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七七家d貓貓

都市生活

“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藍禮瞥了壹眼大廳墻面上的時鐘,痛苦地哀嚎了壹聲,他睡懶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2章 話題升級

大戲骨 by 七七家d貓貓

2019-5-6 20:01

面對記者們的咄咄逼人,藍禮只覺得壹陣煩躁,正準備低頭突圍離開,可是聽到記者的提問,藍禮反而是樂了,不由停下了腳步,越想越覺得有趣,“請問妳是從哪裏聽說的?”那興趣盎然的表情,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是露出了期待的神色,朝著提問記者的所在位置看了過去。
如果是怒氣沖沖,或者是興師問罪,那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偏偏藍禮不按常理出牌,提問記者反而是楞住了,不過這可不是壹對壹的擂臺賽,而是三十多名記者對陣藍禮壹個人的圍剿戰,旁邊的記者很快就揚聲回答到,“‘美國周刊’。”
藍禮恍然大悟,壹如預料,媒體還是祭出了他們最為擅長的斷章取義,“我建議妳們閱讀完全文之後,再來提問,不要將’無冕之王’的名號放到公眾的腳底下,畢竟妳們的報紙可不是放在超市裏販賣的。”
超市小報,這是壹個專有名詞,指代放在超市裏免費贈送的報紙,家庭主婦們可能用來墊菜籃,然後茶余飯後翻閱壹下,尋找打折券之類的。此類小報就是“不靠譜八卦”的典型代名詞,與其說是新聞報道,不如說是鬼怪小說,任何八卦他們都不經過查證直接爆料出來,匪夷所思得令人驚嘆。
藍禮剛才這番話,顯然就是意有所指了。微笑從容,紳士有禮,但話語的鋒芒卻絲毫不減,狠狠地刺向了在場每壹名記者。
“所以妳是在否認自己說過類似的話嗎?”又有記者瞎嚷嚷起來,旁邊其他記者都不由翻了壹個白眼,藍禮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了,此時追問這樣的話不是自取其辱嗎?
果然,藍禮笑容滿面地看向了那名提問記者,“我從來沒有說過剛才那番話。是我的口音太過含糊,妳聽不懂?還是妳的語文沒有學好,理解不了?”
這下康奈爾-麥格雷戈總算是體會了壹次什麽叫做罵人不帶臟字,尤其是藍禮那壹口標準的倫敦腔,仿佛在劍橋大學裏的教授壹般,話語內容卻是優雅與尖銳兼備,噎得康奈爾壹楞壹楞的。雪上加霜的是,周圍記者都投來了鄙夷嫌棄的目光,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拉開距離壹般,那種恥辱感從腳底就熊熊燃燒起來。
“可是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127小時’裏,導演才是最大的功臣!”壹名記者倒下了,還有另外壹名記者站起來,壹個接著壹個,提問根本沒有留下任何喘息空間。
“的確,我就是這樣認為的,有問題嗎?”藍禮也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反駁了回來,記者們不由認真想了想——藍禮的觀點確實沒毛病,諸多影評人的觀點也是如此,給予了丹尼-鮑爾更多的贊譽。
可是,同樣的話語由演員來說,總覺得有點奇怪,不是嗎?不過記者們卻無法反駁。
康奈爾覺得胸腔裏憋著壹口氣,再次揚聲提問道,“那麽在’活埋’裏呢?妳是不是認為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
這個話題就彰顯出了水準,不僅尖銳,而且進壹步激化了矛盾。記者們紛紛亢奮地看向了藍禮,這讓康奈爾有些得意,尤其是看到藍禮抿了抿嘴角,認真思索的模樣,康奈爾心中的悶氣總算是宣泄了出來。
“妳的這個問題是不是意味著,大家都承認,’活埋’是壹部成功的作品?”藍禮的回答讓康奈爾悠然而上的喜悅卡在了喉嚨口,不上不下,其他記者們也有些意外,仔細想想,“功臣”這個詞語的用法本身就是指代成功的最大貢獻者,所以藍禮的反問也是順理成章的,“那麽,謝謝,我願意接受這樣的贊賞。”
承認了,藍禮居然就這樣坦率地承認了!
康奈爾不由就握了握拳頭,興奮了起來,那麽接下來,采訪“活埋”的導演羅德裏格,是不是意味著藍禮和羅德裏格就要開始撕逼了?可是康奈爾隨即就發現,周圍的同僚們並不亢奮,過熱的大腦稍稍冷靜了壹下,然後康奈爾就反應了過來:
各大影評人的意見都達成了共識,“活埋”的最大功臣確實是藍禮;就連羅德裏格在首映式上也坦誠,藍禮是作品成功的最大保證。
換而言之,雖然藍禮大喇喇地承認了這些贊賞,似乎有些狂妄自大,讓人不快,但人們也無法指摘什麽。就好像體育比賽壹樣,勝利者的瘋狂慶祝惹人生厭,卻沒有人可以反駁,因為這就是勝利者的權利。
康奈爾再次胸悶了,看著眼前從容不迫的藍禮,難以言喻的煩躁感就襲上心頭。
“藍禮,那麽妳覺得,自己和詹姆斯的表演,誰更加出色呢?”又有記者立刻追問到,同樣的問題在詹姆斯那裏,滑不溜秋地就被打趣了過去,那麽眼前的藍禮又將如何呢?旁觀看戲的記者們此時都緊張了起來,這場狗血大戲能不能繼續下去,就看這壹刻了。
藍禮聳了聳肩,輕描淡寫地說道,“我想,大家應該都會選擇詹姆斯,那麽我想,如果我繼續選擇詹姆斯的話,那就太過虛偽了。不是嗎?”
所以這是說……藍禮也選擇了自己?就好像詹姆斯壹樣。
自信卻又不失謙遜,尖銳卻又不失柔和,激進卻又不失從容,那股發自內心的堅定和沖勁,讓人側目之余,又讓人無法辯駁。
話題到了,再繼續進行下去似乎也沒有意義了。這壹次,藍禮再次前進,記者們的包圍圈就明顯松散了開來,沒有再步步緊逼,最後藍禮成功突圍,記者們就好像彗星尾巴壹般,依依不舍地跟在藍禮身後,繼續按下快門捕捉瞬間,但掉隊的人卻越來越多,整個尾巴浩浩蕩蕩地拖拽到了酒店門口,伴隨著藍禮的離開,然後就被徹底掐斷。
康奈爾用力撓了撓頭,心頭壹陣煩躁,這藍禮……著實讓人喜歡不起來。
詹姆斯和藍禮兩個人都沒有按照記者的擺布,成功化解了鋒芒,讓事情迅速地緩和了起來,但這不代表記者們就善罷甘休了。第壹,詹姆斯和藍禮面對同樣的“比較”問題,他們都選擇了自己,這也意味著,對峙之局還是沒有化解;第二,“127小時”和“活埋”作為同類型的電影,確實容易被擺放在壹起比較,能否延續到頒獎季之中尚且未知,但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是毋庸置疑的。
於是,記者們繼續煽風點火,“詹姆斯-弗蘭科對陣藍禮-霍爾,到底誰才是y世代演員的演技第壹人?”
與中/國將世代分為七零後、八零後相對應,美國的社會學家以二戰為標準線,將人們分為了幾個不同世代,五十年代出生相對傳統穩重,被稱為“沈靜的壹代”;接著是“嬰兒潮壹代”,他們追求思想自由和/人權自由是美國上世紀後葉經濟繁榮的創造者。
憤世嫉俗的“x壹代”是壹批“個人主義者”,被認為懶散、缺乏責任感與進取心;“y壹代”緊跟其後,他們的出生年代和特征與國內的“八零後”很相似,也有具體劃分為1977年至1990年生人。這壹代又稱“我世代”,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有更開闊的文化價值觀、渴望通過努力工作得到認可、享受工作而又不讓工作控制自己的生活。
目前好萊塢活躍的中心人物主要以“嬰兒潮壹代”為主,威爾-史密斯(will-smith)、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喬治-克魯尼、西恩-潘等等;“x壹代”正在慢慢崛起,馬特-達蒙、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本-阿弗萊克、伊桑-霍克(ethan-hawke)等等。
不過,“y壹代”在進入二十壹世紀之後正在加速搶班奪權的腳步,娜塔莉-波特曼、凱拉-奈特莉(keira-knightley)、斯嘉麗-約翰遜、希斯-萊傑(heath-legder)、傑克-吉倫哈爾(jake-gyllenhaal)、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bloom)以及“哈利-波特”的壹系列主演們,都是如此。
在y世代演員之中,英年早逝的希斯-萊傑無疑是最備受矚目的,年紀輕輕就奉獻出了殿堂級的表演,可惜隨後就猶如流星般隕落,現在娜塔莉-波特曼和傑克-吉倫哈爾可以算是這壹世代演員之中的演技領軍者,但還是勢單力薄,無法和x世代、嬰兒潮世代相提並論。
三年前,“變形金剛”讓希亞-拉博夫(shia-labeouf)橫空出世,不少人都認為他可以成為下壹個湯姆-漢克斯。可惜,大家都失望了。
現在,壹口氣湧現出了詹姆斯和藍禮兩位y世代的潛力演技派代表人物,媒體頓時就炸鍋了,猶如煮開的沸水,咕嚕咕嚕地直冒泡,事情已經逐漸脫離了單純的演員對決、作品對決,更是新生代實力的迅速崛起。
而後,“黑天鵝”在多倫多首映之後,娜塔莉的驚艷演出再次引爆了媒體的討論熱潮,關於“y壹代”演技代表的強力表現,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媒體們沸沸揚揚地討論焦點。
意外,又壹個意外,正當所有人都以為藍禮和詹姆斯的“撕逼”會成為下壹個焦點時,全新的話題卻登上了各大媒體的新寵,轉眼之間,“活埋”又借著乘風之勢,再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這部獨立電影在今年多倫多的發展軌跡著實令人咋舌。
與此同時,多倫多電影節官方組委會宣布,“活埋”二次加場,這壹次,壹鼓作氣地加場六場!每天三場,滿足廣大觀眾的觀影需求。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