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0章 為政之道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丙戊年五月丁卯日(5月17)。
  劉德站在長安城東北的壹座北軍校場的閣樓上,看著成隊的來自各地的士子進入校場,準備考試。
  他轉過身子,對旁邊的汲黯道:“今天將會青史留名!”
  說完這句話,劉德就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緊緊的握著自己的拳頭,振臂歡呼了壹聲。
  可能現在沒有人能想到,這個考舉,只會錄取十二個人,而且其中大半都肯定會給貴族的考舉,很可能從此改變整個國家的政治格局。
  作為壹個穿越者,劉德卻是很清楚的。
  在本質上來說,他的這個考舉雖然是參考了後世的科舉的輪廓和大概框架後設計出來的。
  然而,實際上,他的考舉更像後世的日不落帝國在其巔峰時期推行的公務員考試制度。
  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只會錄取最頂尖最拔尖最精英的那壹批人。
  就算是宋朝之後科舉擴軍,壹科三等進士,加起來也不過幾百人。
  而中國幅員卻又是如此的遼闊。
  因此,可以想象,三年壹度的壹次科舉,加上恩科什麽的,三年裏最多錄用壹千個人。
  所以但凡唐宋明元清的科舉之中所出的進士,外放起碼就是縣令級別。
  而在這壹千人中,起碼有壹半是書呆子,除了讀書之外,不論政治手腕還是見識、眼光都有限的很。
  這些書呆子到了地方,肯定是被當地的地頭蛇跟胥吏當猴耍的對象。
  因而,這直接導致了中央政府不能掌控地方,地方宗族勢力逐漸坐大,地主惡霸橫行,而國家法律形同空設,社會秩序混亂。
  而且科舉錄取人數有限,不可能真的將所有的人才全都納入政府的掌握之中。
  像什麽黃巢啊李自成啊,遊離在體制之外……
  這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而英國人搞的公務員考試就沒有這樣的弊端了,只要是能通過考試、合格的人,他都照單全收,這就使得,參加考試的精英,基本能保證被錄取。
  英國人能在十九世紀就建立起龐大的日不落帝國,依靠的就是他龐大的公務員精英團體和強大無比的海軍。
  “若是百年之後,所有百石以上的官吏,皆由科舉而出,卿知道那會發生什麽事情嗎?”激動之下,劉德也再難保持平靜,向汲黯吐露了他的真實想法。
  汲黯聽了,嚇了壹跳。
  他從未想過,劉德竟然有這樣壹個打算。
  不是他智慧不夠,而是他沒有那個膽子去想。
  漢家制度並非是自上而下的制度。
  當此之時,不僅僅各地的諸侯王有著任免官吏的權力,就是郡守、縣令也能自由的任命他的幕僚與屬官。
  壹般郡中主薄、司馬都是郡守的親信,由郡守自己去招徠,朝廷要做的不過是承認。
  不單如此,郡守還會任命鄉壹級的百石官吏,像壹些重要地區譬如產糧區、鹽場,都有著各大郡守任命的心腹坐鎮,他們的秩比通常只有百石,只擔任著薔夫壹類的小職,但,他們卻是真正在管控地方的人。
  而所有的這壹切官吏,都不是朝廷任命的,是郡守招募和任命的。
  所以,郡守才被人稱為“封疆大吏”。
  倘若有朝壹日,所有百石以上官吏都由朝廷通過考舉選拔、任命,這將導致整個漢室的政治格局洗牌,漢家天子的觸角將深入全國上上下下每壹個角落,所有地方的事情,事無巨細,最終都會呈報到長安來。
  毫無疑問,倘若真的做到了,那麽,這將是不亞於商鞅變法的創舉。
  只是……
  能做到嗎?
  汲黯低下頭,低聲道:“殿下的想法,前人所未有,然,若傳出去,諸侯與各地郡守恐怕會不高興!”
  不高興是肯定的了!
  考舉假如真的能做到劉德所說的那個地步,那麽,中央的權威將淩駕於壹切之上,真正的大壹統,中央集權時代就將來臨,所有的諸侯、郡守,統統都得做孫子,從此以後別說什麽門閥了,就是豪強都將很難產生。
  劉德呵呵壹笑,伸出手,道:“所以,我才要用壹百年來實現它啊!”
  在劉德設想中,考舉制度,他來奠基,建立制度,樹立權威,逐步擴大規模。
  他的繼任者進行鞏固和發揚。
  到他的孫輩時,考舉就將橫掃壹切,君臨天下。
  如此長的時間裏,劉德當然清楚,守舊的勢力肯定會進行反撲甚至是暴力反對。
  但劉德壹點也不擔心。
  他轉過身子,看著汲黯道:“為政之道,就好比分肉……”
  他用手指著自己:“我吃肉!”
  然後笑嘻嘻的看著汲黯:“卿可分得壹些肥肉與骨頭!”
  他又看著那些魚貫進入考場的士子們:“天下百姓喝湯,最差的人,也要保證至少有稀粥吃!”
  “做到這些了,三代之治,也就不遠了……”
  這就是赤裸裸的剽竊後世天朝的分蛋糕理論了。
  “考舉也是如此……”劉德看著那些士子,笑道:“只要收益的人群,遠超利益受損者,那麽那些人的反對,也不過是螳臂當車,大勢壹旦形成,浩浩蕩蕩,誰都攔阻不了……”
  他的這個考舉理念壹旦真的推行起來,只要堅持三年,受益者本身就會形成壹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任何阻擋這個集團壯大和發展的人,都會被它碾碎。
  歷史上的科舉制度在宋代興盛之後,就碾碎了壹切反對者。
  甚至就連五代十國的藩鎮也被科舉碾的粉碎,從那以後,任何與科舉為敵者,都死無葬身之地!
  況且在此時推行考舉,還有壹個好處,那就是,現在天下的百姓,就算是最邪惡的家夥,也是有節操的,即使是地痞無賴,都要講道義。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郡守、諸侯想要反對考舉,首先就過不了道義這壹關,道義過不了關,他們自己都會沒心力反對。
  更何況,劉德從來沒有想過壹下子就讓考舉取代舉薦制度。
  至少在他登基後的十年內,考舉都將與舉薦並行。
  因此,他壹點也不擔心守舊勢力的反撲。
  他現在更擔心的反倒是科學技術,特別是造紙、印刷技術的發展。
  因為,倘若造紙跟印刷技術發展不起來,他的這個考舉搞到最後,說不定就成了貴族豪強商人壟斷的買賣了,底層的人想要進來,無疑非常困難。
  壹旦考舉被貴族豪強商人的子弟壟斷,用不了三十年,那麽,門閥那個可怕的怪獸,就要提前出現了。
  因而,造紙術與印刷術是劉德將來登基後重點要做的事情,重要性,不亞於考舉,甚至超過了對匈奴的戰爭準備。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