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全面熱議
災難藝術家 by 七七家d貓貓
2023-5-18 20:00
前腳,“抵達”節節攀升的口碑狂潮強勢領跑今年的藍夏電影節,至少在前三分之壹階段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似乎早早就已經提前預定了壹個獎項的位置。
後腳,“替身”承載著超高期待並且成功贏得壹片贊譽,毫不示弱地緊追“抵達”腳步,成為抵達藍夏觀眾們的最新寵兒,熙熙攘攘的觀影熱浪掀起全新狂潮。
壹前壹後,“抵達”和“替身”,似乎即將展開影後爭奪戰。
有趣的是,“抵達”的女主角,正是“夜行動物”的女主角康芮,今年兩部作品入圍主競賽,絕對是風頭正勁。
“抵達”的優秀口碑,康芮也是重要功臣,電影節才剛剛開始,影後爭奪戰就已經進入白熱化。
而且,這兩部作品看起來都有希望爭奪更高獎項,自然而然,影後的競爭也有更多未知數。
但是!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話題熱度也很難打破桎梏,簡單來說,流量不足,網絡時代的年輕人們追求的刺激和熱點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各大電影節也必須在堅持藝術和迎合商業之間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然後——
焦點,來了。
紛紛熱議還沒有來得及爭辯出壹個脈絡,華清陽的“女士”就加入戰局,幾乎令人懷疑,這些電影的登場日程是如何安排的,如此局面是不是黎世寬刻意安排的結果?
“女士”,場刊評分壹般般,只有2.8,不算高也不算低,高不成低不就,丟進今年的喧鬧戰局了也就沒有太多水花。
重點在於,這是壹部大女主電影,準確來說,這部電影就是建立在女主角身上完成的,全程聚焦女主壹個人。
歐陽娜漣,作為女主角,引爆了所有討論。
不少影評人和觀眾都認為,這是歐陽娜漣贏得金冊獎影後以來最出色最優秀的表演。
另外還有壹部分觀眾則秉持不同看法,電影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追捧歐陽娜漣的演技,這顯然不好——
首先,歐陽娜漣的表演顯得浮誇而過火,渾身上下每壹個細胞都在尖叫著“看到我的演技了嗎看到我多麽會表演了嗎怎麽樣我的表演是不是特別牛逼妳們難道不準備跪下頂禮膜拜嗎”,但事實卻是矯揉做作。
其次,為了凸顯演員的表演而專程拍攝壹部電影,以至於角色、故事、劇情、電影等等全部都失衡,如此本末倒置的行為沒有給予電影任何觀看的價值,整個鏡頭全程都處於壹種自戀的傲慢和狂妄之中。
所以,好,還是不好?
見仁見智。
但毫無疑問,歐陽娜漣的存在本身,就是話題,就是流量。
不管是否喜歡,事實就是,“女士”幫助歐陽娜漣壹路搭乘火箭殺入藍夏電影節影後爭奪戰的行列之中。
相較而言,“抵達”和“替身”都有可能爭奪更高獎項,可想而知,影後的競爭力反而削弱,那麽在“女士”整體口碑平平的情況下,歐陽娜漣登頂影後的可能性也就水漲船高,反而是稍稍領先了半個身位。
特別需要關註的壹個重點就在於,歐陽娜漣的話題性、討論度以及公關能力,完勝!
當藍夏電影節剛剛度過三分之壹的時候,媒體們、觀眾們、發行商們所關註的第壹焦點,赫然是“抵達”;然而,社交網路熱搜榜關註的第壹焦點,卻是歐陽娜漣,流量熱度壹騎絕塵遙遙領先。
壹切,就是如此簡單。
可以想象,今年藍夏電影節的影後爭奪乃至於獎項爭奪,確實是修羅場——
而且,後面還有三分之二的主競賽作品沒有登場呢。
隨後!
主競賽單元的“羽毛”、“汪洋大海”、“壹個女人的生活”等等都表現不俗。
盡管電影節前沒有聚焦太多關註,但電影登場後,從媒體到觀眾紛紛給予好評。
其中,“汪洋大海”,場刊3.21。
“壹個女人的生活”,場刊3.40。
連續兩部作品場刊均分突破三分,掀起壹波又壹波狂潮,藍夏的角角落落都能夠能夠感受到每天洋溢的亢奮與激動,“金鳶獎”的呼聲壹浪高過壹浪,平均每隔兩天就有壹部金鳶獎候補登場,引爆口碑。
顯然,今年的藍夏電影節已經遠遠超出預期。
而且,這還不是全部。
主競賽單元之外,其他參展作品也同樣是好評如潮。
地平線單元的“線”、“心墻”,導演雙周的“再次回家”、“血戰雲嶺”、“血流不止”,展映單元的“地平線”、“殺戮”、“妳還好嗎”……等等等等。
上述作品,全部贏得壹片贊譽,媒體從業者們、熱情影迷觀眾們,紛紛在社交網絡上提到了這些作品。
其中,“血戰雲嶺”更是迎來了小小的贊譽狂潮,被不少觀眾稱為,能夠和“抵達”相媲美的壹部作品。
以至於人們紛紛表示困惑,這部作品為什麽沒有能夠入圍主競賽呢?難道是因為商業屬性太濃重?
得益於此,馬寅初備受矚目的“時間之旅”徹底撲街,似乎也就沒有那麽令人失望了。
如果故事就到此為止,那麽今年的藍夏電影節最多也就只能說是稍稍回暖,可能比過去五年強壹些,但遠遠沒有達到最佳狀態,不要說和蔚海電影節主競賽的片單比較了,和藍夏自己比較也沒有優勢。
緊接著,藍夏電影節連續迎來兩個爆款:
“野蠻”,場刊2.5分。
“傑出公民”,場刊3.5分。
具體情況,稍稍不同。
“野蠻”,引發兩極評論的爭議,堪稱冰火兩重天。
喜歡的,非常非常喜歡,甚至高呼著“金鳶獎”,他們普遍認為,這部作品的鏡頭語言才是最為出色的,並且在藝術表達方面創造了全新的電影語言,這樣的電影代表了過去也代表了未來,值得更多肯定。
討厭的,憎恨到骨子裏,“不知所雲”、“自娛自樂”、“先鋒藝術”等等的評價就能夠看出來,電影對觀眾非常不友好,這樣純粹的藝術電影確實需要面臨重重挑戰,並不見得所有觀眾都能夠靜心接受的。
不過,爭議也就意味著熱潮。
人們不是總說,在娛樂圈,爭議好過平庸,負面新聞好過沒有新聞,“野蠻”就是如此情況。
伴隨著熱議,吃瓜群眾們紛紛好奇,這到底是壹部什麽作品,居然能夠引發如此截然不同的觀影體驗。
從場刊評分來看,兩極評價導致“野蠻”陷入壹個拉扯的境地,但這樣的作品,對於電影節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千篇壹律、眾口壹致的好評或者差評之外,他們需要壹些討論壹些分歧和壹些沖撞。
只有這樣,才能夠引爆火花。
而形成直接對比的,“傑出公民”則是另外壹番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