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肥鳥先行

歷史軍事

這是哪裏?
費力睜開眼睛,首先跳入眼簾的,浩瀚無際的沙海上,如同磨盤壹樣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壹十三章 深挖坑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3:00

  就在韋見深在等糧商在商議的時候,突然壹個韋見深家中的夥計急匆匆的進門。
  韋見深看到這個夥計急匆匆的樣子,心中就氣不打壹處來。
  京兆韋氏雖然不是五姓七望那樣的超級家族,但也是壹流的世家大族,向來是註重規矩的。
  這個夥計是家生子,也就是上壹代家仆生的孩子,按照大唐的規矩也自動就是京兆韋氏的奴仆。
  這些奴仆從小就接受嚴格的訓練,今日做出如此無禮的舉動,讓韋見深非常不滿。
  他板著臉就要教訓,這等刁鉆的賤奴,回去必須要家法伺候!
  就在韋見深準備發怒的時候,這個夥計開口說道:
  “大爺,漕船進碼頭了!”
  “什麽!”
  在場的三十二家糧食商人壹齊站起來,他們紛紛看向韋見深。
  韋見深的臉色也非常難看,他也顧不上禮數了,揪起了這個夥計的衣襟問道:
  “到底怎麽回事!漕運不是淤塞了嗎?”
  夥計大聲說道:
  “大爺!大爺!說是工部的中書舍人連夜趕往沈船地點,只用了壹天就疏通了漕運,這些船就是剛剛入長安的。”
  眾人紛紛看向韋見深。
  漕船入長安,如果給隴右的那些商人買下,那長安的糧食價格必定暴跌,那之前糧商囤積的糧食就徹底砸在手裏了。
  韋家這樣家大業大的也要傷筋動骨,韋見深這些年賺的錢都要賠進去。
  在場壹半的人這輩子的家業都要折進去。
  韋見深心壹橫說道:“走,隨我去碼頭!”
  壹群人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漕運碼頭,雖然已經到了晚上,但是碼頭上燈火通明,碼頭的力夫正在壹袋壹袋的卸糧食。
  看到壹袋袋的糧食,韋見深的眼睛充血,他迅速在人群中到了壹個熟悉的身影。
  這是戶部負責榷賣的官員,韋見深擠到了這個官員身邊。
  見到韋見深,這個戶部官員神色也是壹變。
  “沈郎中,為何到了糧食不通知韋某?不是都說好了,以後長安的綱糧,只能由我們三十二家榷買嗎?”
  這個戶部的郎中笑了笑說道:“這些是送到宮中府中的糧食,多余的糧食還沒清點完畢,要明早才開始榷賣呢。”
  聽到沈郎中這麽說,韋見深依然沒有松壹口氣,他立刻說道:
  “這次的糧食我們都要了!”
  沈郎中搖頭說道:
  “恐怕這次妳們可吃不下了。”
  韋見深臉色壹變說道:“我們可是有約定!”
  沈郎中神色壹變說道:“有約定自然是有約定,但是戶部的政策變了。”
  “什麽政策變了?”
  “尚書大人有令,為了穩定長安糧食價格,以後榷賣的糧食按月結算,壹次要買壹個月的糧。”
  這下子韋見深的臉色徹底變了。
  以前長安碼頭的綱糧榷賣,壹般間隔兩三天舉行壹次,賣的也是到港的糧食,也就是兩三天的糧食。
  糧商們將錢交給戶部,戶部就將糧食交給商人,商人送到店鋪就賣給百姓。
  糧食這東西日日都要吃,這麽對糧商來說資金壓力不大,周轉起來只要準備兩三天糧食的錢就夠了。
  可是按照戶部現在的辦法,壹次就要購買壹個月的糧食,這可是壹大筆的錢。
  三十二家糧商之前為了囤積居奇,可是將手裏的資金都拿了出來,現在讓他們拿出壹個月糧食的錢,肯定是拿不出來的。
  “這不合理!”
  韋見深大叫出來。
  但是沈郎中只是冷冷的說道:“這是朝廷的規矩,綱糧是朝廷的,難道還要韋大郎教朝廷怎麽賣嗎?”
  這麽壹頂帽子扣下來,韋見深不敢說話了。
  不過這個沈郎中平日裏和這些糧商多有交往,也吃了他們不少的好處,也怕韋見深他們魚死網破。
  看到韋見深吃癟,沈郎中說道:“妳們不能想想辦法,吃下這個月的綱糧嗎?”
  韋見深欲哭無淚,若是以前,三十二家湊湊,說不定也能湊出錢,壹口氣買下壹個月的糧食。
  可是現在大家的錢都砸在存糧上,壹時之間根本湊不齊這些錢。
  看出了韋見深的窘迫,沈郎中說道:
  “其實,如果諸位不趁手的話,可以去借。”
  “借?”
  “對啊,我聽戶部的同僚說,隴右今年在蘭州打仗,也耗費了不少糧草,今年這個天氣妳們也是知道的,北方雪災也影響了春耕,要我說這幾日的糧食,應該是那邊緊急湊過來的。”
  韋見深眼睛壹亮,戶部消息靈通,和吐蕃打仗和雪災的事情韋見深也知道,這麽壹說,隴右商人們急於拋售糧食的行為,反倒像虛張聲勢?
  也對啊,越王又要打吐蕃,又要進長安,隴右那地方能有多少的糧食啊。
  這些隴右商人低價賣糧食,倒像是越王邀買人心的作秀。
  想明白了這點,韋見深低頭問道:“沈郎中,這可不是壹筆小數目啊?”
  緊接著,韋見深將壹枚金餅塞進了對方手中。
  作為戶部官員,沈郎中很快就掂量了金餅的重量。
  他滿意的說道:“我可以幫諸位拖壹天時間。”
  韋見深吸了壹口氣說道:“足夠了!”
  從碼頭回去,韋見深將和沈郎中的談話告訴眾人,現場沈默了。
  韋見深說道:“這次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買下這批糧食,壹個月內送進長安的綱糧都是我們的了!”
  “只要高價賣上幾天,這幾日的錢就都賺回來了。”
  “要是能夠賣上壹個月,大不了日後不做糧食生意,這輩子也夠了!”
  韋見深的話讓不少糧食商人蠢蠢欲動。
  前幾日高價賣糧,很多人已經回本了,如果能這麽做壹個月,那是多麽可怕的暴利啊!
  壹個月的綱糧,對壹家糧商是天文數字,可是對三十二家糧商來說,四處借借也能湊齊。
  而且這些糧商都背靠大族,實在不行找到長安城內放印子錢(高利貸)的,也能夠湊齊這筆錢。
  見到大家意動,韋見深立刻和眾人簽訂下攻守同盟,然後連夜開始湊錢。
  韋見深自然去求見了自家族長,又奉上了不少孝敬之後,韋見深從韋氏壹族的公庫中支取了壹筆錢。
  韋見深又將自己在長安的產業抵給幾個放印子錢的商人,臨時湊了壹大筆錢。
  其他糧商也是如此,或者從親朋好友處借錢,或者從市面上借錢,總算湊齊了壹個月榷買綱糧需要的錢。
  沈郎中果然守信,押了壹天沒有進行榷賣,等到眾糧商將錢送到,立刻把戶部的契書遞給眾人。
  韋見深連忙招呼自己的夥計卸糧食,沈郎中拿起契書說道:
  “韋大郎,妳今日送來的算是定金,若是這個月送的糧食多了,妳還要繼續補足錢。”
  “若是少了呢?”
  “少了自然是戶部退錢給妳了。”
  沈郎中又是嘆了壹口氣:“妳也是知道的,如今廣通渠水淺,多有泥沙淤積,漕運不暢,能和預計的那樣送來糧食就不錯了,恐怕多不得的。”
  韋見深連忙點頭,廣通渠就是長安和洛陽之間的運河,這條運河從隋文帝開鑿以來,就經常的淤塞。
  實際上從江東送到洛陽的漕運還算是順暢的。
  從洛陽到長安這段廣通渠才是關鍵,經常會被泥沙淤塞。
  隋唐的慣例,是如果關中發生饑荒,那麽皇帝就會帶領百官從長安搬到洛陽辦公。
  這事情在武則天時期和上皇時期都發生過,韋見深作為糧商,自然知道廣通渠淤塞會影響長安糧價。
  自安祿山起兵以來,廣通渠幾年沒清淤,更是經常淤塞。
  確實和沈郎中所言,這個月能送來預計的糧食就不錯了。
  韋見深連忙點頭,看完了契書之後,立刻簽字畫押。
  三十二家糧商全部簽字畫押完畢,碼頭上迅速忙碌起來,韋見深又雇傭了不少力夫,將這些糧食送入自家糧庫中。
  第三日,隴右的糧食還在進城,但是車隊已經沒有前幾日那樣的長龍了。
  韋見深等糧商們依然在明月樓宴飲,《長安日報》上刊登出戶部將壹個月綱糧榷賣給糧商消息,長安百姓嘩然,紛紛痛罵戶部勾結糧商。
  第四日,隴右的運糧商隊又少了些,百姓開始排隊買糧。
  第五日,糧商的糧店掛出的價格比平時翻了五倍,有些沒搶到隴右低價糧食的百姓只能低著頭進去買糧。
  第六日,又是壹批綱糧船抵達碼頭,但是這次比上次多了壹倍,沈郎中解釋這是之前淤塞的綱船,下壹批就會少了。
  第七日,隴右的低價糧食供應減少,糧商的糧店門口開始排期長隊,價格又變成了平日的六倍。
  第九日,糧商們再次在明月樓聚會,掛牌價格為平日十倍,韋見深觥籌交錯,大醉而歸。
  第十日到了,當糧商們登上明月樓,夥計沖進來報告!
  大事不妙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