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七七家d貓貓

都市生活

萬裏無雲,烈日當空,蔚藍的天空如同水洗過壹般,幹凈而清澈,絢爛的金色陽光毫無阻礙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98章 正在發生

災難藝術家 by 七七家d貓貓

2023-5-18 19:59

  誰能夠想到,“愛人”劇組和“突襲2”劇組的紛紛擾擾,最後居然以這樣壹種方式收場:
  皆大歡喜!
  雖然這樣形容著實有些奇奇怪怪,但事實就是,即使是那些被利用、被吐槽、被批評的新聞媒體也樂不可支。
  反正,除了莊博和喬福永之外,其他人全部都是吃瓜群眾。
  在娛樂至死的時代裏,真相並不重要——至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噱頭是爆點是獨家。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喬福永閉口不談、莊博承認真相之後,媒體記者就沒有再不依不饒地深究下去。
  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陸潛期望的局面,否則媒體記者沒完沒了的話,事情恐怕也不會如此輕松。
  但是,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並不意味著媒體記者們都是“笨蛋”,恰恰相反,他們壹個個都是人精。
  等待所有事情全部塵埃落定之後,不少記者都重新回頭審視梳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很快就能夠發現:
  壹切,全部都太過巧合了。
  假設莊博和劇組雙方面說的都是事實,但這裏還存在壹個問題,“愛人”劇組在索證工作了那麽長時間,然而,始終不曾有記者偷偷潛入劇組,至少不曾成功過,然而,“突襲2”劇組出事了,莊博就成功了?
  最糟糕最可怕的猜想就是,壹切根本就是莊博和劇組攜手的自導自演。
  稍稍退壹步的猜想則是,莊博是不知情的,但劇組放水是故意的,制造出了整個場景,轉移註意力。
  但是,為什麽呢?
  如果上述猜測都是正確的,那麽,這盤棋,幕後到底是誰在博弈?陸潛?紀敘和修仲鈞?藍鯨影業?亦或者是大門影業乃至於流光影業?
  而且,如此引導如此布局如此謀劃,原因又是什麽?目的又是什麽?是否還留有後手?
  謎團,並沒有伴隨著真相的付出水面而減少,反而逐漸增多,但現實生活就是如此,越靠近真相就越多疑惑:
  因為真相往往是殘忍且血腥的,如果想要活得長久壹些,那麽在觸及真相之前及時止步,才是明智的。
  難道……壹場更加洶湧更加瘋狂更加勁爆的熱帶風暴,正在醞釀嗎?
  無人知曉。
  當時代洪流席卷而至的時候,個人總是渺小的,很難很難看到全局,往往在自己意識到之前就已經卷入其中,只有壹直到時過境遷的時候再次回望,才能夠發現,“啊,原來那時候的那件事就是起點”。
  媒體們,悄無聲息地停止了繼續挖掘。
  不過,事無絕對,任何時代都有聰明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遠不要以為自己能夠掌控全局。
  而且,下棋者也遠遠不止壹個,總是有人能夠窺探到全局,也總是有人正在參與博弈——以自己的方式。
  就好像這次壹樣。
  媒體沒有報道、網友沒有關註,並不意味著蘭川行業內部就沒有人感受到暗潮洶湧:
  絕對不止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而是已經並且正在發生,顯然藍鯨影業的動作頻頻正在醞釀壹場風暴:
  流媒體平臺、“黑名單計劃”、大型合作項目、為工作人員發聲……還有暫時隱藏在水面底下躲過雷達不曾走漏風聲的“非正式演員幫助計劃”。
  壹件,接著壹件,再接著壹件。
  方方面面都能夠感受到,藍鯨影業出現在行業視野範圍內的次數正在增加,全然看起來不像是剛剛成立的電影公司。
  但問題就在於,這些動作看起來似乎都是“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無用功,即使是藍鯨影業也沒有鬼鬼祟祟地刻意隱瞞:
  流媒體?沒有人在乎。
  “黑名單計劃”?異想天開。
  大型合作項目?正常流程。
  事情,壹件壹件單獨拿出來,其實都沒有什麽值得討論的,因為這些議題在電影行業裏討論都已經不是壹天兩天的事情了,藍鯨影業也不是第壹個嘗試打破框架進行創新的公司,應該也不會是最後壹個。
  但事情和事情碰撞起來,就能夠隱隱約約看到藍鯨影業正在勾勒的藍圖,其他電影公司可能無法看清楚全貌,卻至少可以確定藍鯨影業絕對不是當初他們所認為的“玩票性質”。
  那麽,行業內部的競爭者們,應該給予重視嗎?
  準確來說,重視,當然是重視的;只是,應該給予更多重視、高級重視嗎?
  最最重要的是,藍鯨影業的規模,到底能夠掀起多少風浪?如果以壹級到十級衡量判斷,藍鯨影業的威脅與價值達到什麽高度?
  問號,著實太多。
  顯而易見地,不同公司有著不同策略。
  比如說,雲翔娛樂顯然站在對立面。
  比如說,大門影業正在醞釀與藍鯨影業的更多合作。
  比如說,流光影業模棱兩可的態度似乎打破了僵局。
  再比如說,神奇影業根本就沒有把藍鯨影業放在眼裏,如此級別的電影公司在蘭川沒有壹百也有八十,雷聲大雨點小的更是不勝枚舉,現在還遠遠沒有到值得他們在意的時候。
  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現在就需要看,藍鯨影業是否能夠改變行業的利益格局了。
  不過,有壹點可以肯定,業內人士們對陸潛的判斷和態度,確實改觀:
  前有張本卿,後有喬福永。
  盡管新聞媒體暫時沒有爆料出來,但業內傳聞卻很難保持百分百的秘密,或多或少都能夠聽到風聲。
  最令人意外的,不是陸潛的殺伐果決——當然,這壹點非常重要,越是重大事情越是重要決定就越是需要這份堅毅,陸潛年紀輕輕就能夠擁有這份果斷,無疑令人刮目相看,這也引發了諸多議論。
  而是陸潛的冷靜睿智——從張本卿和喬福永兩個意外事件的處理,到準確判斷傷害價值進而巧妙利用兩個劇組來完成傷害轉嫁,堪稱步步驚心,但陸潛的處理卻令人驚艷,已經不僅僅是感嘆的程度。
  本來,年齡和經驗,壹直都是壹個刻板印象,籠罩在陸潛的頭頂上,“天才少年”,重點應該是少年、而不是天才:
  因為蘭川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但被淹沒在歷史洪流裏的天才數不勝數;所以,業內始終將陸潛看作壹個少年,具有才華的少年,沒有給予太多重視。
  簡單來說,就是威懾力不夠。
  然後,就是現在——
  陸潛,終於還是暴露……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