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5章 拯救黃老學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兒臣拜見父皇!”劉德走到殿中壹拜。
  “起來吧……”天子劉啟點點頭,指著另壹側的壹個老者,對劉德道:“這位是田叔,高皇帝時的元老大臣!”
  劉德站起身來,向田叔稽首道:“見過田公……”
  “殿下萬勿多禮……”田叔心裏也暗叫壹聲可惜,劉德來的有些不是時候,劉德壹來,這君臣對奏的形勢就改變了……本來按照他的計劃,應該是在劉德未到之前,就跟天子詳細的奏報為什麽壹定殺晁錯。
  田叔連腹稿和諫言的步驟都想好了。
  在他想來,只要按照計劃進行,就算天子最後不接受他誅殺晁錯的建議,也能給晁錯制造些麻煩,讓他不能再這樣順風順水。
  田叔為何要諫言殺晁錯呢?
  老實說,田叔跟晁錯往日無怨,今日無仇。
  但是,自晁錯秉政以來所推行的削藩政策,卻是戳到了田叔這種老派臣子的痛處。
  而且,最重要的是,晁錯是法家在當世的代表人物,晁錯的得意和強勢,使得法家的政治勢力開始復蘇,這對於田叔這樣堅持和推崇黃老學的老臣來說,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過去五十年,黃老派的政治家為了阻止法家復辟,可謂是用盡了手段!
  先帝在位之時,某次去上林苑遊玩,發現上林苑中有壹個管理虎圈的小吏記憶裏驚人,辦事能力也很卓越,當時管理上林苑的上林尉在那個小吏面前,簡直就是個無能的廢物,於是,先帝立即當場拍板下詔要拜其為上林令。
  然而,詔書被廷尉張釋之駁回。
  張釋之為何要刻意的去針對壹個小小的胥吏,難道以張釋之的智慧不知道那個胥吏也是個人才嗎?
  張釋之當然知道那個小吏的才幹很出色,但是,他更知道,那個小吏是法家出身。
  “夫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蔽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當年,張釋之就是用這個理由阻擋先帝簡拔那個小吏的。
  這個理由能站得住腳嗎?
  當然站得住腳!這個理由在當時就是政治正確!
  但凡法家的人,統統要攔在官場之外,不能讓他們溜進來,這是自蕭何以來漢家政壇上的共識。
  可惜的是,千防萬防,還是防不住,讓晁錯成功的溜到了當時的太子,現在的天子身邊,並且從此就深深的改變了黃老派與法家的力量對比,連丞相都在晁錯的攻擊下步步後退……
  然而,這卻也不能怪當年在臺上的那些大臣。
  誰叫晁錯這家夥太狡猾了,居然是披著壹塊儒皮混進的太子、宮!
  等到發現人家的真面目時,他已經站穩腳跟了!
  想到此處,田叔看向劉德的眼神就充滿了期待。
  當今天子是不可避免的被法家影響了,成了法家的支持者,那作為有望成為儲君的劉德,壹定要保證不能再被法家的思想所汙染,要將其引回正道!
  再想到他到長安後打聽到的消息,衛人汲黯此時就在劉德身邊這個事情,他第壹時間就知道了。
  黃老派最近十幾年後備人才已經有些青黃不接了,像汲黯這樣的年輕才俊,已經是目前為數不多的黃老學的後起之秀,故而,田叔是知道的。
  只是這還不夠!
  歷經三朝,在政壇上摸爬打滾了幾十年的田叔很清楚政治就是要抱團取暖。
  不說未來的儲君身邊全部都得是黃老派的人,起碼也要做到絕大部分的輔佐之臣都是黃老出身或者親近黃老學的人。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黃老派繼續在將來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像現在,在朝堂上竟然被法家按著喘不過氣來!
  劉德卻不知道當面的老人想裏居然有那麽多的道道,他只是秉持著壹個晚輩的最基本禮儀,恭敬的對待田叔。
  “田公此來長安是探親訪友呢還是?”劉德恭敬的問道。
  像田叔這種老派的臣子,現在在長安城裏還是有著許多親戚和關系戶的。
  但劉德很清楚,現在這幾年是黃老派最後的余暉了。
  隨著晁錯的崛起,法家開始在政壇上占據了壹席之地,並不斷的擴充著他們的力量,晁錯死後,郅都接班,郅都之後是寧成,儒家同樣也在躍躍欲試著想要大幹壹場。
  像竇嬰、田蚡、趙綰、王臧、莊助、公孫弘等將來的名臣,大都都是親儒家的或者本身就是儒家出身的。
  而反觀黃老派,卻出現壹個巨大的人才斷檔。
  除了壹個汲黯算是黃老派裏未來的支柱外,其余人等都沒什麽太大的作為,大都都是抱守成規,那時的黃老派真的就是壹個腐朽、守舊的政治勢力,再也沒了蕭何曹參那樣驚才絕艷的政治人物出現。
  因而,建元之後,實際上黃老派已經漸漸的退出了政治中心。
  它留下來的空檔被儒家和法家所填充。
  之後才有罷黷百家獨尊儒術,否則,倘若朝廷裏還跟現在壹樣,九卿裏有四五個是黃老派的人,就算劉徹是天子,也不可能真的推動罷黷百家獨尊儒術。
  前世的時候,劉德對這些是沒什麽感覺的。
  但今生,劉德卻不能容許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了。
  那麽怎麽才能拯救日落西山,即將變成腐朽陳舊的代名詞的黃老學?
  劉德想來想去,覺得只有培養更多的黃老學的人才才是關鍵。
  只是,這時代培養壹個讀書人,跟後世的唐宋明時代是兩碼事情。
  唐宋明之時,壹個人若想讀書上進,需要家裏有壹定的資產,能支撐其求學。
  而在這個時代,想讀書除了有錢之外,還得有機遇。
  因為,知識掌握在極少數的人手中,大部分的人都沒機會接觸到。
  儒家未來的興盛,是因為董仲舒、胡毋生這壹代人不遺余力的拼命傳播和擴散,為了傳播儒學,劉德聽說董仲舒和胡毋生甚至會負擔壹部分貧寒弟子的生活費,為他們提供三餐。
  與儒家比起來,黃老學就閉塞許多了。
  因為黃老派的學問是掌握在貴族大臣手裏的,像過去黃老派的代表人物蕭何曹參陳平周勃,哪壹個不是食邑萬戶?
  這樣的高位者,自然不可能向泥腿子傳授學問了。
  所以要拯救黃老學,必須要先做壹個事情——找幾個有時間也願意向公眾講授黃老學學問的人。
  而田叔,就是劉德的目標之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