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27章 三個條件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左右眾人,看到劉德與胡毋生兩人三次對拜。
  許多人頓時感覺心裏很不是滋味。
  特別是如今誰不知道,白紙是掌握在劉德手上,被嚴格保密的壹個產業?
  劉德現在公開支持胡毋生辦學,那麽可以想見,胡毋生豈非是能拿到大量的廉價甚至免費白紙?
  要是那樣的話,其他諸子百家還玩什麽?
  胡毋生有了劉德的支持,必然以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來傳播和宣揚他的學問與理論。
  假如是這樣的話那也就罷了。
  萬壹,劉德要是在將來的考舉,偏向胡毋生的學派,譬如說玩個壹次錄取壹百人,結果七十個出身麓臺……
  這些巨頭,此刻是真慌了。
  他們可以不在乎功名利祿,也可以不在乎個人的榮辱沈浮,但他們各自學派的命運與未來,卻不能不在乎。
  “殿下,老臣若是也開山門,廣收門徒弟子,不拘地位貴賤,是否也可請殿下上奏陛下,與老臣的《詩》同樣待遇?”申公是第壹個反應過來,放下面子,懇求的。
  這對申公來說,沒有什麽難度。
  當年,他也不過是個寒門士子,有幸得到他的老師浮丘伯教導,學習文化,後來又與師兄楚元王劉交、弟子楚夷王劉郢合力,整理《詩經》,刊行天下,成為魯詩派的開創者。
  自從他因為與劉戊鬧了矛盾,憤而辭官之後,這些年就壹直在廣收弟子,只是不如胡毋生那樣大張旗鼓,來者不拒而已。
  更何況他的老師浮丘伯是荀子的親傳弟子,荀子這壹派的人,本就是對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
  不要忘了,李斯就是荀子教出來的!
  “自然可以!”劉德笑著回應,他站起身來,對著諸子百家的巨頭們道:“諸位大賢長者,只要願意開山門,收弟子,小子都願效子都先生之例……只是,有些條件……”
  “殿下請說……”張恢站出來拜道,作為法家巨頭,張恢當然清楚,皇室做事,絕對不會有心血來潮,或純粹的敬重等個人問題。
  特別是劉氏立國五十多年來,就算孝惠皇帝的壹舉壹動都是有深意的!
  而劉德……
  據張恢在長安聽到的傳言和弟子晁錯所說,是從小就被養在太宗孝文皇帝膝下,坊間傳聞,當年,劉德的名字都是太宗孝文皇帝所取,意為德者治之。甚至還有人說:“上以為皇次孫類己,於是復對皇後道:朕後世,此子當王天下!”。
  反正,這些版本的流言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被傳的人盡皆知。
  雖然張恢從他的弟子晁錯口中得知,這些流言,都是天子故意放出來的。
  但從這些流言以及晁錯的描述中,張恢很清楚的看到了壹個行事果斷,懂得分析局勢,同時城府深重的皇子,儲君。
  這樣的人豈會受到感情啊個人喜好的影響,而妄自行事?
  必有深意!
  不是宣揚其政治主張,就是為其地位造勢!
  不過……
  這樣的儲君、皇帝,正是法家的最愛!
  滿腦子仁義道德,循規蹈矩的皇帝,顯然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不會重用法家。
  只有野心勃勃,胸有大誌的統治者,才會對法家重視、厚遇。
  劉德想了想,對眾人道:“諸位長者,打開山門,廣收門徒,有教無類,教化萬民,小子與父皇必然是欣喜的!”
  “然……”劉德低頭看著地面道:“小子的條件之壹是:所有入讀士子,必須經由縣令登記名字、籍貫,清查無有罪案、劣跡在身!凡不在官府登記的,壹律不可入學,壹經查獲,以律法問罪!”
  這是必然的!
  否則,萬壹有權有勢的人家的兒子犯了法,改個名字藏進書院中,誰能找到?
  自古以來教書育人之地,在中國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地,別說官府了,就是皇帝,也輕易不敢進去抓人!
  沒有這個預案,這些學校,遲早都會變成藏匿豪強貴族犯法子弟的地方。
  眾人聽了,卻是對視壹眼,這個條件完全能接受,於是紛紛點頭。
  劉德繼續道:“其二:所有山門學生,必須通過由官府與諸位長者共同主持的考試,才可準予畢業,發放由學苑與所在地郡守衙門共同簽發的文書印信!余者皆不可發放任何證明文書!凡是非通過正式考試,即自行休學者,諸位必須將之除名,不可再視為弟子!讀書之時,犯法者,亦如此!”
  這就是劉德留下的暗門了。
  要是放任這些人的學校,官府卻沒有相應的制衡力與威懾力。
  時間壹久,用屁股都能猜到會發生什麽?
  看看東漢的太學生,再想想明朝的秀才公們,還有北洋有事沒事就上街散步的大學生們。
  劉德可壹點都不希望,二三十年後,他想推行某個政策,結果跑出壹幫舉著“漢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就在今日”的牌匾的大爺們。
  學生好好讀書就行了!
  只要還沒到亡國滅種的絕地,就不需要他們跑出來唧唧歪歪。
  而且大多數的學生運動都證明了,學生們的壹腔熱血,常常被壹幫冷血自私無恥的學棍和政客利用了。
  所以劉德得給學生們上個緊箍咒。
  再沒有比畢業證書,更能讓學生們安分守己的玩意了。
  但劉德這個條件壹提出來,許多人都開始猶豫了。
  只是考慮到,官府確實有這個權利,而且,劉德所說也還合情合理,更還保留他們的壹些權利,勉勉強強,他們想著國家承認與支持還有財政補貼的好處,才不情不願的答應。
  “其三:所有入學士子,我會上奏父皇,每歲每人補貼壹千錢,發放米十石,油鹽壹升,諸位長者,必須保證,所有補貼物資,皆由學生自己手持官府發放的學籍文書去官府衙門領取,而不可以任何借口,代替學生領取!”劉德嚴肅的道。
  很顯然,劉德在這裏又留了壹個暗門。
  這是為了防止有人貪汙同時也是壹個制衡手段。
  每年每個學生補貼壹千錢,十石米,壹升油鹽。
  這是必不可少的要給讀書人的福利。
  否則,這些學苑裏的學生恐怕就沒有來自底層的學生了。
  這對劉德來說,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而且這個政策壹出,顯然就能收買人心,特別是讀書人的人心。
  要知道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那個朝代那個政府補貼過讀書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