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鬥富(上)
舌尖上的大宋 by 呼啦圈大神
2023-3-1 19:08
楊懷仁想了想,這麽說來,趙獻球和內衛應該是沒有多少關系了,要不然他早就能想到岑孝年是怎麽回事,更不用算計著想法設法借楊懷仁的手來打壓岑孝年了。
楊懷仁原本還覺得,他從中斡旋壹下,也許能緩和趙獻球和岑孝年之間的關系,只要他們倆不鬧,楊懷仁也能清清靜靜的在江南呆上幾年。
可眼下看來,這倆人早晚要撕破了臉鬧起來的,畢竟壹山不容二虎,也許就是這麽個道理。
這就讓楊懷仁有點為難了,他的處事原則,自然是老百姓的事多管,無傷大雅的閑事能管就管。
但如果是涉及到權利的任何事,那就少管,甚至不管,就算管,也是本著家和萬事興的原則去調和,而不是用激烈的方式去處理。
現在他必須做出選擇,要麽選趙獻球,要麽選岑孝年。從長遠來看,岑孝年對他的用處更大,也更容易受到他的控制,趙獻球就難說了,何況趙獻球城府太深,他到現在也看不透他。
不過要打壓趙獻球,以趙獻球在江南的根基,也不是那麽容易能動得了他的,總不能找些莫須有的罪名強行打擊他,將來事情傳到京中,楊懷仁也為難。
楊懷仁想清楚了其中利害,這才問道,“妳可有什麽把柄落在趙獻球手裏?”
岑孝年答道,“回稟王爺,據屬下所知,應該沒有,如果有,也不是什麽大事,要不然他早就動手了,不會到現在還對我這麽客氣。”
楊懷仁笑道,“這倒是,我在揚州的時候,趙獻球就對我說了些關於妳的陰陽怪氣的話,我還覺得奇怪呢,現在聽妳這麽壹說,看來確實是這麽回事。”
岑孝年也笑了,“王爺早就察覺壹切了,屬下也只是稍稍提醒了壹下王爺而已。”
“不用妳拍我的馬屁,我再問妳,妳手上可有趙獻球的把柄?”
岑孝年猶猶豫豫,“說有,卻又沒有。”
楊懷仁迷糊了,“這話是什麽意思?”
岑孝年認真道,“王爺莫怪,並不是屬下敷衍王爺,而是屬下知道壹件事,卻又不能太確定……就是沒有確鑿的證據。”
楊懷仁想了想,沒有證據可以找,便吩咐道,“嗯嗯,說來聽聽。”
岑孝年聽到楊懷仁清嗓子,立即站起來上前去給楊懷仁斟了茶,然後又恭恭敬敬地跪了回去。
楊懷仁笑了笑,“岑閣領,妳坐下說吧。”
“謝王爺。”
他起身弓著身子退到椅子邊,才擺正了身子蹭著椅子沿坐了半個屁股,這才把他所知之事娓娓道來。
“兩個月前,揚州出了壹件有趣的事,當地的兩大巨富黃百萬和白銀海,為了爭奪揚州首富之位,進行了壹場鬥富比試。
黃百萬本名叫黃萬升,是揚州壹代的米商世家,大宋開國以來,黃家就做販運和銷售糧食的生意了,百年來生意越做越大,在大宋各地開了幾百家米鋪,號稱家財超過百萬貫,所以人送外號黃百萬。
另壹個白銀海,原名叫做白三海,是個鹽商……”
楊懷仁打斷了他,“鹽商?食鹽在咱們大宋不是施行的專賣制度嗎?”
岑孝年解釋道,“王爺有所不知,制好的成品鹽自然是朝廷負責運送和販賣,但制鹽的鹽場,卻是這位白銀海的家族控制著。
白家制鹽也是歷史悠久了,淮南東路沿海壹代的鹽場,十中有九是白家的,朝廷只負責運送和販售,卻不管制鹽。
海鹽都是從海邊挖渠,把海水引到鹽場裏來,然後通過晾曬海水的方式,從海水裏取鹽。
曬好的鹽有雜質,還需要進壹步加工篩制等步驟,才變成了咱們食用的白花花的食鹽。
朝廷便直接從鹽場裏按固定的價格收購海鹽,然後再運送和販賣。具體的價格嗎,朝廷收購的時候其實也不高,只有平常食鹽零售價格的四分之壹到五分之壹。
聽起來好像朝廷賺了便宜,白家很吃虧,但實際上這邊沿海壹代的鹽場,基本是白家壹家獨大,每年的海鹽也幾乎都是從他家手裏賣給朝廷的。
朝廷收鹽價格雖然不高,但這個量大啊,白家做鹽場生意呢,其實也沒有什麽成本。
海水又不用花錢,海邊的鹽堿地也不值幾個錢,唯壹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工,可比起售鹽的獲利來,那點人工根本不算什麽,白家的鹽場生意,可以說是壹本萬利的。
老百姓去過白三海家鹽場見識過的,看著海邊壹大片的鹽海,就像白花花的銀子似的,所以就給他送了個外號,叫做白銀海。”
楊懷仁點頭笑著,“有意思。”
其實他以前也聽說過北宋哲宗時期揚州兩大富豪黃百萬和白銀海街頭擺銀鬥富的故事,當時只是覺得宋朝的富商閑的沒事幹,才幹出這種無聊的事情來。
不過現在聽到岑孝年說起這件事來,便覺得事有蹊蹺了,關鍵是,這種民間大富豪的鬥富,和趙獻球能扯上什麽關系?
岑孝年急著說道,“黃百萬和白銀海二人,是揚州,乃至整個江南都大名鼎鼎的富商,祖上就給他們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說他們家財百萬貫,是壹點兒也不誇張,而且百萬貫這個數,是只會多不會少的。
兩家本來也是世交,只是到了黃白外和白銀海這壹代,才有了些嫌隙,兩個人誰也不服誰,便想出了壹個鬥富的方法,來決出個高低。
兩個月前,兩人約定好了在揚州東關大街擺銀鬥富,為了以示公平,兩人還請了江南壹代的名人和官府前去當評判。
屬下得知這個消息,心中覺得事情不壹般,便暗中派了人去查探。
這種事本來是沒有官府什麽事的,不過揚州城的東關大街是城內的主幹道,倆揚州府衙門都在這條街上。
城中的百姓也都是知道了黃白兩家鬥富的事情,紛紛想去湊個熱鬧,揚州府見街上聚集的百姓太多,怕出點什麽亂子,這才派了揚州府通判王文舉帶了幾十個衙役前去維持秩序。
黃百萬和白銀海見官府都派了人來,便正好請王文舉給他們做了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