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未雨綢繆
大唐小郎中 by 沐軼
2018-7-24 14:45
左貴老爹望著炮制房的廚竈,很是感慨。
前壹日,家裏還吃夾野菜的黑面饃饃,這會兒,屋裏的地下,已經儲存了價值十萬文錢總共二百零二鬥的糧食和二十顆大白菜。
唐初壹鬥米是現在的十壹點八十市斤,二百零二鬥就是兩千三百八十三斤。如果只是家裏三口人吃,三人壹個月按七十市斤算,可以吃將近三年。不過,還有姐姐壹家人不可能不照應,姐姐壹家夫妻兩、大豆、豆花兩個孩子,還有沒出嫁的小姑,公婆,總共七口人。加起來就是十口人,因為其中有老人和孩子,吃的相對少壹些,壹個人按二十斤算,壹個月就是二百斤,那也夠吃差不多壹年的。
壹年的時間來等待唐軍平叛,已經戰亂後的恢復,應該已經夠了。這叫做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腳下就是夠全家十口人壹年吃的糧食,左貴三人心裏都踏實了。
不過,左少陽之所以把所有的錢全部拿來買糧食,而且買了夠吃壹年以上的糧食,並不是純粹為了防範饑荒。他學過中國歷史,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個很偉大的皇帝,他治理的貞觀年間,被後世稱為貞觀之治,百姓生活安康,可謂家不閉戶,路不拾遺,糧食極大豐富,都爛在糧倉裏吃不完。當然,那是貞觀中後期了,現在只是貞觀二年,剛開始,雖然艱苦,但好日子會很快到來的。而且唐太宗是個能征善戰的皇帝,現在因為集中力量對付突厥,壹時還騰不出手來對付這股叛軍,所以,危機只是暫時的,相信用不著多久,李世民就能平息這場叛亂,日子就會好起來。
根據姐夫以前介紹的平息叛亂的時間,都在壹兩個月左右,所以,他估計最多三個月就能平息這場叛亂。再加壹個月賑災糧和其他渠道糧食進來,緩解饑荒,總共四個月時間,要留足夠全家十口人四個月的口糧,剩下的糧食,算了之後,有壹百三十五鬥(大概壹千五百斤),這些糧食,左少陽要利用這次戰亂饑荒的機遇,拿來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基本生活目標!
梁氏對左貴道:“老爺,家裏的桑白皮差不多要吃光了,怎麽辦啊?”
左貴捋著胡須沈吟著。
左少陽道:“沒有了就不吃了,咱們以後都不要在米面裏面加野菜了,吃得肚子難受死了。咱們家現在這麽多糧食,足夠吃壹年的,請二老放心,這壹年時間裏,我壹定賺更多的錢,買更多的糧食,而且以後要買白米白面,雞鴨魚肉,再不用吃夾野菜的黑面饃饃了!”
這若是壹天前左少陽說這話,左貴便會呵斥他異想天開不切實際,可是昨日壹個方子就賣了壹百兩銀子,外加恒昌藥行每個月壹成的分紅,不說別的,光是這就足夠他們壹家人過上小康日子,所以,這時候左貴對左少陽從那老鈴醫哪裏學會的醫術不僅僅是刮目相看,更是有壹種崇敬了。此刻聽了兒子左少陽這番豪言壯語,不禁面露微笑,頻頻點頭:“嗯,忠兒說得沒錯,咱們苦了半輩子,現在忠兒有出息了,咱們也應該到了享福的時候了!以後米面裏就不要加野菜了。”
梁氏畢竟小心謹慎慣了,眼下敵軍馬上要來了,雖然地下已經埋了二百多鬥兩千多斤的糧食,還是覺得糧食更多壹些才好,不敢就這麽大吃大嚼的,可是,老爺都這麽說了,她是從來不敢反對老爺的話的,暗自嘆了口氣,只得答應了。可心裏還是懸吊吊的。
既然母親燒了熱水,左少陽自然是要洗澡的了。
洗完澡,把頭發揉幹綰好。葛麻布夾襖就這壹身,沒得換的,梁氏幫著他擦掉上面的泥土,外面罩上壹件單袍也就行了。
左少陽整理好之後,今天說好要去恒昌藥行教他們配方的,不該此刻還早,到不著急著去,他還有壹些事情要做。
左少陽開始忙碌著配藥。把硫磺、水銀、硼砂、冰片、爐甘石放在砂鍋裏蓋上瓷碗,用泥土將碗與鍋交接處封閉,然後在竈上加熱,先用武火加熱壹頓飯工夫,又用文火煨。
接著,又另外取了大黃、三棱、莪術、紅花、當歸,與少量香油壹起浸泡。
左貴很有些奇怪,問道:“妳在配什麽藥?”
“燒傷粉和燒傷膏。”
“哦?配這些做什麽?”
“壹旦開戰,肯定會出現很多金創傷和燒燙傷,金創藥以前我已經配了,現在配燒傷膏,這叫有備無患。”
左貴捋著胡須微微點頭:“嗯,未雨綢繆倒是不錯,這方子也是那老鈴醫教妳的?”
“是的,很靈驗的。我配的燒傷膏粉分兩種,第壹種硫磺燒傷膏是油性的,滲透性很強,容易被人體組織吸收,能在受損處形成壹種油脂保護膜,可以減少滲出和保護傷口,對於中度和輕度燒燙傷很有效果的。第二種大黃燒傷膏,主要是幫助上皮生長創面愈合的,兩種膏藥配合使用,可以加速壞死組織的液化分離,阻止正常組織的進行性壞死,幫助創面愈合。而且,這種膏藥還有壹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很大程度上能減輕疼痛。”
“嗯,藥配好了嗎?”
“還沒呢,第壹種藥要文火繼續煨壹個時辰,然後還要配伍麝香,再調合少量香油,裝進瓶子裏就行了,第二種麻煩壹些,要浸泡幾天之後,再放在鐵鍋裏煎熬,然後放升藥去火毒,倒進容器裏防冷,再塗在透氣吸水性好的膏藥紗布上。低溫幹燥了之後就行了。”
左少陽說的這壹通,夾雜了不少現代醫學詞匯,左貴自然聽不懂,但想著那老鈴醫是個世外高人,所教的東西自然異於常人,礙著臉面,又不好意思細問,只是捋著胡須微笑點頭。
止血繃帶和金創外傷用的中醫消毒液和沖洗液,左少陽以前就配得有,治療金創外傷的常用器械藥鋪雖然有,但是不全,左少陽整理出來之後,把欠缺的都寫了個單子寫了下來,準備上街定制。
醫用紗布、防水布這些東西唐初自然沒有,他準備上街找找看能否找到替代品。另外,還需要準備壹口高壓鍋,用來高溫消毒的。高壓鍋的密封圈唐初沒有橡膠圈,他準備用鹿皮塗上清油試試看。
另外,他還準備制作石膏繃帶。這是用於骨折的外固定用的。唐初用於骨折固定的主要是竹夾板,還沒有使用石膏。
相對竹夾板固定,石膏有它自己的優勢。能根據肢體的形狀塑形,易於達到三點固定的治療要求,特別適合小夾板難於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以及開放性骨折清創縫合術後,創口尚未愈合,軟組織不宜受壓,不適合小夾板固定者,以及化膿性骨髓炎的治療等等。
石膏固定確實,護理方便,特別適合戰亂條件下使用。當然也有缺點,比如較沈重、透氣性差,弄不好可能導致關節僵硬。
制作石膏繃帶的石膏他們藥鋪有,繃帶紗布在綢緞店可以定做。
左少陽把燒傷膏藥前期工作完成之後,請老爹左貴壹個時辰後把文火煨著的藥拿下來就行了,然後準備去恒昌藥行教他們炮制藥材,左少陽出門的時候,跟老爹左貴要錢去定制器械、高壓鍋和紗布等物品用。
上次還債剩余的錢,加上這些天給人治病收的診金和藥資總共有幾百文。聽左少陽說要錢去定購金創手術器械等醫用物品,左貴也不多問,讓梁氏拿了兩百文給他。
左少陽見天色還早,決定順道先去米行和州衙門看看情況。
他推開藥鋪門,才發現外面已經稀稀落落飄起了雪花,低頭看地上,石階上竟然還有點點砸碎的水滴,伸手去接,才知道,飄落的雪花裏,還有雨滴。
雨夾雪!這樣的天氣更讓人郁悶。看來只能打傘了。
梁氏拿來壹把紅漆油紙傘,左少陽接過,撐開,舉在頭頂,看見傘下的自己變得紅燦燦的,拿著竹竿的傘把轉了轉,整個傘的骨架都是竹條的,比現代的布傘要重得多。
撐著傘出了門,聽著傘上淅淅的雪加小雨滴落的聲音,漫步在石板路的小街上,若不是周圍匆匆跑過的手裏攥著空空的米袋的行人那壹張張焦急的臉,還真是十分的詩情畫意的。可左少陽此刻的心情,卻怎麽都詩意不起來。
曲掌櫃的米行在城裏有好幾家,最大的壹家離貴芝堂也就幾條街的路。
還沒走近,遠遠來了壹大隊捕快,為首的壹個緇衣捕頭,手裏拿著壹個紙卷,壹路行來,虎視眈眈盯著路上每壹個行人。壹旦看見大胡子,便抓住了,展開紙卷對比,覺得跟畫像差不多的,立刻手壹揮,後面沖上來幾個捕快,抖鐵鏈便將這人鎖住,也不管如何喊冤,拖了就走。
左少陽急忙避在路邊。那捕頭走近了,看見左少陽,竟然咧嘴壹笑,招呼道:“小郎中,這麽早做什麽去啊?”
看樣子這捕頭認識自己附身的這個小郎中,想必是姐夫他們縣衙門的,忙笑道:“去恒昌藥行有點事,您忙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