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萬源貨棧(上)
舌尖上的大宋 by 呼啦圈大神
2023-3-1 19:08
春雨如綿,細細的,壹絲絲,不會讓人覺得淋得慌,卻又不肯停下來,總讓人心生淡淡憂郁,逃不開,抹不去。
耶律跋窩臺心中早已經認下了楊懷仁這個女婿,自然不會跟他客氣,蕭老倌兒早早的去了趟耶律跋窩臺在大定府的府邸,便帶回來壹張禮單。
按照契丹人傳統的規矩,嫁女兒收彩禮,自然是收牛羊,而牛羊的數量,也跟出嫁女兒人家的地位是成正比的。
不過耶律跋窩臺本就是個契丹貴族,家裏自然少不了牛羊,只象征性的討要了牛羊各百頭,其余的則都是些各色的禮物。
壹百頭牛羊的話,楊懷仁只需要把耶律洪基回禮的那些牛羊轉送過就好了,本來也是個場面事,這倒沒什麽可說的。
而禮物嘛,耶律跋窩臺就有點過分了,凡是遼國生產的,他壹樣都不寫,專挑大宋的稀罕東西來為難楊懷仁。
楊懷仁看著那張禮單,立即便把他這個未來老丈人十八輩祖宗數落了壹個遍,心說這下可虧大法了,娶了個假媳婦,卻賠了這麽大壹份彩禮。
也想著下次見了鬼姐,壹定要和她說道說道,第壹句話便是“沒想到妳還挺貴的。”
用物質和金錢來衡量壹個人,總是不太對的,原本楊懷仁對大約總價上萬貫錢的禮單也並不是很在意,但這份兒錢是真真切切要白掉了的,還白掉給了壹個契丹老家夥,所以楊懷仁才有點心疼。
楊懷仁想不明白為什麽耶律跋窩臺沒開口跟他要延壽丹,若是這樣的話,楊懷仁大不了再多搓幾個面丸子,謊稱私留了壹份就好。
可耶律跋窩臺竟對延年益壽毫無興趣,壹心鉆進了錢眼兒裏。也許在他看來,生命的長度是上天註定的,而生命的寬度卻是由他自己來決定的。
所以比起多活三年,他更願意在他有限的生命裏擁有足夠的財富來享樂。照這麽看來,楊懷仁覺得耶律跋窩臺倒是個精明之人。
禮單裏最大份兒的禮物,要屬宋朝江南產的上好絲綢了,雖然耶律跋窩臺只要了壹百匹的數量,但上好的絲綢可不便宜。
遊走於宋遼兩國的商人不遠千裏把絲綢運到大定府來,不論運輸和人工的成本,都是壹筆非常大的成本,貨物過關還要繳納關稅,在遼國銷售還要繳納商稅。
所以同樣的壹匹上好的江南絲綢,也許在大宋價格只要二三十貫錢,但經過了這麽壹番折騰運來了遼國,價格最少又翻了壹番,售價能到四五十貫錢甚至更多,所以就顯得格外昂貴了。
楊懷仁這次帶來的絲綢,基本都是送歲幣的時候禮部額外送給耶律洪基的禮物,楊懷仁自然不會去截留,所以也沒有多余的存貨來應付耶律跋窩臺。
而要給耶律跋窩臺送絲綢,便只能從中京城裏重新購買那些高價貨了。
雖然買高價貨吃了不少虧,楊懷仁覺得倒也沒什麽,借著這個機會,正好拿著這事當幌子,帶著兄弟們親自去了壹趟風神衛在大定府最大的據點萬源貨棧走壹趟,就算是視察壹下風神衛的屬下們的工作了。
萬源貨棧座落在中京城中最繁華的街市上,沿街壹排門面房,後邊是個偌大的院落,院落裏除了庫房,還有馬房和住舍,在這裏養上二百來個風神衛還這不是難事。
萬源貨棧這樣的規模,雖然還不是中京城內最大的貨棧,但在漢人商人裏,也算是規模最大,也是宋朝貨物最齊全的所在了。
算壹算萬源貨棧的地產和房產價值還是非常高的,看來做宋遼貿易這行買賣,利潤也確實非常的可觀,楊懷仁想到就想笑,當初的本錢是高太後出的,他這個後來的取代者,倒是賺了個天大的便宜。
楊懷仁來到萬源貨棧,因為事先給王湛送了消息,所他早已經在門前迎候。楊懷仁下了車,王湛便立即過來幫楊懷仁打傘。
此時因為下著細雨,街上人也並不算多,只是楊懷仁擔心他有可能被人跟蹤,所以覺得王湛此舉有些不妥,萬壹暴露了他們早就認識,對風神衛在中京城秘密據點的隱藏便非常不利了。
楊懷仁不動聲色的走進貨棧,王湛便立即吩咐壹個夥計去關閉店門。
楊懷仁心中疑惑,他本來覺得王湛此人是非常圓滑的,行事為人也都面面俱到,所以印象裏王湛做事是非常的小心謹慎的,所以才放心提拔他當了北風堂的堂主。
可今天這些見識了王湛這些奇怪的舉動,便又覺得王湛是不是有點太大意了?
從出門打著傘迎候到楊懷仁進了門他立即吩咐夥計關門,這些舉動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大白天的就關門,不更容易惹起外人懷疑嗎?
這樣壹想,心中對王湛開始有了些責怪之意,便開口道,“王掌櫃,這還是大白天呢,幹嘛關門呢?”
王湛也察覺到了楊懷仁對他似乎有所不滿,也知道楊懷仁喊他作王掌櫃,是對萬源貨棧內的人員還不太了解,忙解釋道,“楊郡公說話不必偷著,萬源貨棧裏所有的夥計都是咱們風神衛的自己人。”
楊懷仁聽罷,這才稍稍放心,又指了指已經關閉的店門,問道,“那剛才的舉動,妳又如何解釋?”
王湛擡手施了壹禮,不慌不忙的解釋道,“卑職剛才的舉動,卑職心中也知道郡公壹定會有些看法,卑職先認個錯,然後請求郡公給卑職壹個機會跟您詳細解釋。”
楊懷仁有點懵,王湛這是怎麽了?既然認錯了,又何必解釋?既然要解釋,就是不認為自己剛才的舉動是錯的唄?
楊懷仁還是沈著臉,“那妳說吧,我倒要聽聽妳要作何解釋。”
王湛忙請楊懷仁轉到後堂,請他上座,又端茶倒了水,才侍立在壹旁緩緩說道,“郡公有所不知,在遼國和契丹人做買賣,跟咱們在大宋正常的做貨棧的生意,是大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