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呼啦圈大神

歷史軍事

  天才小廚子穿越到大宋,開動頭腦風暴忽悠到萬貫家財開了家飯館。   楊懷仁看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005章 出奇的順利

舌尖上的大宋 by 呼啦圈大神

2023-3-1 19:09

  楊懷仁把事情告訴了李清臣。
  對於楊懷仁只說結果不說過程,李相公全然不在意,對聰明人來說,有時候重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包括李相公在內的幾位相公都沒有什麽意見,有人已經開始考慮讓自家哪個後輩進宮來陪讀了。
  這才是大事!
  不論古今,同學壹直就是人際關系圈子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更不用說皇帝是同學,那意義就不用多說了。
  楊懷仁沒想到事情竟這麽順利,不知道那些相公們是不是故意的,也許他們壹直就是這種樣子,既然大家利益共享,那也就沒什麽好反對的。
  楊懷仁忽然覺得時機不錯,便漏了壹點消息給李清臣。
  他說道,“現在的禁軍啊,真是愁人,能帶兵的人沒什麽文化,不壹定懂兵法;懂兵法的人沒什麽經驗,不懂得帶兵,唉……”
  李清臣絲毫沒覺得有什麽奇怪的,只是擡眼瞅著楊懷仁,等著他說下邊的話。
  老李頭不接茬,楊懷仁卻奇怪了,倒是蔡卞沒事人似的湊了過來。
  楊懷仁和蔡卞之間,算是相熟,但也談不上交情,之前也曾經處在對立面,但也談不上什麽私怨。
  蔡卞幽幽道,“禁軍裏文武雙全的人才,確實是少啊。”
  李清臣這才似模似樣了“嗯”了壹聲。
  面對這來能把天輕易聊到死透了的人,楊懷仁很是無語。
  是他們故意不接茬?還是他們早就有了準備,所以刻意不接茬?楊懷仁壹時之間,還真不好判斷。
  靜下心來想想,這件事他準備了好長時間了,連詳細的章程都已經有了改了好多次的版本,就差正式上書皇帝了。
  但這件事真的是壹個秘密嗎?不見得啊。
  文官集團對武將集團不待見,但不代表武將集團裏有什麽風,文官集團還搞不清風向。
  楊懷仁這下明白了,其實事情多多少少都傳出來壹些,幾位相公們也早有準備。
  既然如此,楊懷仁也就不用廢話了,直接說道,“禁軍裏缺人才啊,那些待詔的進士,能不能先給禁軍這邊用用?”
  蔡卞瞅著李清臣,眼神有些狡黠的意味,沒有說話。
  李清臣笑了笑,“可以啊。”
  楊懷仁楞住了,事情就是這樣,妳覺得復雜,但別人不壹定覺得復雜,妳覺得困難,但別人不壹定覺得困難。
  楊懷仁心說是他們沒把這事想透徹,還是人家早就有了打算,等著楊懷仁提出來呢?
  要是他現在立即回去準備折子上奏朝廷,那是不是中了老李頭他們的圈套?
  楊懷仁有點糊塗。
  這件事絕沒有那麽簡單,看上去只是跟文官們要了壹些還沒有出仕的士子們去禁軍裏任職,但這裏邊事可太多了。
  對楊懷仁來說,文人去禁軍中任職,是軍隊建設的壹種很好的嘗試,這年代武人文化水平低,也是制約軍隊戰鬥力提升的重要問題。
  可反過來,這種制約也不是沒有反作用力,還是得看具體事,具體的人。
  楊懷仁想要的是真有本事的文人,能在職上盡忠職守,真心願意融入到軍隊中的文人。
  如果只是書呆子,或者刻板迂腐之人,那就是作繭自縛了。
  其實文官集團應該願意軍隊裏出現更多的文人,他們也能更好的了解、監視和控制軍隊。
  楊懷仁也不擔心這種體制上的變革,他覺得之前文官對軍隊的控制其實有點過分了,與其埋怨這些制度,不如主動讓文官走進軍隊,加強了解。
  最終的目的還是提升軍隊的整體素質,對軍隊的控制的制度上,也能有新的更合理的方式。
  所以李清臣的態度,楊懷仁還真不好琢磨,有可能是人家也跟自己壹樣的想法,有可能是人家有自己的想法。
  但楊懷仁既然早有打算,那這件事便是勢在必行,至於將來出現的問題,現在也不可能全部考慮清楚。
  楊懷仁又問了壹次,“我想要的人,可能很多。”
  李清臣這下也不賣關子了,笑道,“只要是楊國公覺得對大宋的軍隊有好處,要多少人都沒問題。”
  這話倒是讓楊懷仁寬心了不少,他知道老李頭不會在這麽重要的事情上糊弄他,所以對大宋軍隊有好處這句話,楊懷仁覺得他是真心實意的。
  蔡卞壹直沒發表自己的觀點,但這次卻很順從地問了壹句,“那大帥需要多少人?不如擬壹份詳細的章程,樞密院討論之後送交陛下,陛下點頭,這事就好辦了。”
  楊懷仁沒想到事情這麽順利,竟有些不適應,以往壹件小事他們這幫大佬們都爭執個沒完,今天這是怎麽了?壹個個都變了活菩薩不成?
  “哦。”
  他有些失神的應了壹聲,蔡卞只是拱了拱手,便轉身離開。
  楊懷仁再去看李清臣,老頭臉上帶著不已琢磨的笑意,沖著他點了點頭。
  那笑意裏竟有些贊許之意,搞得楊懷仁更像是個等著先生誇獎的小學生壹般。
  楊懷仁也只能安慰自己,也許人家沒有那麽復雜,是他自己想多了。
  起碼現在再考慮其他的事,似乎沒有必要,發生過的事情,沒想清楚就是沒想清楚,給妳在多的時間也不會有什麽新的想法。
  而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未雨綢繆是沒有錯,但處處懷疑,似乎也不是個好的態度。
  糊裏糊塗告辭,楊懷仁回到家的時候,腦子裏還是壹片空白。
  好在楊懷仁的性格裏還算灑脫,想不通,那也不必多費腦筋,時間會證明壹切。
  把好消息告訴家裏人,孩子們便樂瘋了,他們從小就壹起長大,從來就沒分開過這麽長時間。
  現在他們有了機會進宮去伴讀,也就意味著他們又能和大壯在壹起了。
  小魚兒還是有心思的,他問,“爹爹,我們幾個女孩子,也能進宮嗎?”
  楊懷仁想了想,“能,誰也沒說不能啊。”
  孩子們不多想,壹起快樂的歡呼起來。
  楊懷仁心裏盤算著,家裏的廚子,也給宮裏再送幾個過去,哪怕是專門給這些伴讀的孩子們做飯的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