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越有處女
春秋我為王 by 春秋我為王
2018-7-24 14:58
“失敗了!?”
伍子胥悵然若失地重新坐回榻上,面露不甘,在他面前,七名傷痕累累的吳中劍客並排跪於地上,帶頭的劍客則躺在擔架上,胸口中了壹劍,面色蒼白,雙目呆滯,眼看是不活了。
七人垂頭喪氣,他們人人受傷,眼睛、手腕上、腳踝上、肩肘處都有劍傷,有的還滲著血。這些傷都不致命,卻足以讓劍客們喪失再戰的能力。
“仆等無能!”
其中壹人朝伍子胥稽首道:“壹如相邦所料,勾踐車馬護衛不多,至三津渡,吳宮甲士已歸,越人未到。吾等突然暴起,連殺其護衛數人,眼見就要將勾踐圍殺,將範蠡擒下,卻有壹女子突然從河上乘筏登岸……”
“女子?”伍子胥鷹眉緊鎖。
“然,是壹紋面、披發、跣足、穿鴟夷皮裳的越國女子……”
越人剪發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蛇,常年光著腳在山林裏走動,如履平地,越地女子皆是如此打扮,並不足為奇。那越女突然從河上出現,起初眾劍客並未在意,只當她是在河上擺渡捕魚的漂婦,若是識相,快些往下遊離開,就饒她不死。
誰料那越女見眾人鬥劍,竟似看到什麽有趣的事壹般,停住竹竿,在河中細看,正值勾踐遇險,在旁苦撐的範蠡便用越語大聲呼救,越女便撐桿魚躍登岸,從腰間拔出壹把劍來……
離水邊最近的吳中劍客,只對她說了壹個“滾”字,誰料那越女快步近身,手裏的細劍壹抖戳在他手腕之上。那劍士只覺腕上壹陣劇痛,嗆啷壹聲,長劍落地。越女又持劍飛挑,光影微閃,已刺入他左眼之中。那劍士大叫壹聲,雙手捧住了眼睛,連聲呼痛。
兩下輕輕巧巧的刺出,戳腕傷目,行若無事,瞬息之間就擊破了最善防守的壹位劍士,岸上眾人這才大驚,其余人繼續與勾踐、範蠡等人纏鬥,分出兩人去圍堵越女。
兩名劍客壹攻壹守,剛才用這招殺得勾踐的侍衛無還手之力,只聽劍招嗤嗤有聲,朝越女刺去。那越女滿是漆黑紋面的臉上看不出表情,也不避讓,直直壹劍刺出,後發先至,噗的壹聲,刺中了左邊吳士的右肩,頓時將他壹劍之勁卸了。隨即擋住另壹人的劍,反手壹揮,將劍鋒劃過他的右眼,壹時間鮮血涔涔而下,甚是可怖。
這下,三名吳士喪失了戰力,那越女只是隨手揮刺,對手便受傷倒地,剩下五人無不聳然動容,除了領頭的繼續追殺勾踐外,其余四人退出戰團,各舉長劍,將那越女圍在核心,儼然將她當成最大的敵人。
帶頭的劍客壹心只有勾踐人頭,兩人繞著馬車不斷打鬥,也不知道身後究竟發生了什麽,只聽到慘叫不斷,回頭壹瞧,才片刻時間,吳國眾劍士長劍壹柄柄落地,壹個個向後退開,有的舉手按眼,有的蹲在地下,他們每人都被越女刺瞎了壹只眼睛,或傷左目,或損右目。
帶頭劍客失神之下,也被勾踐將“毫曹”劍送入了胸膛,血紅的劍尖透背而出,當場就死了……
剩下七名吳國劍士試圖再戰,但還來不及拾劍,就被越女壹人壹腳踹翻在地,又是驚駭,又是憤怒,他們都失了劍,反而被未死的越人圍住。
這八人原是縱橫五湖的吳中輕俠,被伍子胥作為門客養在封地裏,平日好勇鬥狠,忠心耿耿,即使給人砍去了雙手雙足,也不會害怕示弱,但今天突然被壹個女子所敗,而且還敗得稀裏糊塗,甚至看不出她劍術的深淺,震駭之下,心中都是壹團混亂,紛紛被綁了起來。
至於那個神秘的越女,卻恍若無事壹般,再度回到她的舟上,去清洗滿是血跡的劍,渾然不管勾踐、範蠡和剩下的越人侍衛如何處置這些刺客。
那位被綁架的吳國行人很快就被範蠡找到並帶了出來,屋中還有貨真價實的渡口津吏、船工們,都被劍客們殺死。
勾踐站了起來,當著那個被釋吳國行人的面,大聲對七人說道:“伍相邦要殺勾踐,在吳地動手便是,何必用此伎倆?還請各位壯士歸去,告知相邦,勾踐乃吳臣,只要大王壹聲命令,隨時可以將頭顱奉上!”
這位吳國行人,是太宰伯嚭的人,想來伯嚭壹定會善用這壹次違背夫差意願的刺殺,若能就此扳倒伍子胥,則越國最可怕的敵人就除去了……
……
這便是全部的經過,伍子胥聽著眾劍客的講述,默然不語。
他父親伍奢是最了解他的人,說他“剛戾忍卼,能成大事”,初來吳國這些年,他就像壹條蟄伏冬眠的毒蛇,看準目標,亮出牙口,無論是王僚、公子慶忌,還是楚國,只要是他盯上的,都很少失手。
但這壹次,他卻失算了,是自己安逸太久,將嫻熟的陰謀本事丟光了麽?還是因為專諸、要離之輩可遇不可求?又或者說,勾踐,他命不該絕?
壹陣惡寒襲來,這或許真是天註定?勾踐未死,吳難未已啊……
“仆等未能完成主君之任,更讓事情泄敗,劍在人在,劍殘人亡,無顏再活於世!”
言罷,七柄殘劍橫舉,伍子胥伸出手還來不及喊且慢,七名吳中劍客便橫劍自刎,頸血沖天,伏地而亡了……
屍體從壹具變成了八具,鮮血流滿臺階,沾到石縫間瘋長的蔓草之上,斑斕可怖……
吳地之士,輕死易發,壹言不合則拔劍相向,羞愧於心則橫刃自刎,與宋明之後的江南儒雅書生完全不同。
伍子胥的手,只能停在半空中,良久之後,才無力地收了回來,“真乃烈士。”他招呼舍人道:“厚葬,並安排下去,善待其家眷……”
舍人領命,將屍體擡了下去,豎人則過來把血跡拖幹凈,看著那些被水沖刷後慢慢變淡的血色,伍子胥閉上了眼睛。
這是他第幾次看著別人在自己面前犧牲了?
伍子胥恍然想起多年前,兄長伍尚背著手背對自己,他灰藍色的長幘在風中飄揚,自己則握著彎弓,遠遠目送他扶著車欄,毅然前往郢都赴死……
“子胥去矣!汝能報殺父之仇,而我將歸死,以盡孝義!”兄長樸實忠懇的笑容,子胥終生難忘,他可以將楚平王從墳墓裏拋出來鞭屍泄憤,卻無法讓父兄死而復生……
畫面壹閃而過,壹條大河橫在他前方,懷裏是繈褓中的王孫勝,面前是壹艘月色下孤獨的漁船,江渚之上,還有位垂釣的白發漁父。
“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
千潯之津已過,但壹回頭,漁父已覆船自沈於江水之中。
風吹過茂密的蘆葦蕩,漁父爽朗的笑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楚王有令,得伍員者,賜粟五萬石,爵執圭,老朽放著高官厚祿不要,豈會貪圖百金之劍乎?速去,速去,切勿再歸!”
最後的畫面,則定格在棠邑人專諸身上。
與人鬥毆時,專諸壹怒能奪萬人之氣,無人敢擋。然而其妻子掐著腰出來,隨便喊了壹聲,專諸就從大丈夫變成了小男人,乖乖跟在老婆身後回家了。
當伍子胥問起他為何如此怕老婆時,專諸大笑道:“夫屈壹人之下,必伸萬人之上!”
但專諸沒機會完成這種誌向,那個彗星襲來的夜晚,他請伍子胥照顧他的妻兒後,毅然邁步,端著炙魚朝王僚的筵席走去。伍子胥看過事後的場面,這位八尺大漢是整個筵席的中心,他手持魚腸劍,破甲七劄,直達脊背,王僚當場斃命,而專諸也被數十把劍刺死。
伍子胥,他這個人仿佛被詛咒了壹般,走到哪裏,哪裏就有流血沖突,哪裏就有犧牲,他的“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之下,踩著累累白骨……
“長卿說的不錯,我果然是暮氣沈沈。”自嘲壹笑後,伍子胥起身,踩著還未洗刷幹凈的鮮血,朝府邸的副院走去。
也是時候,與自己的老友道別了!
孫武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得之則霸,失之則衰。今日未能殺死勾踐,又要失去孫武,對吳國來說,真是不好的征兆啊,也不知他會去往何處呢?
PS:越女是歷史原型,不是金庸原創人物,《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有處女,出於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不用擔心突然畫風變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