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世富貴

安化軍

歷史軍事

  穿越到北宋仁宗年間,金榜題名,卻因為得罪太後,被打發到嶺南為官。從邊疆小官做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場務

壹世富貴 by 安化軍

2018-6-29 15:22

  院外的柳樹已經鼓出了嫩芽,墻邊朝陽的地方小草也從地底鉆了出來,探頭探腦地張望著新奇的世界。不知不覺間,春天的腳步漸漸地近了。
  林素娘坐在陽光下,臉色鐵青。
  蘇兒在壹邊不住口地嘆氣:“那個孫祖德,話說得太過惡毒,竟然在垂拱殿裏,當著滿朝大臣和皇上的面,說娘子妳眼裏不能夠容人。這周圍鄰居,多少年來相知的人,哪個不知道娘子知書答禮,為人和善?也不知道他從哪裏聽來的這些閑話!”
  林素娘黑著臉問道:“蘇兒,妳實話對我說,京城裏是不是真有這傳言?”
  “哪裏有!那個孫諫院就是愛嚼舌頭的長舌婦,娘子不要把他的胡說當壹回事!他還說家裏郡侯去幫段家娘子是看上了她的美貌呢!實際上是郡侯念段娘子爹的舊情,才去出頭幫忙的。段娘子壹家在邕州跟足了郡侯六年,吃了好多辛苦,郡侯念情的人,當然看不過眼她受人欺負,只不過是人之常情。”
  蘇兒跟林素娘交情深厚,情同姐妹,雖然京城裏有些零零碎碎的傳言,她又怎麽可能說給林素娘聽?林素娘現在可是有著身孕呢!
  林素娘生了壹會悶氣,又問蘇兒:“那個段娘子妳見到過沒有?是不是真地十分美貌?空穴來風,這話傳起來總是有些有由頭。”
  蘇兒道:“我沒見過,不過聽別人說起來,段娘子長得確實十分標致。不過這世界上長得美貌的人多了去了,郡侯不是那種見壹個愛壹個的人!”
  林素娘再沒說話,只覺得心亂如麻。
  女人比男人敏感得多,孫祖德壹番胡鬧徐平事後很快就不當壹回事,沒兩天傳到林素娘的耳朵裏,她可是壹直耿耿於懷。
  京城裏都知道林素娘的眼裏不能容人,自己什麽時候還有這名聲了?自己又不是不能生子,徐平年紀輕輕的,難道非要三妻四妾才能顯得自己大度?真是豈有此理!
  這兩天林素娘氣得胃痛,家裏又沒有壹個人能夠傾訴,直到蘇兒來串門,才算有個人把這滿心的委屈都說出來。
  初春的陽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林素娘卻壹點感覺不到。陽光下盼盼和黑虎跑來跑去地瘋鬧著,蘇兒柔聲細語地勸解,林素娘還是覺得心裏堵得慌。
  三司條例編修所裏,燕肅聞著淡淡的茶香,左右看看四周,對徐平道:“妳這裏收拾得不錯啊,比平常的衙門清靜多了。”
  徐平道:“待制若是喜歡,那便常來坐坐,也指點壹下後輩。”
  正在這時,外面的軍將高聲稟報,三司使寇瑊到來。
  幾個人站起來,把寇瑊和跟在身邊的王惟正和李纮迎進屋裏。
  寇瑊落座,問徐平:“韓綜和郭諮什麽時候過來?”
  “省主安心,馬上就到了。最近鹽鐵司裏的事務多,他們兩人都不在衙門裏,我也經派人去喚他們了。”
  寇瑊點點頭,對旁邊坐著的燕肅和張宗象道:“兩位不要嫌棄三司簡慢,實在是其他衙門裏都雜亂不堪,才定在偏修所裏議事。”
  燕肅笑道:“省主客氣,這裏好,難得清靜。”
  客氣過了,寇瑊隨手拿起身邊桌子上的壹本《錢法類書》,對兩人道:“新近三司印的這冊書,徐副使可是找了不少人來共襄此事,裏面不少好文章,兩位看過沒有?”
  “看過了,據說朝中文臣待制以上,武臣刺史以上,妳們三司都發了壹本,也是用心了。裏面的文章多有可取之處,最近同僚聚在壹起,多有議論。”
  張宗象壹邊說著,壹邊又拿起書來隨手翻閱。
  寇瑊不住點頭:“好,好,妳們看了有什麽想法,也可以寫文章給徐副使,每隔半月都會出壹冊。理不辯不明,再者說了,也賺點潤筆當茶酒錢。”
  眾人壹起笑了起來。
  燕肅最近判太常寺,上的蓮花漏,重制律鐘,很得趙禎賞識,這次特意派他和張宗象壹起與三司詳議在京諸司庫務的利弊。榷貨務出事,其他庫務貨物也堆積如山,看守小吏內外串通作弊,終於引起了上頭重視。再有徐平建議在京城空曠的地方建壹些三司控制的場務,制造賺錢的民生用品,也壹起同議。
  燕肅是龍圖閣待制,張宗象是天章閣待制,都進入侍從官行列,經常會被皇上指定像這樣的臨時差使。
  幾個人坐著喝茶說了壹會閑話,外面響起嘈雜聲,徐平起身道:“他們來了。”
  話聲剛落,韓綜和郭諮兩人進來,向在座的眾人行禮。
  分次坐下之後,公吏拿了在京庫務的賬冊進來,幾人仔細討論。最後條列幾條意見,無非是統計出積壓貨務,任命專人招商買撲,都是慣常的行為。
  最後才討論起徐平要新開的壹些場務。
  徐平攤開早已準備好的規劃圖,壹壹指給眾人:“這裏是城西北面,五丈河和金水河之間,歷來地廣人稀,新的場務便設在此處。計有制玻璃的,制各種農具的,制火藥煙花的,制肥皂的,制車輛的等等十場務。制作的具體東西,剛才韓判官和郭判官已經帶了過來,就在外面,壹會大家前去觀看。只是諸位要定下來,這些場務每年定額如何,裏面的工匠是招雇還是用廂軍,工錢如何算,壹應等等。”
  此時京城裏的大的坊場大多都是供應宮廷應用,或者生產軍器,裏面的工匠吏人有數萬人之眾。雖然規模很大,卻基本沒有生產民生物資,更加沒有直接銷售的。徐平要建的這些場務生產不是問題,要新定的是如何銷,怎麽管理的問題。
  與此模式最相近的三司屬下的酒樓酒庫,自制自銷,壹旦利潤降低便招商買撲。由商人出資承包,壹般三年壹換,每年給三司上次固定數額的費用。城裏很多所謂的正店實際是三司名下產業,不過三司經營不善,包給了商人而已。
  新的場務也是直接面對市場,未來難免遇到同樣的問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