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兒歸

人到中年紙老虎

歷史軍事

這裏應該還是西北某處,張超伸手在門口被風沙侵蝕的斑駁土墻上扣了扣,這是他唯壹能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二章 關鍵信息-鹽

瀚海唐兒歸 by 人到中年紙老虎

2024-2-5 23:14

  “仆,節度衙前都押衙、充玉門軍守使齊公加潤長子,齊靖通,叩拜太保公!”
  果然,老張忠三言兩語就被本名叫做齊靖通的齊瞎虎給支開了,剛才他就在門外偷聽。
  不然絕不會壹進來就叩拜已經碎成壹地,只被簡單收撿了壹下的張義潮神像,激動地通紅的臉上,寫滿了感慨。
  張昭也知道,這齊瞎虎為什麽會跟著老張忠壹起混了,因為這家夥的父親竟然是張承奉時期的節度衙前都押衙、充玉門軍守使齊加潤。
  這節度衙前都押衙,是歸義軍節鎮階官的最高級,這是個階官虛職,但地位很高,假如歸義軍是壹個大壹統王朝的話,那麽節度衙前都押衙,大約就相當於太尉這個等級的了。
  而玉門軍守使,則是歸義軍壹個十分重要的實職軍職,歸義軍在張承奉金山國和曹氏歸義軍時期的行政區劃,是按照二州八鎮的模式來劃分的。
  二州即瓜沙二州,八鎮即為壽昌、紫亭、常樂、懸泉、雍歸、新城、新鄉、會稽。
  這八鎮大多鎮縣合壹,也就是鎮的鎮守使既是軍鎮的最高長官,也是管民事的縣令,相當於節度使中的節度使。
  那玉門軍守使在哪呢?就在今天的玉門關附近,他是兼管新鄉、會稽兩鎮和要塞玉門關的最高軍事機構,所以別的鎮只能稱鎮守使或者遏使,但玉門軍稱為軍守使。
  而玉門關往東,就是歸義軍的世仇,也是最大的威脅來源甘州回鶻所在。
  玉門軍守使就是為了防禦甘州回鶻而特別設立的,歷來就是歸義軍中位高權重,僅次於節度使及二州刺史的存在。
  所以張承奉時期的節度衙前都押衙、玉門軍守使齊加潤,那不用說,絕對是心腹的心腹。
  況且據齊瞎虎所說,齊加潤還是張承奉派兵從璨微人手中解救出來的,這種頂級心腹,等到曹氏代張,估計能保住壹條命,就算燒高香了。
  “原來齊兄之父,乃是衙前都押衙齊公,果然是名將之後,虎父無犬子啊!”
  張昭適時的又是壹記高帽子送上,同時心裏對於說服齊瞎虎又多了幾分把握。
  眼前這人,幾乎是已經是跟他深度綁定了的,現在要做的,就是破除他那顆為了活命,願意與龜茲回鶻同謀,甚至願意變成壹個回鶻人的心。
  “二郎君休要誇我,家父何等英雄,如今子孫已經淪落到落草為寇都不能存的地步了,我就是壹個不爭氣的犬子啊!”
  叩拜完的齊瞎虎站了起來,眼中竟然已經開始泛著淚光了。
  “寨中的情況很難嗎?”本來只是壹句恭維和拉攏的話,但齊瞎虎的反應,讓張昭也有些感慨了,齊瞎虎是犬子,那這張昭恐怕連犬子都算不上吧?
  “不是很難,而是根本無法維持了,雖說不缺糧,但寨中缺鹽已經足足兩月,婦孺每五日只能分到壹小碗鹽水吊著命,精壯每兩日才有壹撮鹽過活,而且我們缺少麻布,禦寒的織物也不多。”
  曹三娘子的臉色突然有些尷尬,因為他知道這齊瞎虎和山寨中的人是誰了。
  當年張承奉和甘州回鶻開戰失敗,被迫認甘州回鶻可汗為父之後,瓜沙二地的漢人,都怨恨張承奉不顧自身實力,強行學祖父張義潮東征西討,而遭至大禍讓瓜沙民眾死傷慘重。
  這之後,張家在瓜沙民眾心中的威望蕩然無存,連張承奉的寵臣,首廳丞相張文徹,都拋棄了張承奉。
  而退回敦煌城的玉門軍守使齊加潤,帶著的少量玉門軍充作了節度衙兵,可以說是張承奉最後的心腹。
  她阿公(祖父)曹議金進宮逼迫張承奉退位的時候,唯壹的阻攔,就是齊加潤所帶領的少量玉門軍。
  所以這些人,在曹氏代張之後,直接就被流放了。
  這壽昌以東,南有從金山上下來的龜茲回鶻,西有仲雲國占據樓蘭壹帶的璨微人,北邊是伊州回鶻,東邊的沙洲還限制物資流入,可謂四面皆敵。
  所以這山寨中人不跟龜茲回鶻聯手,或者說依附龜茲回鶻的話,確實就只有死路壹條,實際上他們能撐到現在,快二十年還沒消失於滾滾黃沙之中,已經相當讓人驚異了。
  而要勸這些已經馬上活不下去的人放棄眼前唯壹的生路,曹三娘子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天大地大活命最大。
  不過張昭不這麽看,他拉著齊瞎虎的手,讓他在自己對面坐下。
  “靖通兄長,當年妳祖先跟著太保公舍命光復河西六郡是為了什麽?彼時吐蕃尚未如今日般衰敗,但太保公振臂壹呼,六郡豪傑望風景從,不就是為了咱們這些後人不再給吐蕃人為奴嗎?”
  齊瞎虎深吸了壹口氣,艱難的搖了搖頭,“二郎君可知我等的苦楚?在這寨中,壹撮鹽就能讓壹個妙齡婦人寬衣解帶,壹小塊麻布能使兄弟間反目,因缺鹽全身無力,不能行走者,比比皆是。
  某何嘗不知忠翁之策,實是飲鴆止渴,但二郎君可知道饑寒之苦?可知食無鹽的痛苦?那是萬千穿心、萬蟻噬身也不能比的!
  齊某寧願被被砍死、被燒死,也絕不想再嘗壹次那種五臟如焚的滋味了,所以某哪怕自知死後無顏去九泉之下面見祖宗,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凍餓而死。”
  缺鹽,這是個大問題,實際上唐代整個河西這都是大問題,因為河西走廊的鹽,主要產自兩個地區。
  壹個是甘州回鶻所占據的甘州城西北蓼泉壹帶,也就是後世的甘肅高臺縣附近,另壹個是成州,也就是後世的隴南市禮縣。
  不過,好像有點問題!
  張昭用壹種耐人尋味的眼神盯著齊瞎虎看,逐漸的,齊瞎虎臉上那副為眾人活命的慷慨樣消退,不壹會就露出了跟曹三娘子壹樣的尷尬神色。
  既然缺鹽,既然這齊瞎虎知道老張忠的謀劃是飲鴆止渴,或者叫引狼入室,那他還要跟著幹?
  是不是得到了有充足鹽供應的保證?
  要是沒有這個保證,跟著張忠瞎搞,也解決不了他們的困難啊!
  那麽鹽從哪來?龜茲回鶻人所在祁連山中能有多余的鹽?
  別開玩笑了,那地方山高風寒,跟他們比起來,每年要來兩三次風沙的壽昌縣都要算天堂了。
  不然這些龜茲回鶻人根本不會壹脫離吐蕃人的掌控,就趕緊從祁連山上跑了下來。
  那麽有充足鹽供應的,只能是來自甘州,也就是說,龜茲回鶻進入沙洲的背後,很可能有甘州回鶻的支持,而且這齊瞎虎,也很可能背著張忠,早已和龜茲回鶻人有過聯系了。
  好險!要是他不反復提到鹽這個詞,張昭根本不會往這方面想。
  而張昭能發現這其中的關聯,那是因為在歷史上,歸義軍最後還是沒能抵擋住龜茲回鶻滲透的最大原因,就是跟龜茲回鶻同宗同源的甘州回鶻在背後支持,所以這不是猜測,而是歷史上發生過的。
  當然目前曹議金還在世,歸義軍與甘州回鶻的態勢是歸義軍略占上風。
  但歷史上自曹議金以後,甘州回鶻逐漸站了上風,歸義軍為了不給甘州回鶻人口實,就壹直不敢特別針對境內的龜茲回鶻。
  而龜茲回鶻有了甘州回鶻的支持,逐漸開始控制沙洲境內的其他遊牧部族,最後逐漸形成了沙州回鶻這壹群體。
  甚至在歷史上,北宋和遼國的記載中出現了沙州回鶻首領曹賢順的字樣,那意味著歸義軍已經逐漸被回鶻人淹沒同化了。
  如今的局面,假如把葛咄換成沙州回鶻,把齊瞎虎看做歸義軍,不就是歷史上的小規模重演嗎?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