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讀書人

七月未時

歷史軍事

是夜。
大魏王朝,平安縣。
刺骨的寒冷,讓許清宵瞬間清醒。
還不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五十章:九品金蓮,真佛古經,諸法無常,九重佛輪

大魏讀書人 by 七月未時

2022-3-10 20:42

  “妳怎知,如來無相?”
  慧覺神僧的聲音響起。
  他被許清宵問的頭皮發麻,但最氣的不是這個,而是許清宵以佛法辯論,這才是他最氣的地方。
  他身為佛門中人,按理說應當自己辯佛法而言,可沒想到的是,許清宵竟然敢在自己面前辯論佛法。
  這就有壹種,我沒有用佛法欺負妳,妳反而用佛法挑釁我?
  偏偏,許清宵說的佛法,又極有深度,讓他感到棘手,開局就吃了壹個大虧。
  眼下,他抓住許清宵的漏洞,聲音如鐘,質問許清宵。
  兩人爭辯的事情很簡單。
  無上正覺可見如來否?
  如來,指的不是如來佛祖,而是真正的佛,如來佛,是為‘乘如實之道而來成正覺’。
  其意思便是,掌握絕對真理的聖者,為如來佛。
  無上正覺,是明悟壹切道理,開啟本我壹切智慧相。
  得正覺者,可見如來。
  這也是西洲佛門之中的經文,同時也可以衍生壹句,不見如來,不得正覺。
  慧覺神僧認為,得無上正覺,可見如來。
  可許清宵卻怒斥對方。
  如來是虛無的,是壹種智慧的化身,是佛,佛是沒有相的,因為佛化萬物,萬物皆佛。
  自然,得無上正覺者,怎可能見到如來?若能見到如來?那就是偽佛。
  這是形容佛的無上,慧覺神僧頓時啞口無言,他不能反駁許清宵,因為反駁許清宵,就意味著佛不是無上。
  就好像妳是聖人的弟子,有人誇贊聖人心胸廣闊,如同天地壹般,妳總不可能說壹句,聖人的心胸沒有如此廣闊吧?
  但慧覺神僧倒也不是吃幹飯的,他第壹時間便抓住漏洞,質問許清宵妳怎麽知道佛是無相?
  這壹刻,他已經上套了。
  許清宵就等著對方如此質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
  剎那間。
  許清宵的聲音響起。
  這是金剛經第五品,如理實見,如來自我回答。
  其意為,若見諸相非相、即是實相自性,真如生見念,即是妄心起,不生不見覺真壹,心生萬物生,相念滅,相無體,無相之相是實相,無體之體是實體,無念無相萬緣息。
  用最簡單的話語就是,妳所能看到的佛,如若他以本相而顯,就是虛假的,那只是妳眼中的佛陀。
  妳認為佛陀是這個樣子,那麽他就是這個樣子,是妳心中執念而生,並非真正的佛陀。
  妳所見非實見。
  這就是諸相非相。
  金剛經之言,充滿無上大智慧。
  只是,就在許清宵說出這道佛言之後。
  剎那間。
  天變了。
  轟隆。
  雷聲陣陣,天穹上,壹束金色的佛光,劃破天穹,直接照耀在許清宵身上。
  佛音陣陣而起,許清宵腳下更是生出壹朵金蓮。
  金蓮之上,更是誕生九瓣蓮葉,蕩漾無盡佛光。
  “九品佛蓮?”
  “這是怎麽回事?”
  “怎會是九品佛蓮?”
  “為何許清宵腳下生出九品金蓮?”
  這壹刻,八百辯經僧露出驚愕之色,他們望著許清宵,眼神當中充滿著震撼。
  金蓮。
  是佛門圓滿象征。
  唯有大智慧者,才可凝聚腳下金蓮。
  慧覺神僧腳下有六品金蓮,不是因為慧覺神僧有大智慧,而是慧覺神僧攜帶佛門氣運,前來此地辯法論道。
  他腳下的金蓮,是天竺寺佛法氣運,否則的話,慧覺神僧難以凝聚金蓮。
  八百辯經僧腳下的金蓮,也是這個意思。
  而且金蓮有品,壹至十二品,三品為頓悟,六品為覺悟,九品為徹悟,十二為正覺。
  有道是,菩薩腳下是蓮臺,我佛盤坐十二臺。
  菩薩腳下的是十二品蓮臺,而真佛腳下的是十二品金色蓮臺。
  許清宵腳下的九品金蓮,並非是蓮臺,距離真佛相差很遠,可佛這種東西,本身就是至高無上,是虛無的存在。
  九品金蓮,已經勝過慧覺神僧,準確點來說,是勝過佛門壹切氣運。
  自然,八百辯經僧露出無與倫比的震撼之色。
  但更加令人震撼的壹幕出現。
  隨著九品金蓮在許清宵腳下浮現,壹尊如來法相也出現在許清宵身後。
  陣陣宏偉之佛音響起,響徹天地。
  萬丈的金色佛身,映照天地之間,無盡佛光,沐浴在大魏江山每壹寸,百姓們皆然感應到這般佛光。
  他們沐浴著佛光,得到祥瑞,身上的傷痛也減少了壹半,若是無病無災者,莫名感覺精神奕奕。
  這是壹種無上大神通。
  也是壹種佛門大祥瑞。
  大魏京都。
  酒樓之中,慧心的神色也變得無比震撼,他望著許清宵,雙手合十,朝著許清宵深深壹拜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許施主竟壹語道破如來真諦。”
  他震撼無比,望著許清宵如此說道。
  許清宵這壹句,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道出如來真諦,也道出佛門真意。
  然而。
  事情並未結束。
  此時。
  許清宵身後的佛陀虛影,開始誦念起經文了。
  “如是我聞。壹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之聲,緩緩響起,從大魏京都,而後擴散,大魏王朝,再直至整個中洲。
  甚至到最後,傳到了整個塵界。
  西洲當中。
  浩瀚的佛音響起,震天憾地,恐怖之音,令天地變色。
  西洲。
  這裏大部分都是荒蕪之地,到處都是赤地,不過壹座座寺廟,聳立在西洲各地。
  數千年前,西洲更加荒蕪,鳥獸無存,隨佛門僧人抵達,在此開創佛法,建立寺廟,壹步壹步引領西洲百姓。
  經過無數年的發展,西洲雖還是荒蕪,但很多地方也已經出現勃勃生機。
  而佛的力量,也在這裏誕生孕育。
  西洲是佛國。
  可以沒有國家,但不得沒有寺廟,在這裏佛權勝過王權,百姓們信仰佛道。
  是狂熱信仰,刻印到骨子裏。
  也就在此時。
  自中洲而來的金色祥雲,遮蓋了整個西洲。
  隨著這金色祥雲的出現。
  壹尊佛陀虛影出現,這是大日如來真身,宏偉無比,勝過壹切真佛。
  佛光遮天蓋日,令人感到敬畏,也讓人充滿著震撼。
  西洲佛國。
  無數百姓,望著這恐怖的景象,齊齊跪在地上,感應到這煌煌天威,佛光沖天,真佛降世,更是激動震撼無比。
  “是真佛啊。”
  “真佛顯世了。”
  “這是真佛,是真正的佛。”
  “此佛乃為真正的佛。”
  “快來拜見真佛。”
  “這是怎麽回事?為何我西洲突然驚現真佛?”
  “真佛來自何處?”
  那壹道道聲音響起,西洲信徒們,露出無與倫比之色,他們眼神當中滿是震撼。
  不知道怎麽突然出現壹尊如此可怕的佛影?
  但不管如何,他們第壹時間跪在地上,朝著佛陀跪拜,行大禮跪拜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
  宏偉神聖之聲,在西洲響徹。
  真佛虛影,映照西洲壹切地。
  眾生信仰也在這壹刻,化作無量的光芒,如同無盡洪流,朝著許清宵湧去。
  壹座座古寺,也在這壹刻,爆發出金色的光芒。
  壹尊尊佛影出現,這是每座寺廟供奉的佛陀。
  “妳們快看,這些佛陀,是在朝拜這尊真佛。”
  “這是佛祖,佛祖顯靈了。”
  “佛祖出世了。”
  “竟是佛祖?”
  就在這壹刻,寺廟中的沙彌和僧人,忽然睜大了眼睛,他們看著自家寺廟供奉的佛陀,竟然向這尊真佛朝拜。
  壹時之間,他們意識到了壹個可能性。
  “阿彌陀佛,此乃佛門大異象,萬佛朝宗,中洲有人誦念出佛祖真經。”
  有老僧開口,他頓時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露出無與倫比的震撼之色。
  “是佛祖真經,是佛祖真經。”
  “阿彌陀佛,當真是佛祖真經啊。”
  “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乃觀佛之經,佛祖真經。”
  那些老僧們逐漸反應過來,壹個個瞪大了眼睛,發出震撼之聲。
  “阿彌陀佛。”
  也就在此時,西洲,小雷音寺中,壹道佛號之聲響起,震天憾地。
  隨著佛號聲響起,小雷音寺中也響起新的聲音。
  “此乃佛祖真經,為新的佛門真諦,道出如來真諦,西洲眾僧,皆朝拜佛祖。”
  是小雷音寺的大人物開口。
  讓西洲佛門弟子朝拜佛祖。
  不過小雷音寺的大人物,並不清楚金剛經是什麽經文,才剛剛聽,怎可能頓悟。
  認為這是壹種新的學派,新的壹種真諦。
  天竺寺中。
  伽藍神僧正在誦經,感受到這浩瀚的佛力之後,伽藍神僧也不由開口。
  “善哉,善哉,我佛門又出新學,此等心學,為如來真諦。”
  “許施主有我佛門智慧相,是我佛門八部天龍轉世,倘若許施主願意皈依我佛,願供奉許施主為我佛門護道者,其地位為我佛門第壹人。”
  他贊同小雷音寺的說法。
  認為這是壹種新學。
  如來真諦。
  是無上真經,這壹點毋庸置疑,但無法挑戰當下的佛門,只能說開創了新的壹個學問,而不是顛覆佛門。
  佛門依舊是佛門,他們所學的佛經,依舊是第壹佛經。
  但天竺寺伽藍神僧,也依舊認為,許清宵有智慧相,是八部天龍的轉世,甚至他主動開口。
  只要許清宵皈依佛門,願意供奉許清宵為護道者,地位超然,為佛門第壹人。
  換句話來說,許清宵可享受佛門氣運。
  這句話壹說,西洲當中,不知道多少僧人震撼,壹個個動容。
  眼下佛門都已經走到了這壹步了,說句不好聽的話,佛門當真要昌盛起來,那個時候的氣運,簡直是無窮無盡。
  勝過所有體系,指不定當真能誕生壹位超品的佛陀出世。
  這是佛門付出了幾千年,甚至是上萬年的努力,如此之多的氣運,眼看就可以摘果子,現在主動給許清宵分壹杯羹。
  而且還是讓許清宵分壹杯大羹,這如何讓他們願意心甘情願的接受?
  但看著西洲上空出現的真佛虛影,即便是心裏不甘願,但還是得接受,畢竟許清宵誦念出佛祖真經,這意義太不同了。
  這壹刻,西洲僧人們,包括西洲百姓們,皆然朝著真佛虛影朝拜。
  他們恭敬。
  浩瀚念力,化作洪流,自西洲滾滾卷起,湧入大魏王朝。
  大魏王朝。
  京都之中。
  人們已經徹底震撼了,伽藍神僧浩蕩的聲音響起,語氣之中極其認真。
  這讓世人震撼,許清宵如今已經是武道入聖,儒道半聖,仙道玉清境,現在又可以享受佛門氣運嗎?
  這也太逆天了吧?
  佛門為了爭奪氣運,耗費了多少年心血?前者有小雷音寺,後者天竺寺辯法,再加上佛門在西洲,費勁千辛萬苦。
  以致於西洲這荒涼之地,煥發新生,這是幾千年,甚至是上萬年的努力。
  壹切的壹切,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可現在竟然願意讓許清宵分享佛門氣運?
  這當真是天大的恩澤,這就好像仙門之中,有人抵達超品,領悟真正的仙道。
  而後即將要長生,來詢問許清宵願不願意分享長生氣運?
  若是許清宵願意加入仙門,就分享長生氣運壹般。
  代價很大。
  也足以證明壹點,佛門當真極其看重許清宵,希望許清宵加入佛門。
  而京都內。
  當許清宵念誦金剛經後。
  他腳下誕生九品金蓮,也演化出佛陀智慧相。
  七大仙門掌教,也紛紛露出震撼之色。
  太上仙宮當中,所有太上仙宗的弟子,聚集此地,他們望著許清宵,眼神當中充滿著震撼。
  哪怕是無塵道人,也不由感慨道。
  “許聖到底是何許人也?儒道半聖,武道入聖,仙道玉清境,如今還要集佛法於壹身嗎?如若如此,儒釋道武,四者合壹,古今往來從未有過啊。”
  無塵道人震撼,他眼神當中,滿是震撼與驚愕,無法抑制住這種發自內心的震撼。
  本以為許清宵文武雙全,又修煉武道,已經算是圓滿了,可實在是沒有想到。
  許清宵如今還精通佛法,這……太不可思議。
  歸元陣宗,斬天劍宗,如意器宗,這些仙門掌教,也是發出震撼之聲。
  他們望著許清宵,壹時之間,當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許清宵所有的成就,隨便壹個拿出來,都是震撼天下的事情,可這些事情全部集中在許清宵壹個人身上,就顯得極其神話。
  尤其是林陣真人,聽到佛門開出這個籌碼之後,林陣真人不禁神識傳音。
  “諸位,貧道之前提的事情,壹定要好好思量,佛門敢這般做,就足以證明許清宵有多重要。”
  “若是我等還猶猶豫豫,只怕到時候被別人摘了氣運。”
  林陣真人開口,他急忙說道,讓眾人好好考慮考慮他之前提的事情。
  徹底入駐大魏,算是徹底站隊,支持許清宵。
  畢竟現在佛門正在跟他們爭奪。
  他的聲音響起,仙門當中,除了七星道宗之外,其余五大仙門掌教皆然沈思,他們理解林陣真人所言。
  不過這種事情,他們的確也需要好好沈思。
  而天地文宮中。
  王朝陽望著這壹切,他眼神當中露出不甘與憤怒之色。
  他有些不甘,準確點來說是有些後悔,自己為何沒有主動去辯法,雖然自己不懂佛經,但也懂得壹些佛法道理。
  能不能贏是壹回事,最主要的是,他看不得許清宵這麽好。
  凝聚九品佛蓮,誕生佛門智慧相,如此多的好處,全部被許清宵給奪走了。
  這讓他充滿著嫉妒。
  眼下,他最擔心的事情就是,許清宵當真答應入駐佛門。
  如果當真是這樣的話,許清宵未來成就,難以估量,整個佛門為許清宵撐腰,這可不是壹件小事。
  佛門,存在的時間太長了。
  而且佛門幾乎沒有斷絕傳承,這批人藏得很深,比儒道還要深,他身後的人只怕也不希望許清宵答應。
  也就在此時。
  隨著無邊無際的念力洪流湧來,這是西洲眾生的信仰之力,恐怖絕倫。
  這股念力要加持在許清宵身上。
  而佛門當中,八百辯經僧壹個個露出難以言說的表情,他們的神色有些說不清楚,畢竟如此浩瀚的念力,若是加持在他們身上。
  可直接突破當前境界。
  但加持在許清宵身上,對他們來說,不是壹件好事,有嫉妒,但更多的還是壹種羨慕。
  慧覺神僧便是羨慕,羨慕這浩瀚的念力,尤其是天竺寺伽藍神僧所說的話。
  願意讓許清宵為佛門護道人,享受佛門大氣運。
  他辛辛苦苦過來辯法,只怕到時候也享受不了多少氣運,而許清宵只要點點頭,他就可以享受佛門無上大氣運。
  這讓他如何能忍受?
  又如何甘心啊?
  可心中再怎麽不甘心,他也只能認了,誰讓許清宵誦念出佛祖古經?
  同時,他望著這些念力,若是給他的話,不說能壹品正覺,最起碼也能成為半個壹品。
  也就在此時。
  許清宵揮了揮手,他沒有接受眾生念力,而是凝聚出大魏龍鼎。
  龍鼎出現。
  將所有的念力全部吞噬,念力化作龍卷風,直接被大魏龍鼎全部吞下。
  “拒絕佛門念力?”
  “許清宵這是作甚?”
  “他不想與佛門產生聯系嗎?”
  “嘶,竟然拒絕佛門念力?氣魄真大。”
  人們震撼,議論之聲紛紛響起。
  誰也沒有想到,許清宵竟然會拒絕佛門念力,這種念力,足可以讓許清宵蛻變,如今許清宵腳下誕生九品金蓮。
  更是有佛門智慧相,倘若許清宵願意,可借助這股可怕的念力,修行佛法。
  這樣壹來,許清宵便有可能佛法三品。
  可沒想到的是,許清宵竟然拒絕了。
  世人震撼,但暗中有不少勢力松了口氣,他們不希望看到那壹幕。
  眼下許清宵拒絕了,對他們來說,是壹件好事,壹件大好事。
  不管許清宵是什麽原因拒絕,現在的許清宵,對他們而言,已經是壹個無法阻擋的存在,如若許清宵答應入駐佛門。
  仙門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到時候儒,佛,道,武,以及大魏王朝支持之下,許清宵就再也不是壹枚棋子了。
  而是壹名執棋人,並且還是那種擁有極大權力的執棋人。
  此時,大魏龍鼎將念力瘋狂吞噬,得到了新的蛻變。
  王府之上。
  踩著九品金蓮,許清宵靜靜看著這浩瀚無比的念力。
  說實話,許清宵不太想和佛門牽扯,畢竟佛門有因果之說,得到了眾生念力,就要反哺眾生好處。
  壹取壹得。
  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好,最主要的是,自己還無緣無故被牽扯進去了。
  但大魏龍鼎不壹樣,這是國運,代表這是大魏王朝。
  他們本就是眾生,得到眾生之力,自然是錦上添花。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壹個原因,許清宵希望快點凝聚出中洲龍鼎出來。
  倘若能凝聚出中洲龍鼎,那麽壹切好說。
  吼。
  大魏龍鼎將西洲眾生信念吞噬完畢,演化出真龍,盤旋在許清宵身後,萬丈真龍,看起來極其恐怖,令人莫名生出敬畏感。
  皇宮內。
  女帝感覺到了這股力量,大魏龍鼎再壹次得到蛻變,如若再這樣下去的話,說不定當真有可能凝聚出中洲龍鼎。
  她美眸當中,露出喜悅之色。
  許清宵當真是大魏的救星,中洲從未出現過的變局,或許會因為許清宵而進行改變。
  也就在此時。
  慧覺神僧的聲音響起了。
  “阿彌陀佛。”
  “許施主,乃八部天龍轉世,此事已有征兆,不知許施主為何不願接受眾生念力?”
  慧覺神僧望著許清宵,他眼神當中充滿著好奇。
  此話壹說,許清宵神色漠然,望著對方。
  “第三題,妳已經輸了。”
  許清宵不想跟慧覺神僧扯些這個話題。
  今日是辯法,那他就辯到底。
  說其他的,有何意義?
  看著許清宵絲毫不近人情,慧覺神僧不由嘆了口氣,但很快他雙手合十,望著許清宵道。
  “第三題,老衲輸了,不過今日能見許施主覺悟智慧相,老衲雖敗猶榮,倘若能接引許施主抵達彼岸,即便是今日全輸,老衲也心甘情願。”
  慧覺神僧開口。
  他滿臉的悲憫世人,望著許清宵,如此說道,顯得慈悲為懷,阿彌陀佛。
  只是,此話壹說,讓人有些莫名感到惡心。
  許清宵念出金剛經,雖然只是壹小段,但也是佛祖真經,理論上來說,許清宵的智慧無雙,光是拿這壹段金剛經,許清宵說自己是佛門第壹。
  也沒有任何錯。
  然而,慧覺神僧竟然還要強調,許清宵是佛門八部天龍,這還當真是令人作嘔。
  真要說,許清宵自稱佛祖轉世,也不足為過。
  最起碼,金剛經在這個世界,乃是無上真經。
  但這就是西洲佛門的手段,打不過妳,就惡心妳,打得過妳,就是妖孽還不伏法?
  不過,就在此時,許清宵突然開口。
  “何處是彼岸?”
  聲音響起,是許清宵的詢問。
  但這不是許清宵出題。
  出題的人,依舊是慧覺神僧。
  他願意接引許清宵去彼岸,那許清宵順勢開口,讓其以彼岸為題。
  此話壹說,慧覺神僧不由壹楞。
  沒想到許清宵居然玩這招?
  只是楞了楞,慧覺神僧深吸壹口氣,看著許清宵道:“極樂為彼岸。”
  這是他的回答。
  極樂世界,為彼岸。
  “錯。”
  然而下壹刻,許清宵直接出聲。
  “何錯之有?”
  慧覺神僧望著許清宵。
  “極樂非彼岸,彼岸既極樂。”
  許清宵開口,給予回答。
  慧覺神僧的意思是,極樂世界,是彼岸。
  然而許清宵不認為極樂世界是彼岸,而是認為彼岸是極樂的,但極樂世界,並非彼岸。
  兩者聽起來好像是壹個意思,只不過是順序調換壹番。
  可實際上的意思卻完全不同。
  慧覺神僧認為,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彼岸,可許清宵認為,彼岸之處是極樂,但並非是西方極樂世界。
  這是新的辯題。
  何為極樂。
  慧覺神僧搖了搖頭,看著許清宵道。
  “我佛有曰,極樂世界,有法門萬千,佛光無盡,地湧金蓮,天花亂墜,有佛樂洗滌內心,有佛法開啟智慧。”
  “瀑布銀河,古樹參天,到達彼岸,無憂無慮,無病無災,不朽不滅,不嗔不怒,無有七情,無有六欲,金剛護法,神獸盤坐,聆聽佛祖經文,可享永世極樂。”
  “此乃為極樂世界。”
  “也是彼岸。”
  慧覺神僧開口,他否認許清宵的觀點,認為極樂世界,就是真正的彼岸,在哪裏人們沒有任何煩惱,也沒有任何病痛,可以聆聽佛祖誦經,享受真正的極樂。
  人們聽到這番言論,莫名對極樂世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若無憂無慮,無病無災,不朽不滅,不嗔不怒,令人向往。
  “錯。”
  可是,許清宵再次否決對方言論。
  “此界不為極樂。”
  許清宵搖了搖頭。
  這話壹說,慧覺神僧有些惱怒了,不僅僅是他,八百辯經僧也有些惱怒了。
  佛門極樂世界,這是他們的信仰,也是佛門真諦,佛門弟子都希望有朝壹日,能夠往生極樂。
  享受無憂無慮,享受極樂之樂。
  否則的話,他們在人世間受苦受難是為何事?
  許清宵壹而再,再而三否定極樂,這是動搖他們的佛本,也是動搖他們的佛心。
  令他們極其不悅。
  壹時之間,慧覺神僧望著許清宵,緩緩開口道。
  “那敢問許施主,何處為極樂?”
  慧覺神僧沒有急著否決,而是想聽壹聽許清宵的回答。
  妳說極樂世界不是極樂,那什麽地方是極樂?
  “人間便是極樂。”
  許清宵回答,沒有任何猶豫。
  但此話壹說,八百辯經僧不由露出嗤笑之相,慧覺神僧更是長長嘆了口氣。
  饒是京都內的仙門,以及百姓們,再聽到這個回答之後,也不禁沈默了。
  他們雖然不懂佛法,但他們也知道,人間算什麽極樂啊。
  “阿彌陀佛。”
  “許施主,妳還是著相了啊。”
  “妳身為儒道半聖,又是大魏王爺,更是武道入聖,可以說妳身上的任何東西,單獨拿出來,都是常人壹輩子無法奢求之物。”
  “對妳而言,人間是極樂,是因為妳看不到人世間的悲苦,妳被權力蒙蔽了雙眼,妳被世俗遮掩住了智慧。”
  “人世間,是苦海,世人都在苦海之中掙紮,極樂世界是彼岸,肉身囚禁住世人的佛心。”
  “唯獨脫離了肉身,明白了智慧,才能正覺,踏上彼岸之橋,入極樂世界,抵達彼岸。”
  慧覺神僧給予回答,這是佛門根本,也就是最著名的苦海說。
  倘若這個被推翻的話,就等同於是推翻佛門壹切之根本。
  自古以來,有不少人嘗試推翻佛門根本,但皆然都失敗了,這個理論佛門是經過無數年的推敲,自我圓補,形成真正的無解之題。
  故此,慧覺神僧不認為許清宵能推翻佛本之說。
  第四場辯法,佛門也總算是扳回壹局了。
  不僅僅是佛門弟子如此想到,實際上各方關註的勢力,也已經認定,許清宵這次辯法只怕要輸。
  人世間是苦海。
  不僅僅是佛門是這般想的,仙門的道理也是這般。
  只不過,佛門是苦海,仙門是紅塵。
  脫離苦海,脫離紅塵,才可得道。
  許清宵卻說人世間是極樂,完全就是違背兩者道理。
  可就在此時。
  許清宵的聲音響起了。
  “世間為苦海紅塵,抵達彼岸,超脫自我,享人間極樂。”
  “可何為極樂?無七情六欲為極樂?無憂無慮為極樂?佛祖誦經為極樂?”
  “天地之間,陰陽共濟,有陽才有陰,若無悲怎知樂?若無情怎知苦?若無愛怎能知悅?”
  “世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熾盛。”
  “此為苦海紅塵,可卻明悟,八苦為樂,便為極樂,彼岸在腳下。”
  許清宵開口,他並不認為無憂無慮便是極樂,石頭也無憂無慮,無有情感,這是樂嗎?
  人沒有七情六欲,還是人嗎?
  超脫壹切,沒有了人性,這是佛,不是樂,這種存在是削減世人煩惱。
  佛不需要太多。
  佛是壹種精神,而不是壹種信仰,佛為世人掃去煩惱,並不是讓世人全部化佛。
  那樣的話,這世間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只是此話壹說。
  慧覺神僧笑了,望著許清宵道。
  “如若按照許施主之言,八苦為八樂,人間既極樂,腳下既彼岸,如何做到?”
  慧覺神僧開口。
  許清宵說的這個理論沒問題,實際上也有人提出過這個理論。
  沒有七情六欲,還算是什麽極樂?
  可問題是,提出問題,妳要解決問題啊。
  不能說提出來就行?
  妳說七情六欲是快樂的,這個沒問題,可八苦妳怎麽解決?
  生老病死,妳無法解決。
  佛門極樂世界,可以解決,只是妳不能有七情六欲。
  有失必有得。
  也符合天理。
  如此,慧覺神僧算是拿捏死了許清宵。
  許清宵提出這個問題,他並不在乎,說出這個道理,他也不覺得什麽。
  解決問題,才是辯法的核心。
  妳自己都解決不了,那妳說什麽?佛門有解決之法,有超脫之法。
  所以這次辯法,無論如何,他都能贏。
  可就在此時。
  許清宵沈默了。
  他望著天穹,思索著壹些事情。
  人生有八苦。
  壹苦為生苦。
  世間是苦海,生生死死,何時盡?痛苦的本源便是活著,所以當人出生時,便是嚎啕大哭,而不是喜悅。
  二苦為老苦。
  所有的美好,逐漸雕零,壹切的壹切,終將會老去,每壹天都在變老,昨天已經過去,今天又是新生。
  三苦為病苦。
  病痛折磨,苦不堪言。
  四苦為死苦。
  死亡不會帶來痛苦,但精神上的折磨,遠遠勝過痛苦。
  試問壹下,夜深人靜時有沒有想過,死後的世界是如何?
  若有陰曹地府,是壹件好事,可若是沒有陰曹地府,沒有輪回之說,妳死後,壹切的壹切徹底消失,這種還算是好的。
  倘若妳死後,妳的意識還在,但天地之間,壹片黑暗,無法與任何人言論,只有意識長存無數年,這才是真正的恐懼。
  愛別離之苦,求不得之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
  這些苦,匯聚如海洋,讓人不斷掙紮。
  八苦之下,眾生哀嚎。
  如何破解?
  佛門給出的答案,是極樂世界,抵達彼岸。
  忘卻壹切煩惱。
  忘卻壹切事物。
  沒有了七情六欲,沒有了人性,那麽壹切的壹切,都將空洞。
  就如同壹塊亙古不變的石頭壹般,對它來說,沒有什麽痛苦不痛苦的,因為他沒有了壹切。
  可就在此時。
  許清宵緩緩伸出手來。
  他捏出法印。
  慧覺神僧看著許清宵,眼神當中有些好奇,不知許清宵這是做什麽?
  八百辯經僧也十分好奇,不明白許清宵這是在做什麽?
  不僅僅是他們,整個大魏京都。
  皇宮內的女帝,六部尚書,滿朝文武皆然好奇。
  天地文宮內,王朝陽也不禁皺眉,他也十分好奇許清宵這是在做什麽。
  七大仙門弟子,齊齊望著許清宵。
  京都百姓們,也十分不解。
  唯獨酒樓當中。
  慧心神僧,望著許清宵莫名想到了什麽。
  “世間八苦,化為苦海。”
  “今日吾傳彼岸之法,為世人超脫彼岸。”
  許清宵緩緩開口,他法印端莊,模樣神聖,聲音也緩緩響起。
  “自取自心,覺困取幻有,幻有牽心識,分別有生滅,生滅續無明,無明成世界,諸法唯心現。”
  “壹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許清宵的聲音,逐漸洪亮。
  這又是金剛經。
  但卻是金剛經中最為深刻的壹句話。
  壹切皆夢幻泡影,世間的壹切,都是雲煙,不可執著。
  無論美好與悲傷,皆然轉瞬即逝,正所謂去似朝雲無覓處。
  莫要過分追求,也莫要過於執著。
  剎那間。
  壹道無與倫比的聲音響起。
  這道聲音,不是許清宵傳來的。
  而是許清宵身後的法相凝聚而出。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古老的聲音響起,這是真佛的聲音。
  這聲音,傳遍整個中洲。
  而許清宵身後的佛陀身影,更是在這壹刻,徹徹底底化作真實的古佛。
  轟轟轟。
  這壹刻。
  整個西洲,所有寺廟瞬間爆發出恐怖的佛光,浩瀚無比的佛音之聲,響徹整個西洲壹切。
  “這不可能。”
  “這不可能。”
  “這是真佛法印,這是真佛法印。”
  西洲之中,有壹道無與倫比的聲音響起。
  是壹名枯坐老僧,他在這裏枯坐百年,被西洲僧人視為即將證道的佛。
  地位極高,佛法高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比天竺寺伽藍神僧的地位還要高。
  可沒想到的是,這壹剎那,他睜開了眸子,渾濁的目光當中,露出無與倫比的震撼之色。
  這是三法印。
  佛門至高法印,是鑒別真佛與偽佛的唯壹標準。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代表著三重境界。
  唯獨達到三重境界,便是真佛,若沒有達到這三重境界,便是偽佛。
  許清宵捏三法印,道出佛法真諦。
  引來真佛顯世,為他加持無量佛法。
  “壹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便是許清宵對八苦的解決之法。
  壹切的壹切,不過是夢幻泡影,不可過度追求。
  世人要明白,諸法無常,即可脫離苦海,腳下便是彼岸。
  此時此刻。
  壹道更加震驚的聲音響起了。
  “看。”
  “妳們看。”
  “許清宵腦後,出現了佛門智慧輪。”
  隨著這道聲音響起。
  剎那間,無數目光看了過去。
  的的確確。
  許清宵腦後竟然出現佛門智慧輪。
  如彩虹壹般,亦如金色,璀璨無比,壹重壹重,有足足九重智慧輪。
  “這。”
  “這。”
  “這不可能。”
  慧覺神僧身子都顫抖了,這壹幕,讓他感到無與倫比的震撼,比真佛出現還要震撼。
  佛門智慧輪。
  這代表著智慧。
  壹重智慧壹重天。
  四大神僧,也不過是六重佛輪,伽藍神僧是七重。
  許清宵有九重。
  可真正恐怖的不是這個。
  而是,許清宵不是佛修。
  他體內沒有壹點佛法。
  他們是修練佛門之法,凝聚出來的,許清宵的智慧佛輪。
  兩者的區別,相差十萬八千裏。
  而且九重代表著是正覺。
  許清宵是佛陀正覺。
  這壹刻。
  大魏京都中,壹朵朵金蓮,從地面湧出,壹片片花朵,自天穹灑落。
  西洲當中。
  伽藍神僧徹底楞住了,並不是因為這智慧佛輪,而是三法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