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兒歸

人到中年紙老虎

歷史軍事

這裏應該還是西北某處,張超伸手在門口被風沙侵蝕的斑駁土墻上扣了扣,這是他唯壹能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零壹章 道德的制高點

瀚海唐兒歸 by 人到中年紙老虎

2024-2-5 23:16

  大周紹明二年,公元947年,元日,金山宮。
  自從張鉊聽從群臣的意見,封鎖自江陵來的馬楚消息後,迄今已經兩個多月了。
  馬希廣壹直沒有發現張鉊的企圖,因為按照此時的慣例,既然是來朝見的,在沒有緊急要事的時候,皇帝留各國使臣過完元日再走,是壹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唯壹有些尷尬的,只有蜀國的使臣蜀給事中李孝逢。
  因為自唐皇帝李璟自去皇帝稱號為南唐國主之後,天下間就只剩下了孟蜀和南漢的君王有皇帝稱號。
  其余吳越從來就沒稱帝過,歷來都是中原王朝的臣屬。
  馬楚也壹樣,從初代楚王馬殷起,馬楚就奉行‘上奉天子’的政治策略,也是以臣屬自居。
  南平就不用說了,高季興與高從誨父子的高賴子稱呼,可不是白來的。
  而南漢遠在嶺南,歷來都很少與中原王朝交通,這次也沒來。
  所以此次諸國使臣,就只有李孝逢特別難受,蜀主孟昶可不是紹明天子的臣屬,而是對手。
  自去年到金山宮起,李孝逢基本就不敢接受任何來自周國的邀請了,他壹門心思的閉門謝客,帶著跟他從蜀中來的幾個使臣,壹起粗茶淡飯,表示對孟昶的忠心。
  陛下妳可得看清楚哦,我們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沒有參與到天下諸國朝拜周天子的活動中哦。
  若不是他現在被困在金山宮出不去,李孝逢早就跑回蜀中了。
  吱呀的壹聲,門被推開了。
  李孝逢不用看也知道是誰,來人壹定是那個曾經被他認為是傻子宗室,但實際上是錦衣親衛高層的張烈明。
  至於張烈明是怎麽露餡的,其實很簡單,因為自從與張烈明搭上線以後,李孝逢就發現,原本長期監視他們的錦衣親衛邊少了,有時候幾乎沒有,至少是李孝逢不再感覺的到。
  然後李孝逢故意等張烈明來找他之後,讓隨從去找到街角那個假扮成小販常年盯梢的暗探處,直說張公讓妳們暫時退下。
  小販聽完,竟然看了壹眼張烈明與李孝逢呆的歸義樓,並且猶豫了壹下,李孝逢立刻就秒懂了。
  不過張烈明雖然被李孝逢上了壹課,卻並不氣餒,也沒有半點的不好意思。
  甚至還借機表示真的與李孝逢誌氣相投,願意以兄弟相稱。
  這份被拆穿後也不氣餒,繼續死皮賴臉的能力,也讓李孝逢暗暗心驚。
  因為他雖然不知道張烈明具體的職務,但張烈明既然是宗室,還是在皇帝心腹的錦衣親衛中,註定不可能地位很低。
  而張烈明仍然願意放低身份,必然是大有所求。
  李孝逢不敢得罪張烈明,對於他來說,其他的再是重要,也沒有自己的生命重要。
  現在如此做派,早就得罪了周國天子,要是再把張烈明得罪,恐怕就別想活著回到蜀中了。
  於是只能大開門戶,將張烈明迎了進來,張烈明也十分騷包的讓人直接牽了兩頭羊,搬了幾甕美酒和冬日極為罕見的蔬果進來。
  壹眾吃了十幾天粗茶淡飯的蜀國使團成員眼見肥羊美酒,早就是垂涎欲滴了,肚子裏的饞蟲根本安撫不住。
  張烈明也沒給他們推辭的余地,直接大手壹揮,吩咐帶來的廚子,就在蜀國使臣的這個小院落中開始整治。
  張烈明拉著李孝逢的手,跟他壹起坐下,嘴角似笑非笑。
  “兄長真是好手段,三兩下就識破了弟這點微末本事。
  不過兄是立功了,弟卻慘得很,差點沒被天子世父壹腳踹死,這可都是被兄長害的。”
  李孝逢只覺得後背涼絲絲的,雖然張烈明是笑著用調侃的語氣說出來的,但內裏的不爽之意,李孝逢感受的清清楚楚的。
  “存節兄果是紹明天子親侄,此等親近,恐怕其他文臣武將,可是求而不得啊!”李孝逢說話不得不小心翼翼壹點。
  因為他深知,得罪了紹明天子,大不了壹怒之下把他趕回蜀中,上國天子還不至於針對他這小小的給事中,但面前的張烈明可不壹定。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啊!
  張烈明聽到了李孝逢話中的軟弱之意,忽然長嘆壹聲。
  “想當初,某與兄長相識與球場之上,何其想得,如今兄長卻滿是提防,難道妳我之間就不能真做壹回兄弟嗎?”
  李孝逢強忍著要搖頭的沖動,緩緩的說道:“我與存節兄,各為其主。況且兄為上國貴胄,某何敢高攀?”
  “那若是周蜀兩國再無彼此之分呢?”張烈明眼睛壹瞇,低聲說道。
  李孝逢立刻變得無比嚴肅,“我大蜀沃野千裏,百姓富足,文賢武勇,十萬鐵甲忠誠王事,更有山川地理之險,甕堡關塞之固,非是上國可圖。”
  張烈明也輕輕哼了壹聲,“蜀主若有十萬鐵甲,何來子午谷大敗?蜀中文臣能有諸葛武寧王之賢?令尊能比武寧王?”
  李孝逢臉色什麽不自然,看著張烈明咄咄逼人的眼神,只能緩緩搖了搖頭。
  “家父高潔,然實不如諸葛武寧王多矣。蜀中文臣,自然也沒有能堪比的。”
  “武將之至勇者,能比關張?”張烈明繼續發問。
  李孝逢還是只能搖了搖頭,“關張二人,世之虎將,蜀中尚無能比擬者。”
  李孝逢搖頭的時候,心裏也在苦笑,蜀中若此時有諸葛武寧王和關張等武將在,早就打進中原了。
  “既無諸葛武寧王這樣的文臣,也無關張這樣的勇將,蜀中怎麽不可圖?
  如今我大周聖天子在位,雄才大略遠勝魏武,得國之正堪比漢高祖斬白蛇起義,負天下人望,以河西隴右、安西北庭二十九州歸國,有再興華夏之誌。
  文有張、和、範、馮、趙皆是宰相之才,武有閻晉公,慕容白袍等歸國二十五忠,以及河北高、符、安,河中趙匡贊,陜州趙延進。
  此皆是天下忠勇雙全的賢臣名將,如何圖不得蜀中?”
  李孝逢啞口無言,只能低頭不語。
  張烈明卻不放過他,“初見兄長,就知是學識淵博之人,怎能還不如某這淪於吐蕃的荒野之人明白道理追隨聖君,天下壹統,救萬民於水火的道理呢?
  如今距大朝喪亂已經百八十年,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戶口十不存壹,殘暴無德之人妳方唱罷我登場,正是撥亂反正之時。
  我輩讀書人,生於此亂世,為何不提三尺之劍,秉舍生取義之心,開萬世之太平呢?”
  張鉊是知道如何對付這些讀書人的,這套話,也是他教張烈明說的。
  現在張周最大的優勢,就是占據了中原上國的道德高地,可以隨意把其余諸國指為割據分裂之人。
  果然這壹套話,迅速就戳中了李孝逢內心深處的弱點。
  因為他自小學習的典籍,無壹不不是在尊崇天下壹統這個主題,所褒揚的忠臣義士,無壹不是維護天下壹統的大忠臣。
  大壹統這個概念,是所有讀書人心裏都越不過去的壹道坎。
  當然,李孝逢不可能現在就屈服,他很快調整了壹下心態,緩緩說道。
  “我父子入蜀已經幾十年,生養皆賴蜀地沃野,兩代君王也待遇甚厚,斷無變節之禮。”
  張烈明模仿著張鉊的樣子,大氣豪邁的壹揮手。
  “兄長何出此言?弟豈是那種教唆人背棄主上的小人?我大周拿下蜀中,也不需要挑唆孟蜀君臣,只需要天兵壓境即可。
  跟兄長說這些話,那只是希望大軍入蜀之後,能盡量少傷害百姓,若能在蜀中有知心之人,亦方便約束入蜀兵將。”
  李孝逢驚訝的看著張烈明,突然覺得這個家夥竟然還有這仁善壹面,還未感慨的說兩句話,張烈明就神神秘秘的看著他。
  “弟這幾日將兄長品行,告予了皇帝,經過百般哭求,陛下已經基本同意放被俘的蜀國將士回蜀了,也同意了兄長叔父壹家去往蜀中,只不過還有個李韓氏的兄弟,想要跟著壹起去。”
  張烈明說的輕描淡寫,李孝逢也沒有多麽註意,他甚至都沒太註意到最後壹句,反而是狂喜的主動抓住張烈明的手。
  “陛下真的願意放人?”
  “君無戲言!陛下說放,就壹定會放。”張烈明可定的說道。
  “不過以兄長的身份,恐怕並不適合與陛下商談,最好還是能讓令尊這種級別的重臣過來壹趟。”
  李孝逢從來就不是張鉊要拉攏的目標,或者說不是主要目標,主要目標是他父親李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