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肥鳥先行

歷史軍事

這是哪裏?
費力睜開眼睛,首先跳入眼簾的,浩瀚無際的沙海上,如同磨盤壹樣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二十六章 倭國事了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3:00

  鑒真帶著李道源來到後殿後,鑒真對著李道源說道:
  “貧僧願意返回大唐待罪,只求尊使放過貧僧的弟子。”
  鑒真的態度誠懇,對於他的這個年紀來說,幾次東渡都是在鬼門關上跳舞,對於生死已經無所謂了。
  李道源看這個老僧說道:“我來扶桑也不是押送老和尚回去問罪的,如果老和尚日後能回大唐,再向節度使請罪吧。”
  鑒真疑惑的看著李道源:“難道尊使不是來拘拿貧僧的?”
  李道源笑著說道:“如今朝堂都開了海禁,老和尚來扶桑是妳自己的事情,又有何罪?”
  鑒真大驚道:“朝堂已經開了海禁?”
  李道源說道:“是啊,如今揚州港內,萬國船競渡,海貿發達,朝廷已經取消了禁海令,允許沿海地區和外國商人做生意,也不禁止百姓出海了。”
  鑒真幾乎是熱淚盈眶,當年為了能去扶桑,鑒真七次渡海,都懼怕被朝廷追捕。
  有幾次渡海失敗,還差點被官府問罪。
  沒想到如今大唐已經不再禁海了。
  鑒真又問道:“那河東內亂呢?”
  鑒真東都之前,安史之亂還沒開始,不過前段日子從海邊傳來消息,說是安祿山起兵反叛。
  當時扶桑的王庭還議論過,要不要支援大唐朝廷,鑒真聽聞了故國內亂,心中也有些牽掛。
  李道源說道:“如今安之亂已經平定,如今天下安定。”
  “阿彌陀佛。”
  鑒真雙手合十唱了壹句佛號。
  李道源看這個老和尚,忍不住問道:“老和尚,妳為何不在大唐,要遠渡重洋來扶桑?”
  鑒真再次口誦佛號說道:“貧僧曾經許下宏遠,要在扶桑傳法。”
  李道源忍不住說道:“扶桑自己不是有佛教嗎?”
  鑒真又說道:“扶桑僧人以佛之名,行功利之事,我來扶桑是為了正本清源,傳真正的佛法。”
  李道源對於佛門內部的派系之爭也不理解,不過看鑒真信仰虔誠,這倒是後世少有的。
  鑒真幾次東渡扶桑,在這個時代幾乎是闖鬼門關,他幾個重要的弟子都在東渡的時候身死。
  鑒真本身也差點失明,要知道他在大明寺可是整個江南名聲最響的大和尚,以大唐如今崇佛的風氣,鑒真可以出入交往的都是大唐公卿名門,社會地位可壹點都不低。
  李道源在揚州的時候,就聽說鑒真每壹次講法,揚州城內都萬人空巷,大明寺門口都擠滿了等待他講法的百姓。
  這樣的和尚卻要東渡扶桑,這份傳教的熱情確實不愧於盛唐的開拓氣象。
  李道源又想起論壇上的壹個問題,對著鑒真說道:
  “老和尚,扶桑宗門林立,不僅僅是佛門駁雜,不信佛的也很多,妳又要如何傳法?”
  鑒真說道:
  “確實如此,扶桑以妖鬼為神,號稱有萬千神社,除了佛門之外還有神道信仰,貧僧剛剛來扶桑的時候確實遭遇了很多的困難。”
  李道源好奇的看著鑒真,在史書上都是說鑒真剛剛到了扶桑,就立刻折服了扶桑的僧人和百姓,立刻在東大寺開始整頓佛門,迅速將佛教在扶桑推到了極盛的地位。
  但是真正的身在這個時代,李道源才知道史書上寥寥幾句話,是多麽重的分量。
  要知道耗費大唐朝廷無數人力物力,死傷了千萬人口的安史之亂,在史書上也只有幾段話。
  史書上惜字如金,鑒真如何折服扶桑僧俗,這絕對不是那麽簡單的,總不能真的是外來的和尚能念經吧。
  鑒真笑著說道:“無他,唯有立死祭也。”
  “死祭?”
  鑒真點頭說道:“扶桑神道林立,但是諸道都沒有講過人死後之事,貧僧和諸道在東大寺辯法,講死後之事,眾道皆不能言。此後貧僧在扶桑立死後祭祀之法,扶桑僧人都受我僧命。”
  看到李道源還是不理解,鑒真將自己東都扶桑之後,對佛門的改革說了壹遍,這下子李道源終於恍然大悟。
  簡單的說是扶桑的原始信仰簡陋,眾多神道教的信仰和本土佛門,對於死後世界的解釋都很單薄。
  而鑒真到了扶桑之後,描繪了壹個詳細又栩栩如生的死後世界,並且給出了壹套給亡者祭祀的儀軌。
  有了這壹套的東西,自然讓整個扶桑佛門都對他非常推崇,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祭祀亡者可是壹門好生意。
  要知道後世操持紅白喜事的司儀,那可都是最賺錢的行業之壹了。
  這時候鑒真在東大寺定僧碟,就相當於發放葬禮司儀的執業牌照。
  只有通過他的認定,才有是官方認證的擁有溝通死者,操持葬禮的“司儀”,才能接到白事的活兒。
  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東大寺才成為所有扶桑佛門心中的聖地,因為這個認證值錢啊!
  李道源對眼前這個大和尚真的是佩服了,果然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沒有壹個是簡單的。
  鑒真等於壟斷了佛門對死後的解釋權,這也是為什麽現代扶桑會出現這樣奇怪的景象,那就是無論生前是什麽信仰,葬禮都要由和尚來辦。
  扶桑的佛門無論怎麽沈浮,但是永遠壟斷葬禮這門生意,社會地位就不會太低。
  什麽叫做萬世之法!這就叫做萬世之法!
  李道源看著鑒真說道:“其實這壹次節度使派我來扶桑,就是要在扶桑通商,不知道老和尚有什麽要教我的?”
  鑒真楞了壹下說道:“扶桑的王庭怕是要起亂子。”
  “何以見得?”
  “上王隱而不退,倭王有誌而無力,地寡民窮,諸侯林立,扶桑這就是生亂之相。”
  李道源對鑒真的看法再次高了不少,歷史上這壹任倭王確實和孝謙上王起了沖突,最後這壹任的倭王被流放,孝謙倭王再次復位。
  而後扶桑安定的奈良時代壹去不復返,而倭王很快失去了實權,進入了公卿把持王政的平安時代。
  鑒真能夠從如今倭國的政局看出隱患,不愧是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大僧人。
  李道源繼續問道:“既然如此,老和尚何以教我?”
  鑒真看著李道源,過了半天才說道:“原來尊使來扶桑,不是為了貿易來的啊。”
  “不過扶桑雖然在我大唐認為是徐福後人,但是扶桑偏居海外,渡海作戰兇險,不像是高句麗那樣容易征伐。”
  “而且扶桑地寡,又多山脈,貧僧不明白節度使為何要選擇這裏。”
  鑒真壹下子聽出了李道源的真正意圖,他疑惑的反問道。
  李道源說道:“值不值這件事,就不用老和尚費心了,不過渡海危險倒是真的,朝堂也不會在東瀛花費太大的精力。”
  鑒真壹下子聽出了李道源的意思,他立刻說道:
  “如果是這樣,那不如扶持淳仁倭王,淳仁倭王和藤原太正大臣向來欽慕大唐,若是要恢復通商貿易,顯然是需要依仗二人的。”
  “不過要恢復和大唐的貿易,必然需要有實力的公卿貴族參與,我給尊使寫壹份名單,都是有能力從事海上貿易的家族。”
  李道源立刻露出滿意的笑容,他接著說道:“不過壹家獨大也不是最好的辦法,老和尚有沒有其他能從事海貿的家族名單?”
  鑒真楞了壹下說道:“那貧僧就再補充幾家,那是效忠孝謙上王的幾大家族。”
  李道源拿到了名單,帶著《喪亂帖》,滿意的離開了東大寺。
  鑒真立刻召集了貼身的弟子,看著弟子焦急的目光,鑒真說道:
  “唐使不是來抓我回大唐的,大家放心吧。”
  眾弟子這才放下心來。
  但是鑒真嘆息壹聲說道:“不過扶桑要亂了。”
  眾弟子驚訝的看著鑒真,鑒真卻又點了幾個經常出入扶桑公卿家講解佛法,通曉扶桑國內情況的弟子,讓他們立刻還俗,去追隨李道源做事。
  眾弟子頗為不解,但是鑒真卻也不解釋,只是讓他們聽令。
  十月中旬,倭王以國禮接見了李道源,李道源將大唐平定安史之亂的消息告訴倭國王庭,又提出了要和倭國全面通商的要求。
  倭王自然欣喜的接受,李道源又提出了幾個大家族,表示大唐的商船只和這幾家交易。
  倭王只能全盤接受了李道源的名單,同時又提出要向大唐派出使者,覲見大唐皇帝。
  李道源自然同意,他在奈良又停留了兩天,可倭國實在沒什麽能看的東西,催促倭國湊出遣唐的使團,他立刻動身返回築紫,準備乘船返航。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