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67章 打擊壹小撮(壹)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晁錯沒過多久,就來到了劉徹的面前。
  “朕近日壹直在看愛卿給太宗和先帝所寫的奏疏……”劉徹拿著那些從故紙堆裏翻出來的晁錯奏疏道:“卿的見地,以朕來看,確實是賈長沙後,中國少有之廟算者也!”
  晁錯這個人,不僅當官很厲害,寫文章,也是牛逼的很。
  他的文字,就像壹把把利劍,直指問題核心所在和弊病的癥結所在。
  且從來不諱言某事的好壞。
  譬如的《言兵事疏》《戍邊勸農疏》,哪怕是放在現在,也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
  而這兩道奏疏,卻是在二十余年前,上奏太宗的。
  至於近年以來,晁錯也沒閑著。
  除了“削藩策”這張讓其名留青史的奏疏外,他在劉徹即位後,也寫了《再論戍邊策》《請益百姓疏》等。
  總的來說,晁錯的文字,跟他的為人壹樣,又臭又硬。
  逼急了,他連皇帝的作為,都敢評判壹下。
  至於罵官僚、罵諸侯王,更是從不憚於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所以,盡管,壹直以來,很多人都想晁錯死。
  但劉徹壹直張開了羽翼,保護了晁錯。
  現在,在石渠閣裏,最起碼有上百封彈劾晁錯的奏疏,躺在那裏發黴。
  “陛下繆贊了……”晁錯低頭謙虛的道:“臣不過是狂夫之言而已,幸得陛下聖明,擇而用之!”
  劉徹聞言,微微壹笑。
  晁錯的性格,還真是從來沒有變過!
  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
  這是左傳中形容太公望的話……
  所謂“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過七十余而主不聽,人人謂之狂夫也。”
  換句話說,這貨哪怕是謙虛的時候,也是自比太公望的。
  難怪,後來魯迅會喜歡晁錯,說他“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這兩人的脾氣,性格,原來根本是壹樣的。
  不過,這話在同時也拍了劉徹祖孫三代的馬屁。
  能用太公望的,文王武王成王是也!
  所以,劉徹也就由得他去裝逼了。
  “朕聞說先賢曰:賞罰所以禁惡揚善也,今卿為禦史大夫,身負先帝重托,輔佐朕,治理天下,牧治江山社稷,有亂臣賊子二三人,卿誅是不誅?”劉徹也不跟晁錯繞圈子了,直接就開門見山的問道。
  晁錯立刻跪下來,長身而拜,道:“臣受太宗、仁宗兩代先帝知遇之恩,委以托孤之重,敢不為陛下效死?”
  “善!”劉徹點頭:“明日朝會,朕將致法於濟南,凡有非議者,皆可為亂臣賊子,卿可自處之!”
  晁錯微微壹楞。
  天子的意思,他自然很清楚。
  那就是誰敢反對,誰就是抗拒天子意誌的亂臣賊子。
  他這個禦史大夫,可以自由處置之。
  而,當今朝堂之上,不客氣的說,除了丞相和大將軍等少數人外,其他人,屁股底下都是壹堆的翔。
  貪汙受賄和瀆職枉法的事情,基本上人人都幹過。
  哪怕是他晁錯也不例外。
  換句話說,在朝堂上,只要打起反腐的旗幟,那是壹抓壹個準!
  只是,這樣會不會太激進了?
  萬壹,有些了不得的人物跳起來,也要處置?
  但晁錯的猶豫,只在這壹剎那,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拜道:“諾!”
  “臣謹奉詔!”
  對晁錯來說,天子的命令,合理要執行,不合理也要執行。
  這就是法家的宿命。
  更何況,收拾諸侯王跟勛貴,這本就是晁錯的使命!
  只是……
  “若東宮幹預、說情,臣當如何?”晁錯擡頭問道:“請陛下示下!”
  晁錯的擔憂,當然很有道理。
  素來,東宮就是漢家勛貴和大臣的保護傘。
  很多大臣貴族,就是因為跟東宮關系密切,所以,壹般的問題,哪怕被人發覺,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尤其是那些舊日與兩位太後有舊的家夥們。
  除非是犯下必須懲罰的大罪,壹般的小事情,像貪汙受賄,根本就動不了他們。
  當年,晁錯費力九牛二虎之力,將袁盎幹趴,逐出朝堂,結果如何?
  人家雖然丟到了全部官職,甚至爵位也被壹擼到底。
  只是,人家有東宮竇太後的保護和照顧。
  所以,這些懲罰,只是將袁盎暫時趕出朝堂而已。
  但袁盎的聲音和意見,依舊可以通過其他官員和貴族的口,在朝堂出現。
  在曾經的歷史上,更是讓袁盎聯合起了所有晁錯的政敵甚至盟友,將晁錯逼入絕境,使其落得腰斬棄市的下場!
  如今,劉徹再讓晁錯定向反腐,就不得不先排除東宮的幹擾。
  不然,晁錯前腳抓人,後腳東宮使者跑來要求放人。
  到時候,晁錯是放呢?還是不放呢?
  這個問題,劉徹自然也有考慮。
  “東宮方面,愛卿無需顧慮,朕會親自去跟兩位太後解釋……”劉徹淡淡的道:“卿只管履行職責就可以了!”
  劉徹很清楚,這次的事情,不能再有什麽婦人之仁,也不能讓人看到自己的軟弱立場。
  必須旗幟鮮明的告訴天下的貴族諸侯王們。
  別作死,作死就壹定會死!
  同時明確告訴世人——朕意已決。
  若他稍有遲疑和放縱,那他的計劃,就極有可能要流產!
  所以,哪怕是東宮,也不能動搖他在這個事情的堅定態度。
  “諾!”晁錯看到劉徹的態度,心裏頓時吃下了壹顆定心丸。
  只要東宮不幹涉,那,他就可以保證完成任務。
  ……
  翌日,是例行的常朝。
  劉徹端坐在禦座之上,看著滿朝文武百官。
  “南越內附,朕已經下詔,將其國分為七郡:南海、桂林、象郡、交趾、日南、桂林、蒼梧……丞相與禦史大夫要選派好監察禦史和采詩團的成員,務必,要讓南越上下君臣,皆知中國法度……”劉徹緩緩的做了個開場白。
  南越之事,如今,基本已經全部談妥了。
  經過這半個月的談判。
  南越王趙佗已經接受了劉徹提出來的大部分條件。
  其中,就包括了同意中央政府,向南越郡縣派遣監察禦史和采詩團。
  監察禦史,監督不法,宣揚王化,采詩團,則深入南越郡縣,與各個階級廣泛交流。
  這樣,中央政府,就在法律和意識。形態上,控制了南越。
  這種控制,雖然還不比目前中國腹地的諸侯國。
  但起碼也要強於後世天朝對HK的控制。
  現在的南越王國,雖然依然被準許擁有受其王室控制的軍隊、官僚和貴族。
  然而,南越全國的制度、法律以及社會結構,上下等級,全部都要跟著長安來。
  從法理和原則上來說,從此以後,南越百姓,也就是漢朝百姓。
  他們的名字被登記在南越王國的戶籍本上,同樣也被登記在了長安丞相府的戶籍本上。
  南越士子、貴族和官員,可以跟中國士子壹樣,來長安參加考舉,壹視同仁獲得出仕做官的機會。
  這壹步邁出去,基本上,只要劉徹不作死,對南越橫征暴斂,南越與中國的融合就會越來越密切。
  要不了二十年,就會跟當年的長沙國壹般,從壹個特殊地位的諸侯國,變成壹個普遍意義上的諸侯國。
  他的官員、法律、軍隊,甚至王室,都會慢慢的被長安所控制和掌握。
  對於這壹點,劉徹的自信心還是很高的。
  當然,僅僅依靠政治控制,想要徹底的穩固住南越內附的成果。
  見效是會比較慢的。
  通常,這是壹個水磨功夫。
  要下力氣,壹點點的在南越,尤其是百越部族之中,傳播和宣傳漢朝的法律、政策以及意識、形態。
  所以,劉徹跟趙佗還談妥了許多經濟援助的協議。
  希望借助經濟援助和技術援助,來達到加快這個進程的目的。
  “南越與中國分離日久,其百姓,多刀耕火種,不識中國之先進耕作技術與工具之用……”劉徹看向大農令直不疑道:“大農要在關東吳楚齊魯淮泗之地,廣選農稷官,前往南越,輪流教導南越士民耕作及開鑿水利設施!”
  向南越普及先進的技術和農具,這同樣有利於國家的統壹與民族的融合。
  百越諸部族,向來刀耕火種,以原始低效的勞作方式,獲取生活物資。
  這怎麽能行呢?
  如今,劉徹既然已經成為了南越的主人,所有百越部族的天子,那自然有義務,幫助他們,從原始的氏族社會,過渡到文明的封建社會。
  當然,中央政府,不能只付出,而沒有回報。
  那樣的話,中央政府,豈非就是壹個大寫的S。B?
  “另外,朕還與南越王談妥了,以蔗糖換鐵器的計劃……”劉徹對少府令劉舍道:“少府要跟進這壹計劃,同時派遣能工巧匠,前往交趾、桂林、日南,指導南越士民,種植甘蔗,榨取蔗糖,轉輸中國,再以每石蔗糖,給鹽壹石,鐵器若幹斤……”
  大農直不疑與少府劉舍,於是同時出列領命:“諾!”
  這南越的蔗糖,算是劉徹計劃裏,未來交趾、日南和桂林等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
  當地種植水稻和其他作物不是不行,但經濟效費比太低,而且也很難運出當地。
  與其如此,不如在保證了基本的糧食產量後,全力發展甘蔗種植業,以蔗糖作為主要商品。
  然後,南越的部族和百姓,再以蔗糖,從中國換取大量的食鹽鐵器布帛。
  這是雙贏!
  錯!
  應該是三贏!
  因為,還有壹個贏家,是偉大的甜黨!
  自從劉徹讓人抄襲了劉安的發明,在關中推行了豆腐後,豆腐腦這種神奇的零食,就成為了關中中產階級和貴族家庭的零食與早餐的選擇。
  然而,中國自古缺糖。
  現在,中國主要的糖料來源,除了麥芽糖就是蜂蜜了。
  很顯然,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是麥芽糖,也是很貴的。
  壹般的中產階級,甚至都消費不起,更別說拿來當豆腐腦的佐料。
  於是,關中鹹逆橫行,甚至可以說是唯我獨尊。
  這當然是不可接受的!
  引進蔗糖,幫助甜黨王師,討伐鹹逆,長久以來,就是劉徹的壹個心願。
  劉徹相信,在有了足夠的蔗糖後,甜黨大軍,必然興盛起來。
  因為,人類是永遠都無法抗拒多巴胺帶來的快樂的。
  將南越之事,處置完畢。
  朝議,就進入了正題。
  “濟南之事,卿等都知道了吧……”劉徹站起身來,沈痛的道:“濟南王臣辟光,居然如此喪盡天良,竟役使、奴役國人過律至斯,濟南固然有罪,朕也難逃其責!”
  “非朕德薄,安可致濟南喪心病狂至如斯地步?”劉徹擠出兩滴眼淚,哀傷的道:“朕當素服以避正殿,齋戒沐浴,禱告上蒼,請求天地神明,毋因朕之過失,而降罪於朕之百姓,天下治亂,在朕壹人,諸般罪孽,皆由朕起!”
  面對劉徹忽然的這麽個變化,大部分官員,都是措手不及。
  在漢室,天子是永遠沒錯的!
  哪怕天子自己說自己有錯。
  那也壹定是因為大臣們的原因!
  天子怎麽能錯?假如真有錯,那也必然是這個世界的錯!
  更重要的是,劉徹咬死了壹個時期,他不提劉辟光橫征暴斂,也不提他激起民變。
  只提他“役使國人過律”這個問題。
  不了解漢室律法的人,可能會以為這個罪名,也就跟小偷小摸差不多,撐死罰酒三杯的罪行。
  但,實際上,這個罪名,在漢律之中,是極為嚴重的大罪!
  當年劉邦登基稱帝後,下令蕭何在秦律基礎上,修訂漢律。
  漢律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抄襲的秦律。
  但有幾條,卻是劉邦發明創造的。
  這些律法中那條“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固然是如雷貫耳。
  但役使國人過律,卻同樣是舉足輕重的律法。
  劉邦設立這條法律的初衷,就是吸取了秦亡教訓,為了防止諸侯貴族,肆無忌憚的奴役自己的封國的百姓而設下的高壓線。
  誰碰誰死!
  這樣說吧,這個罪名在現在,就跟武帝朝時的巫蠱罪壹樣。
  是屬於人渣敗類才會去做的事情。
  尤其是在輿論界看來,諸侯王和貴族們,本身就是窮奢極欲的富貴之人。
  這樣的人,卻還要役使國人過律,只能說,良心都被狗吃了!
  歷代以來,所有坐死了這個罪名的人,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壹擼到底,廢為庶民!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