是陛下的態度不夠強硬,縱容了他,而且楊元慶走的路線是擁隋自立,陛下就可以利用他這個路線,逼他露出原形,這樣很多豐州的將士和官員就會和他離心,使他內部分化,那時,只用屈突通的軍隊便可平定豐州。”
  楊恭道的意見說到了楊廣的心坎上,其他他可以直接宣布楊元慶為叛逆,但他擔心那樣楊元慶就會直接造反,反而不好收拾,最好在他不造反的前提下瓦解他的軍隊,才是妥善之舉。
  楊廣又問:“那朕用什麽辦法來逼他露出原形?”
  “很簡單,陛下可以召他進京述職,他若不來,他就無法向部屬交代。”
  宇文述冷冷道:“楊尚書想得太簡單了吧!去年聖上召他進京述職,他要說防禦突厥,結果沒來,這次他又說要防禦突厥,怎麽辦?”
  “不用再說了!”
  楊廣打斷了所有人的話,站起身冷冷道:“朕意已決,朕決定北巡榆林,看他有什麽理由不來見朕?”
  ……
  大業十壹年六月,大隋皇帝楊廣下旨巡視塞北,命樊子蓋輔佐越王楊侗留守京師,六月十五日,十萬禁軍簇擁著聖駕浩浩蕩蕩向北而去。
  幾名騎士縱馬駛進了太原城,壹路奔馳,在李淵府宅前停下,為首男子頭戴金冠,身著錦袍,腰束玉帶,正是獨孤震的侄子獨孤懷恩,他從京城而來,奉家主之命前來給李淵送信。
  獨孤懷恩在臺階前翻身下馬,對身後兩名隨從道:“就在門口稍等我片刻。”
  他快步向臺階上走去,剛上臺階,正好李建成從府內快走走出,李建成驚訝道:“懷恩,妳怎麽來了?”
  李建成在輩分上比獨孤懷恩晚壹輩,可實際上,他們年齡相仿,從小壹起讀書,兩人關系極好。
  獨孤懷恩笑道:“奉家主之命前來送信,妳父親在嗎?”
  “父親在軍校場,我也正要過去,不妨隨我同去。”
  壹名下人牽來馬匹,李建成也翻身上馬,兩人並肩向軍校場而去。
  李建成受父親之托,已開始獨立處事,他也經常去京城和獨孤家,以及叔父李神通商議事情,像這次讖語事件,便是由李建成全權負責應對,只是事後才向父親匯報。
  “發生了什麽事嗎?”李建成關切地問道。
  獨孤懷恩也知道李建成的地位,便將信取出來遞給他,道:“聖上已宣布北巡,不日將抵達太原,雖然聖上已將讖語的目標轉向楊元慶,但妳們還是要謹慎,不可有絲毫大意。”
  李建成點點頭笑道:“君主之心,高深莫測,他未必真把讖語的目標轉向楊元慶。”
  兩人加快馬速,向軍校場奔去。
  ……
  軍校場位於城南,是太原郡兵會操之地,此時數千郡兵會聚在校場上,人山人海,喊聲如雷,校場上,李淵第三子,號稱‘病雷公’的李玄霸手執雷公大錘,力戰太原軍十八名大將。
  李玄霸今年已十五歲,身高六尺三,肩膀寬闊,兩臂有千斤之力,但他長得有點畸形,腦袋很小,和寬闊的肩膀極不協調,尖嘴猴腮,相貌醜陋。
  他頭腦非常愚笨,整天悶聲不響,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世間法則都對他沒有意義,用後世的說法,他是壹個典型的自閉癥,世人皆說他癡,惟獨李淵說他兒子正常,大家又私下叫他‘雷公癡’。
  也正是因為他的自閉,才使他在練武方面有著普通人難比的天賦,在於仲文的精心傳授下,使他成為壹名絕世武將。
  李玄霸無論刀法、槊法和槍法都十分精通,但他本人卻喜歡用錘,於仲文便給他設計了壹種雷公狼牙錘,錘型如腰鼓,兩側各有三根狼牙刺,可以將敵將武器掛飛。
  隨著他漸漸長大,錘的重量也不斷增加,去年初他的武功壹舉突破了滯固期,短短壹年多時間,他身高猛長壹尺,骨骼變粗,肩膀變寬,雙臂肌肉發達,他的壹對雷公狼牙錘的重量達到了兩百六十斤,壹對大錘舞動起來密不透風,打遍河東無敵手。
  李玄霸雖然在人際交往和讀書方面幾乎是癡呆,但他在戰場上卻極為敏銳,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反應快如閃電,此時十八名大將被他打得大敗,兵器要麽損壞,要麽震飛,個個狼狽不堪,激起數千士兵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
  李淵站在看臺上,捋須得意地笑了起來,他文有建成、世民,武有玄霸、元吉,何愁天下不得?
  旁邊副留守夏侯端贊嘆道:“玄霸武藝蓋世無雙,天下能和他壹較高低者,恐怕只有宇文成都和楊元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