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40章 軍臣的想法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然而,軍臣現在已經來不及糾結這個問題了。
  對匈奴帝國來說,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救出包圍圈內的被圍軍隊。
  壹次性損失數萬軍隊,包括壹個本部萬騎。
  這對匈奴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災難!
  倘若無法救出包圍內的軍隊,軍臣都不知道該怎麽向其他部族解釋!
  這種級別的災難,在草原上,自古以來,就唯有鮮血才能抹消!
  “呼揭王!”軍臣將思維回轉到現實中,看向呼揭王和他的驕兵悍將們,說道:“本單於命令妳們,馬上南下,與休屠和昆邪部族的軍隊,包圍東胡王盧它之的部族!”
  軍臣用著無比嚴厲和冷酷的口吻說道:“將東胡王和他的部族,全部殺光!”
  “除了女人和嬰兒之外,雞犬不留!”
  軍臣當然知道,東胡王盧它之未必就真的是幫漢朝的。
  但如今的局勢,需要流血。
  而且是很多很多的鮮血!
  軍臣必須告訴他的貴族和臣子們——不是本單於不給力,奈何我們中出了叛徒!
  壹切都是東胡王這個吃裏扒外,跟漢朝不清不楚的賊子搞的鬼!
  是他告的密!
  是他將大匈奴的無敵鐵騎,帶到了漢軍的陷阱中!
  他出賣了大匈奴!
  讓大匈奴損失慘重!
  甚至還可以捏造,東胡王盧它之是如何處心積慮的陷害折蘭、樓煩、白羊和右賢王的事情。
  譬如說,正是盧它之在折蘭王的騎兵的草料裏,下毒,才導致折蘭部族戰敗滅亡。
  總而言之,壹切都是非戰之罪。
  也跟他軍臣無關!
  都是盧它之這個喪心病狂的家夥搞出來的事情!
  不管別人信不信,軍臣反正會信。
  匈奴上下的貴族,也會相信。
  並且將這個故事告訴給下面的騎兵和奴隸——不是大匈奴不給力,而是有叛徒出賣啊!
  叛徒出賣我軍的機密還給我軍下套下毒。
  我軍損失慘重,全怨東胡王。
  而那個時候,盧它之跟他的部族,已經全部死光光。
  死人,不會說話,也不會抗議。
  這樣,哪怕發生最可怕的事情——南侵主力全滅,單於庭也能有個背鍋俠,起碼,不至於太被動!
  但,這還不夠!
  壹個東胡王,不過幾千部眾,顯然,不夠資格和能耐,就將這個鍋背起來。
  軍臣,現在還需要壹個更加夠分量和有能耐的背鍋俠來背這個責任。
  “若尹稚斜死在漢朝,他倒是合適……”軍臣在心裏思考著。
  尹稚斜要是死了,他當然是最好的背鍋俠。
  可以將狂妄自大,輕敵妄進,昏庸無能等等罪名,使勁往他身上載!
  甚至於……
  還可以說,本次南侵,是尹稚斜假傳聖旨,私自偽造單於庭的命令,致使折蘭、樓煩和白羊遭殃!
  這樣,他這個單於的責任,就會洗的幹幹凈凈。
  最起碼,表面上,他是壹點責任也沒有了。
  都是尹稚斜跟東胡王的錯!
  但,倘若尹稚斜沒死。
  突圍出來了……
  那就不能讓他背鍋了。
  軍臣知道,自己可以將很多罪名栽倒壹個死人頭上,但卻很難誣陷壹個活著逃出漢軍包圍圈的右賢王。
  也無法誣陷!
  因為,到那個時候,出於宣傳需要,尹稚斜會被塑造成壹個身陷重圍,但依舊奮力抗爭的英雄。
  那這個鍋誰來接?
  折蘭王被俘,看上去是個不錯的背鍋俠。
  然而,讓他背鍋,別說是軍臣了,就是下面的奴隸也不會相信的。
  況且,將本方最強的部族的首領,說成是壹個愚蠢無能昏庸的家夥。
  這只能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所以……
  軍臣的視線,在休屠王的身上稍微停頓,看得對方心裏發毛。
  若尹稚斜突圍成功。
  “就只能讓妳去死了!”軍臣在心裏想著。
  到那個時候,休屠王就會成為那個與東胡王狼狽為奸,為了利益,出賣匈奴的賊子!
  而且,這樣做還可以壹石二鳥。
  既可以借此打擊那些跟尹稚斜關系太過密切的部族,警告他們,也能震懾幕南的部族,讓他們不敢跟漢朝靠的太近!
  這樣想著,軍臣就又道:“休屠王,妳馬上派人去漢朝的雲中郡,遞交本單於的國書,給漢朝的皇帝!”
  如今,尹稚斜被圍在馬邑。
  從時間上看,他的部族和軍隊,應該已經彈盡糧絕,準備突圍了。
  軍臣明白,自己率領單於庭主力南下,其實就是來接應可能突圍的匈奴軍隊,同時震懾住漢朝的其他軍隊,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但,倘若尹稚斜全軍覆沒在馬邑。
  那麽……
  “本單於必須將俘虜們要回來!”軍臣在心裏想著。
  只有將被俘的軍隊弄回來,他才能知道,馬邑城外和武州塞外,到底發生了什麽?
  漢朝那個莫名其妙冒出來的驃騎將軍和他的軍隊,到底用了什麽花招,居然能在正面擊敗無敵的折蘭騎兵!
  若弄不清楚這個事情,匈奴將來還會吃虧!
  而且,這也關系,馬邑之戰,最終到底怎麽收場的問題。
  講道理的話,匈奴軍隊自己找死,跑到馬邑去,被漢軍在野外全殲。
  這屬於活該!
  但,遊牧民族從來都不講道理!
  更何況,便是農耕國家,文明國家也是如此!
  道理是什麽?
  兩千年後是五大流氓手裏捏著的三大真理和可愛的小蘑菇們。
  在那之前,是在大炮射程範圍內。
  而在如今,真理,掌握在弓箭射程範圍之內和騎兵的數量之上。
  對匈奴騎兵的數量優勢,軍臣還是很有自信的!
  倘若漢朝皇帝不給他這個面子,等於不跟他講道理。
  那他就不得不帶著道理,將整個漢朝的北方長城,攪個雞犬不寧。
  哪怕是彼此陳兵在長城腳下,相互消耗!
  漢朝的長城再堅固,防禦再好,幾千裏的防線,總能有疏漏和突破口。
  拼著自己損失慘重,軍臣也會讓漢朝知道,自己是不好惹的!
  軍臣就不信了。
  他的騎兵消耗大,但漢朝軍隊對峙的消耗,就很小了嗎?
  幾十萬軍隊,上百萬的民夫。
  要是從冬天對峙到夏天,保證漢朝北方發生饑荒,大量的農田荒蕪。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