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七七家d貓貓

都市生活

萬裏無雲,烈日當空,蔚藍的天空如同水洗過壹般,幹凈而清澈,絢爛的金色陽光毫無阻礙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66章 行業內部

災難藝術家 by 七七家d貓貓

2023-5-18 19:59

  十月第二周,“遊客”點映。
  十月第四周,“人類清除計劃”公映。
  也正是在“人類清除計劃”首映前夕,“蘭川日報”撰寫了壹篇專題報道,聚焦在蘭川過去兩年最炙手可熱的新人導演身上:
  “陸潛的不敗神話,到底能夠延續到什麽時候?”
  這壹篇專題報道,可謂是另辟蹊徑、奇思妙想。
  開篇,“蘭川日報”就率先提出壹個靈魂拷問,所謂的“不敗神話”是否真的存在?
  就在其他媒體全部紛紛驚嘆“遊客”單館票房創造歷史的時候,“蘭川日報”卻與眾不同地提出了質疑。
  他們認為,從方方面面來看,陸潛目前為止的作品數量還是太少:
  即使加上擔任制作人的“疾速追殺”,陸潛的作品也就只有三部,百發百中全部成功,另外勉強可以再加上擔任編劇的“解除好友2”,那算是半部,但這也應該稱為“三連勝”,最多“四連勝”,而不是“保持不敗”。
  在競技體育世界裏,三連勝、五連勝、十連勝都只是“連勝俱樂部”而已,三十連勝、五十連勝和賽季不敗等等才能夠被稱為“神話”,從連勝紀錄到不敗神話之間,隔著壹條量變到質變的鴻溝,無法輕易飛躍。
  當然,娛樂產業,又是另外壹回事。
  距今整整二十年前,湯守壹連續五部領銜主演的電影票房突破十億,這是壹項前無古人的突破性壯舉。
  困難之處,不僅在於連續,同時還在於五部作品全部都是不同類型不同角色,這也意味著觀眾們是真正為了湯守壹走進電影院的,於是史無前例地創造了“票房巨星”的概念,壹舉奠定湯守壹的業內地位。
  壹直到二十年後的現在,全球票房市場越來越繁榮,票房數字破十億已經不再是新聞,破百億才是。
  然而,“連續五部”領銜主演的作品,又穩定又強勢地突破十億門檻,依舊困難無比,除了湯守壹之外,也只有另外兩位演員完成如此壯舉。
  就連唐生也沒有能夠做到。
  事實上,業內媒體從來沒有將“不敗神話”的頭銜放在唐生身上。
  原因?
  脫離超級英雄的熒幕形象,唐生的市場號召力就壹落千丈,甚至可以說是蕩然無存,可以直截了當地說,觀眾走進電影院並不是因為唐生,而是因為超級英雄。
  所以,人們稱呼唐生為“業內片酬第壹人”,卻不會稱呼唐生為“票房巨星”,更不是“不敗神話”。
  如果更進壹步的話,業內媒體普遍認為,“巨星”時代已經過去,“版權”時代正式到來。
  什麽意思?
  簡單來說,觀眾們走進電影院的動力和原因,在二十年間發生了變化:
  曾幾何時,觀眾們因為自己喜歡的演員而走進電影院,但現在,觀眾們則因為自己喜歡的漫畫角色/超級英雄/原著小說而走進電影院,這也意味著,話語權正在從藝術創作者身上轉移到電影公司手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奧才被稱為“蘭川的最後壹個巨星”,在他之後,時代就翻天覆地。
  某種角度來說,在當下,觀眾依舊會因為導演而走進電影院,“導演”的光環正在壹步壹步取代演員的個人魅力。
  但同時,以神奇影業、流光影業為首的巨頭們,又正在壹步壹步毀滅“導演”神話,他們試圖將電影打造成為流水線產物,導演也正在和演員們壹樣都成為其中壹個隨時可以替換也不會影響產品質量的環節。
  導演們對電影院的堅持,對超級英雄電影的排斥,從本質來說,並不是排斥超級英雄本身,而是排斥電影成為那些資本巨頭的斂財工具,保留電影作為“第八藝術”的創作靈感,這也是時代當下的主題。
  可以這樣說,流媒體平臺、超級英雄電影、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之爭……全部都是時代轉折點的剖面。
  至於接下來,時代洪流到底會走向何方,就只有時間才能夠給出答案了。
  視線,重新回到陸潛身上。
  顯然,陸潛暫時沒有能夠達到唐生的高度,更不要說湯守壹了,媒體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試圖造神,有種“德不配位”的即視感。
  那麽,陸潛的“不敗神話”,又是怎麽來得呢?
  其實,原因沒有想象中那麽復雜:
  在“蘭川日報”看來,陸潛橫空出世的故事是帶有壹股神話色彩的。
  從負面新聞開始,到“解除好友”橫空出世;再到爭議之中的坦然與真誠,隨後引領復古動作電影風潮復蘇,並且由“突襲”推向巔峰;然後又華麗轉身,在蔚海電影節斬獲獎項。
  壹路走來,凝聚在陸潛身上的爭議與光環,碰撞出難以置信的色彩。
  同時,口碑和票房的雙重成功更是打破壁壘,在不同層次不同階級不同愛好的觀眾之間打通壹條渠道,引發熱議之余,甚至還成功引起流量的註意,開辟出全新戰場。
  “不敗”。
  這就是對陸潛崛起之路的最好總結,是關於電影評價的,是關於利潤回報率的,也是關於公眾形象的。
  誰能夠想到,陸潛居然會成為博翰的品牌代言人,就好像沒有人能夠想到“解除好友”能夠卷走二十八億票房壹樣。
  最重要的是,這還是對電影產業現階段動蕩與轉折的壹種窺探:
  “陸潛VS流光影業”,某種角度來說,正在悄無聲息地折射著“導演VS電影公司”的縮影。
  整個電影產業裏,像陸潛這樣爭奪電影創作話語權的導演,數不勝數;同時,像施文勛那樣被電影公司招安成為超級英雄電影流水線工人的導演,也正在漸漸增多。
  而陸潛,只是其中之壹。
  但得益於陸潛自身的色彩,從登場的壹開始,他就與流光影業站在了對立面,並且壹次又壹次引導了對抗與競爭。
  “蘭川日報”試圖重新審視陸潛的崛起之路,“解除好友”打破院線冷遇的封鎖,“突襲”正面擊敗“老板超速”和“青青”,甚至就連“疾速追殺”壓制“紳士密令”也可以看作是“話語權”爭奪的壹次場外延伸。
  這,意味著什麽?
  在電影公司試圖徹底將電影流水線化、商品化的當下,依舊堅持電影應該作為藝術創作形式存在的導演們持續不斷地發出聲音,自然而然,“導演風格化作品VS流水線制作”的對決,也就成為競爭市場的壹個表象化舉動。
  而陸潛,至今保持不敗。
  這,才是“不敗神話”的真正來源。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