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出大招了
錦衣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22-5-20 21:39
張靜壹大抵了解過袁崇煥的問題。
妳若說袁崇煥是內奸,這確實有點過了。
但是張靜壹按著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大抵是可以理解袁崇煥的。
首先,他想立功,這些個讀書出來的進士,哪壹個不想治國平天下啊。
可是袁崇煥運氣並不好,他在科舉考試中排名不高,進不了翰林,而是外放去做了壹個知縣。
若是按著他的軌跡,那麽基本上他這輩子,頂多在地方上做壹個布政使便頂天了,甚至很可能壹輩子都死在知縣的任上。
可是袁崇煥不是壹個安分守己的人,他覺得自己能行,於是乎他發掘到了遼東這個金礦。
當時遼東問題開始尖銳,那地方又是苦寒之地,又在打仗,絕大多數文臣都不願意去的。
於是袁崇煥就站了出來,他先是吹了第壹個牛,他跑去山海關探查了壹番之後,對朝廷說:“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壹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這壹下子,炸了鍋,正好沒人願意去山海關呢,這不是上趕著送上門的嗎?
於是大家紛紛誇贊他的才能,得到壹致好評之後,袁崇煥就升官了,成為了兵備僉事,督關外軍。
此後,袁崇煥壹直沿著這個軌跡不斷的升遷,終於出人頭地。
袁崇煥其實能力還是有壹些的,可是在關外混,他很快就發現自己有些玩不轉了。
妳壹個文臣,算是老幾,今天壹個大策,明天壹個韜略,卻讓大家跟著妳去執行。
在這種情況之下,袁崇煥覺得自己的威望根本沒辦法服眾。
於是,他開始延續自己以往的成功經驗,壹次次的上書,向朝廷各種許諾和吹噓,將自己塑造成壹個經天緯地的人物。
因為只有得到皇帝的絕對信任,他才可以約束眾將。
當然,天啟皇帝是不會聽他忽悠的。
可偏偏,崇禎皇帝被他忽悠住了,然後高高興興地接受了他五年平遼的許諾,走馬上任。
在得到了崇禎皇帝的絕對信任之後,為了確保遼東這些丘八們對自己俯首帖耳,他得找壹個人開刀。
而後很不幸的,皮島的毛文龍就成了替罪羊,袁崇煥直接把毛文龍宰了,然後遼東震動。
最後的結果,實在是悲劇中的悲劇,大權在握了,總兵官妳說殺也就殺了,可是當初吹的牛……沒有實現。
不但沒有實現,而且妳經營了這麽多年的遼東防線,居然被建奴人突破,殺到了京城,然後……悲劇。
而張靜壹提出讓孫承宗來總攬遼東事務的理由很簡單,就算張靜壹不評判孫承宗和袁崇煥之間的能力水平,不說他們的人品的優劣。
只壹條,孫承宗就不是袁崇煥可比的,那便是孫承宗是帝師,是隨時可以和皇帝溝通,只要在遼東幹得好,將來遲早要入閣拜相的人。
這就意味著,他到了遼東,那些肯聽他話的將領,都將對他馬首是瞻,畢竟……他是個真的可以在將來提攜妳的人。
這就好像……縣令和縣丞可能會出現矛盾,因為縣丞雖然官比妳縣令小壹點點,但是妳縣令是沒辦法升我官的。
難道妳縣令還能提拔我做縣令不成?妳在知府衙門有人,我在知府衙門裏難道沒人?誰怕誰!
可同樣是縣令,如果這個縣令以前做過皇帝的老師呢?這樣背景深厚的縣令,那麽這縣丞就非但不敢和縣令的意見相左,不將這帝師的屁股舔爛來,都覺得對不起自己能有幸和帝師同衙為官。
遼東那邊有許多突出的問題,而張靜壹認為,其中至關重要的問題就在內耗上。
文武不和,上下不和,各邊鎮也不和,不和,就會產生推諉,就會相互告黑狀,然後仇隙越來越深,甚至到勢同水火的地步!
平時的時候還好,壹旦到了戰時關鍵的時刻,就成了建奴人可以利用的破綻。
他的答案很簡單,要嘛派魏忠賢,要嘛就孫承宗,不然……遲早要出大問題。
畢竟巡撫和總兵官之間不和,絕不只是兩個主官的矛盾,這將引申到各自的部屬之間的矛盾。
想想看,自己的上司成了對方上司的眼中釘,恰恰對方上司鬥垮了自己的上司,或者直接把自己上司腦袋砍了,換做是妳,妳還有心思打仗嗎?
且不說這意味著自己壹輩子都沒法出頭了,更慘的……說不定還要被對方打擊報復,碰到這種情況,就可能出現嘩變,或者幹脆投靠建奴去了。
而這種情況……壹直都在遼東大地上上演。
天啟皇帝本就是極聰明的人,此前朝中許多人,都陷入了遼東巡撫人選上的口舌之爭裏,大家評價的都是壹個人的品德以及能力,卻極少有人用這個角度來關註。
這張靜壹的意見,卻是壹下子讓天啟皇帝豁然開朗起來,他道:“這袁崇煥……隔三岔五上書,要嘛就是說大話,要嘛便是彈劾其他總兵官,朕只覺得是此人性子有問題。現在看來,問題的根由原來在此!”
說到這裏,天啟皇帝看向了魏忠賢,直接道:“魏伴伴,妳下壹道旨,詔孫師傅入京來,遼東督師的人選,朕還要斟酌,朕……還是想先見壹見孫師傅再說。”
魏忠賢壹聽孫承宗要進京,真恨不得立即將張靜壹宰了。
這家夥是故意的吧!
可很明顯,這時候不能宰,還得指著他來煉藥呢!
天啟皇帝卻是不知道魏忠賢的心思,這時不禁感慨道:“朕從前壹直算的是軍事帳,可現在看來……遼東糜爛,倒也未必是能力的高低。”
張靜壹樂呵呵地看了魏忠賢壹眼,橫豎覺得自己死不了,索性大膽起來:“其實相比於遼東,最嚴重的,還是國計民生,卑下擔心今年可能會發生巨大的災害,眼下當務之急,是朝廷多囤積糧食,以備不測。”
“災害?”天啟皇帝詫異地道:“妳連這個都會算?”
“這……”其實這事,張靜壹此前已經暗示過了,現在天啟皇帝反問,他倒有點答不上了,想了想道:“卑下又不是神仙,怎麽能算這個呢,只是……卑下覺得還是未雨綢繆為好。”
“聽妳的。”天啟皇帝抖擻精神來,道:“朕想想辦法,魏伴伴,現在庫中可還有多少的余糧?”
“這……”魏忠賢正想著孫承宗的事,心裏正亂著呢,此時天啟皇帝問起,便忙收起心思,道:“陛下,這還沒秋收,哪裏來的余糧?每年收上來的只有這麽多,花出去的,卻比收上來的還要多得多,尤其是遼東糜爛之後,就更加岌岌可危了。若陛下當真想要攢點錢糧……要不,從其他地方省壹省?”
天啟皇帝來了精神,便道:“也好,妳可有什麽主意?”
魏忠賢想了老半天,掐算著哪裏可以省點錢糧出來,沈思良久,終於眼睛壹亮,道:“戶部主事陳樂屢屢上奏,說是當今天下,浪費糟踐錢糧最多的便是各地的驛站,不妨就從這驛站入手,裁撤壹批驛站,再精簡冗員,如此壹來……或許可以省下壹筆錢糧來。”
張靜壹在旁正微笑呢,想著今日進言,效果很顯著啊,莫非我張靜壹終於要改變歷史大勢了?
可下壹刻聽到魏忠賢竟是提出要裁撤驛站,他頓時臉色驟變,冷汗淋漓,身軀也不禁顫抖起來,然後下意識地發出了壹個聲音:“我靠。”
“……”
天啟皇帝和魏忠賢很不解地看著張靜壹。
張靜壹自覺得自己失言了。
不過裁撤驛站……妳們是認真的嗎?
妳們知道為啥李自成造反嗎?他就是驛卒,崇禎皇帝登基,幹的第壹件事就是精簡驛站,然後丟了飯碗的李自成二話不說,直接操起家夥就反了。
這是挖大明的根啊,我張靜壹才剛剛封爵呢?
能不這麽坑人嗎?
天啟皇帝卻是好奇地道:“張卿,這我靠,是什麽意思?”
張靜壹有些心亂,連忙道:“這是表示卑下很震驚。”
“張卿覺得哪裏震驚?”
張靜壹看壹眼魏忠賢,然後道:“想到魏哥對朝政之事,竟能信手捏來,所以震驚。卑下以後要多向魏哥學習才是,不過……精簡驛站,卑下看非壹日之功,不如緩壹緩?”
天啟皇帝卻為難地嘆道:“這朝廷……收錢糧上來,真是千難萬難,可要花錢的地方,卻是數不勝數。妳讓朕未雨綢繆,朕何嘗不想未雨綢繆呢?可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不過……話又說回來,說不定今年是豐年呢?張卿,妳也不必杞人憂天!”
張靜壹心裏便忍不住道,難道我就不盼著今年是豐年嗎?
殊不知今年是百年難壹遇的大災之年啊,那種大面積的災害,超越了絕大多數的年份啊!
可誰想到為了儲糧,魏忠賢幹的第壹件事居然是要裁撤驛站,更說不定這廝接下來還想裁點其他什麽的,這裁撤加上災情,不是火上澆油嗎?
難啊。
真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