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章 酒後吐真言(下)
舌尖上的大宋 by 呼啦圈大神
2023-3-1 19:09
趙佶說了些值得人深思的話,卻不能改變楊懷仁對他的看法。
楊懷仁確實覺得趙佶是這壹代皇族之中最聰明的人了,只可惜他們都有壹個性格上的缺陷,那就是沒有定力。
趙煦上位之初,同樣是立誌要勵精圖治的,後來還不是變了?
趙佶這壹點並不會比他兄長做的好,原本的歷史裏趙佶繼位之後也不是沒有想著做壹位明君,只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胸中的誌向都被他拋之腦後了。
他們兄弟不約而同的都沈迷於女色或者其他東西,然後讓半個國家葬送在了外族手中。
所以楊懷仁也絕不會冒險,更不會把希望寄托在趙佶手上。
或許楊懷仁的反應也說明了他的態度,趙佶內心裏是清晰的,他的酒後真言並沒有打動楊懷仁。
他又是自嘲地壹笑,接著道,“哥哥,我也不隱瞞,在皇兄的孩子出現之前,我也是想過有壹天我能登上皇座的。
不過現在,我已經不那麽想了,再回頭看看皇兄壹生的經歷,作為壹個兄長,他是個好人,看作為壹個皇帝,他不算是個明君。
也正是人生的坎坷遭遇,讓他對人生有些怨憤,當大權在握時,他把這種怨怒全部發作了出來。
他傷害了他最親近的人,然後錯信了奸佞小人,才讓他走到了如今不可挽回的地步。
如此看來,當皇帝也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壹件好事。”
趙佶說到這裏,楊懷仁倒是點點頭表示了認可,“嗯,當皇帝太累了,得到了權力的同時,也失去了太多太多。
或許當皇帝的人壹開始因為掌控權力的那種興奮忽視了這壹點,可許多年之後,當他們意識到他們失去的是他們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的時候,卻已經晚了。”
楊懷仁壹番話讓趙佶回味良久,然後他才笑著點點頭,“哥哥說的不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這句話尤其讓人印象深刻。
原來這世界從來都是公平的,外人看到我們高高在上,享受榮華富貴,卻從來不曾想過我們的煩惱。
有些時候我也忍不住在想,如果我不是生在帝王家,只是壹個尋常的百姓之家的話,也許我沒有現在的榮華富貴,可我壹定是快樂的。
壹想到不用考慮那麽多事情,也不用去爭權奪利,我渾身忽然間都覺得輕松了不少呢。”
楊懷仁斜眼瞅了趙佶壹眼,有種想抽他壹耳刮子的惡趣味。
這種話,也就是自身在富貴榮華中的人才能說出來,說這種話給人的感覺總不像是真心實意的,卻像是壹種無病呻吟似的調侃。
物質上生活的富足和精神上生活的快樂,這另種境界並不是相對的。
富人說的不快樂,和窮人的不快樂完全不是壹碼事,而窮人認為的富人的不快樂,也是壹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事實是富人要考慮的事情確實要多壹些,但要把這些煩惱全部定性為不快樂,是偏離了基本的快樂的定義的。
只能說窮人很難去理解富人的生活和思想狀態,而窮人自身的快樂,也更多的停留在心態上。
至於這世界從來都是公平的,也要分什麽人和什麽情況,趙佶這麽說就很可笑了,生在帝王家,如果妳自身對權力沒有什麽野心,肯安心做壹個逍遙王爺的話,那麽妳哪裏來的不快樂?
人的幸福卻是來源於物質和精神兩個層次,而且物質在下,精神在上。沒有物質滿足的基礎,何談精神的滿足?
別人享受美食美酒,妳壹個人吃糠咽菜,妳還要說妳精神上是快樂的,這是何苦呢?
欲、望本身就是原罪,這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人性的現實,沒必要覺得可恥,更不用刻意去逃避。
楊懷仁到不想去毀掉趙佶對人生的幻想,他無法理解這種人生的差距,也不能怪他。
好的壹面是趙佶貌似漸漸釋懷了,他能認識到他自己煩惱和快樂的區別,就說明他想到了眼下的生活狀態,而且是樂在其中的。
將來當事情定了下來,他也便漸漸失去了對權力的渴望,到那時候,他也可以追求他最內心深處最讓他快樂的事情了。
楊懷仁想了壹下,還是引導式的提起了壹件事,“聽說妳的書法得到了許多大家的認可?”
提起這件事,趙佶竟有些驕傲,“這件事可不是小弟我自吹自擂,我自創的瘦金體,確實有種獨樹壹格的韻味,被別人認可,似乎也是正常的吧。
說起來這種新的字體,還要多謝哥哥,或許這件事哥哥已經忘了,但小弟卻記得很清楚。
當年我們倆從宮中出來壹起乘車去隨園,壹路上哥哥和我閑聊了許多。
當時的哥哥也許只是無意間說了幾句話,卻對我對書法的追求道路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如今小弟的書法造詣,還要多謝哥哥當年的提點呢。”
楊懷仁自然記得此時,當時他也是刻意對趙佶說了那些話的,只是現在,他不好承認,於是裝作回憶當年的情景,卻實在想不起來了的樣子。
他哂然壹笑,“哥哥真記不起當年說了什麽話了,不過既然能對妳有益,那也算哥哥當年沒有白說。”
這話說的有點厚臉皮,不過趙佶聽了卻很開心。
話題很快從爭權奪利的煩擾轉移到了書法和繪畫藝術上,說起這些來,趙佶忽然間變得興高采烈,也有點喋喋不休。
楊懷仁覺得,他已經找到了屬於他的快樂,這就很好。
二人壹直喝到半夜,趙佶已經喝醉了,嘴裏依舊嘟噥著他最愛的書法和繪畫,鼻子上都冒著酒泡泡,樣子十分搞笑的睡了過去。
楊懷仁喚了趙佶的仆從進來把他扶上了車駕,然後派人送他們去別院。
風依舊很猛烈,涼意和沙塵讓楊懷仁從酒醉中清醒過來,望著趙佶的車駕向黑暗的遠處駛去,然後漸漸消失在視線之中,楊懷仁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他覺得,或許這壹頓酒之後,這世上便少了壹位昏君,然後多了壹個藝術造詣和成就都頗高的藝術家。
這對所有人來說,也許都是壹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