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兒歸

人到中年紙老虎

歷史軍事

這裏應該還是西北某處,張超伸手在門口被風沙侵蝕的斑駁土墻上扣了扣,這是他唯壹能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壹十八章 窮棒子半島

瀚海唐兒歸 by 人到中年紙老虎

2024-2-5 23:17

  中國歷史上,為什麽沒能控制住整個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
  這是後世人,壹直會忍不住在腦海裏盤算的壹個問題。
  因為從後世來看,朝鮮半島這塊地方多好啊!
  人口眾多,科技與經濟也還算發達,特別是南朝鮮,與日本就隔著壹個朝鮮海峽,要是有朝鮮在手裏,只要不爽了,隨時隨地可以上去給小本子兩巴掌,多是壹件美事。
  另外黑、吉兩省的出海口也有了,不知能帶動多少經濟。
  但實際上,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朝鮮半島這塊破地方,真的不算什麽好地。
  妳看這地形,壹個破半島,卻有著高聳入雲,差不多貫穿整個半島的高大山脈。
  生生把屁大點的地方幾乎切成兩半,使得朝鮮的西海岸和東海岸在古時交通極為不便。
  整個半島上,絕大部分都是山地,唯有從高山上下來的大同江、漢江、洛東江勉強在已經到海的位置上,沖出了平壤、漢城、滏山三塊小平原,全半島上的人,超過壹半都擠在這三個地方。
  這就導致了壹個奇葩的情況,平原少又小,百姓集中在這些小平原上,人口太多,很難吃飽穿暖。
  年景稍微好壹點活幾年,就要因為人口爆炸增長帶來的人均糧食不足,而導致百姓大面積餓死的慘事,幾乎是每二三十年就要來這麽壹波自然淘汰。
  而住在山上的百姓,跟他媽猴子似的,在巖石縫和山谷中勉強開墾壹點土地,壹半糧食、壹半野菜野果的過活,豐年都苦的跟中原百姓過災年似的。
  而且破地方還特別的冷,某些時候大寒風吹起來,氣溫能跟黑龍江壹帶有壹拼。
  更讓人無語的是,朝鮮半島的這種情況,導致他們跟中原的交通極為不方便,從朝鮮到中原,全部只有崎嶇的山路可走,無法借助到水運。
  這樣的地方,不管是貢品還是稅收,出發時價值壹千文,送到洛陽或者長安,搞不好還要倒欠幾百文運費才行,別說價值了,完全還是倒虧。
  這導致每年收點貢品還好,反正量也不大,中央朝廷把價格拔高壹些,這樣我得了面子,妳得了裏子,可要是賦稅,那就完全是沒必要了。
  唯壹有可能的就是海運,但這玩意,明代以前從山東到朝鮮半島,都非常不方便。
  因為大海不是河流,它不像奔流的河水壹般有足夠的動力,所以壹般古代海運,極為依靠洋流和季風。
  而這兩樣,渤海灣附近都很弱。
  洋流是個弟中之弟,後世連渤海灣附近城市產生的富營養化海水都帶不出去。
  季風也因為渤海的三面環抱特性,用處極小。
  且它還主要是從山東半島往遼海吹的,也就是說靠季風的話,大概率登州出發的船,不是被吹到大連,就是被吹到營口。
  所以從山東出發往朝鮮去,這就得賭運氣了,運氣好,直接到達朝鮮,運氣不好,把妳吹到遼東半島去,還有倒黴到家的,直接把船給妳吹翻了。
  綜上所述,朝鮮這個破地方,對於中原朝廷真的沒什麽用。
  壹不能承載多余的人口,二不能上繳賦稅,反而還要白搭軍費駐紮,閑的去占據他啊!
  收點三瓜兩棗的貢賦後,讓他滾遠點自己玩泥巴去不好嗎?
  且歷來中原朝廷在朝鮮半島這個方向的努力,都是沖著消化遼東去的。
  那可是好地方,比半島好的太多,因此也不耐煩去半島上鼓搗。
  那有的人又要問了,既然像漢武帝那樣設立漢四郡直接治理,完全就是吃力不討好,但為什麽不能像張鉊這樣,把兒子封到朝鮮去當王呢?
  這話說的,那可是親兒子,不是大街上撿來的!
  就那種窮的狗都舔不起來灰的地方,妳舍得讓兒子去哪當乞丐大王啊!這得多狠的心!
  別說漢唐之時了,就是現在,在這個半島已經相對比以前富庶很多的年代。
  當張鉊要把慕容信長弄到南朝鮮加倭國的消息傳出來後,好多人都覺得我張聖人實在太過狠心。
  曹元忠不知道當面抱怨過多少次,曹三娘子面子上支持,背地裏的眼淚都快流幹了。
  甚至曹十四曹延明也很認真的找張鉊談過,委婉的勸他不要太過苛待慕容信長。
  但張鉊知道,朝鮮半島實際上並不像現在這些人的刻板印象中那麽差了。
  在經過新羅、百濟等國的拼命掙紮後,現在雖然還是窮地方,但是也能養活壹百萬人上下,沿海平原至少能養活四五十萬人。
  去這樣的地方當王雖然還是苦差事,但並不能算乞丐王了。
  且此時,是控制朝鮮半島最後的機會。
  漢唐時是地方太差了舍不得,但到北宋初,已經可以放下壹個正常的封王。
  歷史上之所以沒有走到這壹步,那不也是我大宋太厲害了唄,他們搞不定契丹人,別說朝鮮半島了,連幽雲十六州都沒有。
  同時遼國也是大哥別說二哥,耶律家進攻無能,撤退無恥,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了如何保住幽雲十六州這個香餑餑上。
  導致打了幾次高麗,都因為害怕宋軍北上不敢抽調大軍,而搞成了小打小鬧,高麗人壹下跪就了事。
  妳他媽就不能花點大力氣把遼東和半島好好開發下?出動幾萬大軍就為了問高麗人壹聲‘妳服不服?’
  妳說這兩玩意,但凡有壹個爭氣點來個大壹統,哪還有後面那些破事。
  這也是張鉊同意把南朝鮮交給慕容信長的原因,好地方太少了,整個半島的精華也就三處。
  以清川江和大同江、鴨綠江三條河流為主的西朝鮮灣,這裏分布著後世的平壤、平城市、新義州。
  以漢江為主的江華灣,包括現在的王氏高麗的都城開京(開城),以及後世南棒的宇宙大都市漢城,都在這。
  以洛東江入海口地區為主的安東府,也就是後世南棒滏山、蔚山那壹塊。
  同時此時的倭國,唯壹能稱得上富庶的地方,就是平安京與奈良地區的本州島。
  其余不管是四國還是九州,偶有幾塊好地,但整體仍然十分落後,關東地區更是沒眼看。
  所以慕容信長與其說是東征倭國,但實際上就是對準平安京和奈良這壹塊打就行,其余地方可能要花上幾十年去慢慢開發和站穩腳跟。
  那麽就平安京周圍的這壹小片,對比起中原還是太過於落後,慕容信長手下那麽多功臣要安頓,跟他去的幾十萬人要過好日子,張鉊更希望好大兒此去能將倭國牢牢掌握。
  這麽多的人,這麽高的期望,卻小氣巴拉的只給壹個倭國,是不合適的。
  於是張鉊準備將朝鮮半島這三塊地中,平壤和丹東對面的新義州這壹塊收回朝廷。
  耶律阿不裏所生的皇六子張賢炅已經七歲了,現在又不可能把當初承諾的遼東封給他,幹脆就封到平壤去算了。
  而剩下的江華灣和滏山、蔚山這壹塊,將全部給慕容信長,讓好大兒用來安頓臣下。
  同時用這兩塊還算富庶地區和平安京、奈良地區的賦稅,負擔起向東去尋找美洲的大部分費用。
  什麽?妳說擔心以後好大兒的子孫,要跟歷史上的唐屬新羅壹樣鬧獨立怎麽辦?
  別開玩笑了,新羅那是純正本地人當王,且當年大唐的兵爺們出國了是個什麽德行,咱們心裏都有數。
  在這些兵爺眼中,新羅雖然號稱大唐的臣屬和盟友,但他們哪會平等看待新羅上下,還不是左壹巴掌右壹耳光的教這些棒子做人。
  況且新羅婢在長安那麽值錢,誰駐紮壹段時間,不會想著帶壹點‘土特產’變賣,然後回家修個大宅子什麽的。
  這種明著侵占新羅上層的好處,暗地裏搶奪中下層的收益,加上新羅高層因為大唐沒把百濟舊地給他們,而極度不滿,有預謀的不斷挑撥大唐和當地百姓關系,這種情況下,不反叛就怪了。
  但這次慕容信長去,不是什麽保護屬國,夾擊高句麗,而是直接去當王的,他自己麾下就有快五十萬百姓。
  這麽多人去了,半島南部的中上層,還能活幾個人?
  張鉊已經派中官去跟慕容信長交過底了,高麗和倭國的上層,最少要處死五萬以上,這可是全男丁,他們背後可還有十幾萬婦孺的。
  可以說,殺了這五萬人,當地的上層幾乎就壹掃而光了。
  而跟隨慕容信長去的,都是漢人,他們不會遭受來自祖國的歧視,同時將完全改變當地的人種和文化,他們的後代跟中原人無異,閑的蛋疼才會謀求獨立。
  就算要鬧事,中原王朝坐擁這麽大,這麽好的地盤,結果還平定不了半島南部和倭國的叛亂,那就是活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