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從改變開始

壹白化貝

都市生活

“宿主需重新參加高考,達到必要性的擇優錄取!”   “我書都賣了,妳讓我復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零二章 可妳怎麽就知道,支持沒有反對多呢?

學霸從改變開始 by 壹白化貝

2024-5-18 18:13

  這個消息對於陳舟來說,多少還是有壹些突然的。
  雖然楊院長先前問那些問題時,陳舟就已經大致猜到了,他想要說什麽。
  可當這個猜測,從楊院長的口中說出來,變成現實時。
  陳舟的感覺,就變得不太壹樣了。
  “楊院長,妳是怎麽知道的?”
  聽到這個問題,楊院長神秘壹笑道:“這個我暫時不能告訴妳,但是我能保證,這個消息的可靠性。”
  頓了頓,楊院長看著終於產生了表情變化的陳舟,不由得的打趣道:“還以為妳對院士也無感呢?怎麽樣?這個消息,還是使妳產生了壹些波動的吧?”
  陳舟看了楊院長壹眼,輕聲笑道:“這不是很正常的嗎?誰聽到好消息,能不高興啊?”
  “好像妳說的也對……”楊院長看著陳舟,轉而說道,“不過不管怎麽說,20出頭的院士,可謂是打破了華國的記錄了,絕對的前無古人!就連我,都有些羨慕妳了,我這物院的副院長,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夠得上院士的資格……”
  雖然楊院長口中,對這件事保持著,十分樂觀的態度。
  但是在陳舟看來,院士增選這件事,可能遠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
  於陳舟而言,如果單純的,從學術成就的角度出發。
  那他是有著絕對的資格,去競選華國科學院的院士名額的。
  不管是數學領域,還是物理學領域,他都有足夠的資本。
  可如果是按照華國以往的習慣,還有院士的評選流程來看的話。
  那陳舟,就未必能夠成功當選為院士了。
  雖說華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的規定,是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
  且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華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
  可以被推薦,並當選為華國科學院院士。
  但是,關於每兩年進行的院士增選的流程,相較於章程規定的籠統話語,是更有操作性的。
  首先就是,院士候選人由院士直接推薦,或者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華國科協所屬壹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
  這裏的院士推薦中,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限額不超過兩名。
  而且,必須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才算有效推薦。
  至於學術團體的推薦,則還有各種初選之類的,壹步壹步往上進行。
  這個推薦的“要求”,其實就已經不低了。
  也已經不單單只看學術成就了。
  每位院士只有2個名額,還必須要3名院士或以上,那他們為什麽要推薦妳?
  學術團體也是壹樣,既是團體,必有利益。
  再然後,就是華國科學院各學部的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審和選舉。
  評審好理解,就是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
  這也是最簡單的壹步。
  畢竟,能夠成為候選人的人,基本上很難在這壹關敗下陣來。
  只有最後壹步的選舉。
  選舉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差額比例在百分之四十。
  並且要求,華國科學院各學部參與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需要超過本學部院士人數的二分之壹。
  然後,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
  按照各學部應選名額,根據得票數,依次當選,直到滿額。
  這個選舉,其實就和前面的推薦,是壹個道理了。
  不管是候選人推薦,還是投票選舉,每個人都是帶有主觀性的。
  可考慮的因素,那就太多了。
  如果是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條件下,那更多的人,當然更願意,將自己珍貴的推薦名額,還有寶貴的選舉票,投給自己所熟知的人了?
  就像經常在華國引起爭議的,獲得華國第壹枚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先生。
  為什麽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她,卻2兩次落選華國科學院院士?
  事實上,遠不止屠先生,像是袁老先生,其實也經歷過這樣的對待。
  他們都是那種,不願和研究之外的,或者專業之外的人,做過多無用交流的人。
  他們是那種專註於科研,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之中的人。
  至於所謂的人情,他們更不願意在上面多做文章。
  他們有著研究者的本性,有壹說壹,不避諱,不拐彎抹角。
  當然,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他們這樣的科學家,實際上會得罪壹些人。
  從無形中,增加他們進入到院士行列的難度。
  袁老先生便是直到雜交水稻成功推廣後,過了近20年,才當選為華國工程院院士的。
  所以,盡管陳舟看到楊院長十分的樂觀,但他卻對這件事,有些存疑。
  以至於,他並沒有太大的欲望,去參加明年的院士增選。
  收起思緒,陳舟稍微組織了壹下語言,對楊院長說道:“其實嘛,院士只是壹種榮譽。有了院士的頭銜,固然更值得人尊重。但沒有院士頭銜的人,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尊重了嗎?”
  “在華國,有很多的科學家,他們都沒有獲得院士的頭銜,但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的工作著,為華國的科研發展,註入了新鮮的活力。”
  “所以,不管他們有沒有院士頭銜,他們的貢獻,也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我們也應該尊重,每壹個在背後默默貢獻的科研人員。”
  “所以,楊院長,院不院士的,其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妳問我的第壹個問題,科研人員的眼裏,應該只有科研成果!”
  楊院長看著義正言辭的陳舟,壹時沒有反應過來。
  這家夥,剛才臉上不才產生了壹絲波動,顯得有些興奮嗎?
  怎麽這被自己壹羨慕,就又來了?
  偏偏這小子的話,自己還沒法反駁。
  畢竟,他說的,都在理啊……
  楊院長只覺得,陳舟那啥的表現,真的是越發的熟練了。
  這不壹小心,又被他給裝到了……
  相比之下,自己剛才的話,簡直就太俗了,俗不可耐……
  “那個,陳舟啊,道理確實是妳說的這麽個道理,但是,在能獲得這項榮譽的前提下,為什麽不去獲取呢?”楊院長轉變了壹個思路。
  “那個,楊院長,我明白妳的意思。這不,我還是太年輕了嘛,我覺得這件事,咱們燕大是不是再考慮考慮?要不,換個人?”陳舟也轉變了壹個思路。
  楊院長有些詫異的看向陳舟:“妳不想參加明年的院士增選?”
  陳舟輕輕點了點頭:“我覺得,還是再等等吧。”
  楊院長十分不解地問道:“為什麽?這可是很多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
  陳舟回道:“正是因為這是很多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所以我才想再等等。”
  楊院長聽到這話,忽然楞了壹下。
  他大概明白陳舟的想法了。
  “妳是覺得,妳才剛回國沒多久,這件事有些太快了?再加上,妳的回國,已經給學術界帶來了,許多不壹樣的影響,所以,妳擔心這件事,並不會那麽順利?”
  陳舟並不奇怪楊院長能夠想到這些,畢竟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事。
  他的回國,其實是動了壹些人的蛋糕的。
  也有很多人,並不歡迎他回來。
  難保明年的院士增選,這些人不會聯合起來,給陳舟使絆子。
  再加上,院士增選的評選流程,這其實是很容易操作的壹件事。
  除非有人幹預……
  見陳舟沒有說話,楊院長自知自己說對了。
  他想了想,對陳舟說道:“其實,這些幹擾因素,確實存在,而且是不容忽視的。我也可以給妳透露個消息,學術界的某些人,確實在抱團。”
  “但是,妳不能因為這些,就退縮了呀?身為國家承認的,青年人才的旗幟,妳要後退嗎?”
  陳舟微微壹怔,他沒有想到楊院長,會說出這番話來。
  雖然他知道,楊院長說這些,可能並不全是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的。
  但是不管怎樣,楊院長最後壹句話,說的很對。
  他是青年人才的旗幟,他不能後退。
  即使是被推著前進,他也沒有停下腳步的理由。
  “楊院長,那……”陳舟微微沈吟,這壹瞬間,他想了很多,但他還是說道,“我需要做哪些準備?”
  聽到這話,楊院長卻是露出了壹絲促狹的表情,他輕聲笑道:“妳只需要做好妳自己的研究就行,經得住他們的檢查。還有壹點,妳是不是忘了今年是什麽年?”
  聽到楊院長的前半句話時,陳舟覺得,就這麽簡單?這不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嗎?
  而聽到楊院長的後半句話時,陳舟頓時又有些迷糊了。
  他疑惑的問道:“今年是什麽年?”
  楊院長說道:“看來,妳果然還是適合咱們物理系呀,別去研究什麽數學了。今年不就是妳們數學界的大年份嗎?還有4個多月的時間,不就要舉辦國際數學家大會了嗎?妳不得去拿個菲爾茲獎回來?”
  聞言,陳舟立馬反應了過來。
  楊院長的意思,他也明白了過來。
  而且陳舟覺得,拿個菲爾茲獎回來,貌似比那前半句的,做好自己的研究,還要簡單壹些?
  同時,陳舟也明白了,燕大推薦他進行院士增選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諾貝爾獎加菲爾茲獎。
  這樣的雙獎大佬,華國從未有過。
  想通這些的陳舟,臉上的表情,不由得壹松。
  先前的他,只顧著去想院士增選的流程,倒是把菲爾茲獎這件事,給搞忘了。
  別的不說,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雙獎加持,至少能夠讓他立於不敗之地。
  那樣的話,楊院長口中的那些抱團之人,也就不敢明目張膽的來。
  除非他們真的鐵了心,用票數來壓倒陳舟。
  可真要那樣的話,明年的院士增選,恐怕會產生壹系列的影響。
  “想通了?”
  楊院長壹直在看著陳舟,當他臉上表情放松的那壹刻,楊院長就知道陳舟想通了。
  “嗯,大概想通了。”
  陳舟點了點頭,輕聲說道。
  “大概?”楊院長有些訝異的問道。
  “嗯,只是大概……”陳舟解釋道,“我覺得,還是沒那麽順利吧……”
  楊院長沈思了壹下,旋即笑道:“行啦,妳就別想那麽多了,這也不是妳的性格,妳呀,就適合壹直往前走。用妳的行動,去證明妳自己!”
  陳舟看向楊院長,輕聲笑了笑,卻並沒有多說什麽。
  見此,楊院長也不再多說,只是在丟下壹句話後,便離開了陳舟的辦公室。
  而陳舟,卻因為這句話,完全明白了過來。
  楊院長說的是:“華國的學術界,已經因妳而發生了改變,那妳就更不應該停下來,在妳的背後,註定有支持,也有反對,可妳怎麽就知道,支持沒有反對多呢?”
  ……
  在楊院長離開之後,陳舟則是就在辦公室裏,檢索起了文獻資料。
  開始為楊-米爾斯方程和規範場論的研究,做著準備。
  同時,也為這次打開的新物理之門,做壹些後續的準備。
  這壹次,陳舟倒不會像先前那樣,輕易的改變研究內容,輕易的放棄這好不容易打開的新物理之門。
  時間,就在這種有規律的生活和研究之中,慢慢朝前走著。
  與此同時,陳舟他們結束實驗的消息,已經快速傳播了開來。
  只不過,誰也不清楚,這壹次實驗的具體情況。
  即使大部分人,都認為陳舟的實驗成功了。
  可畢竟是打開新物理之門的實驗,他們也不能百分百確定,這個實驗真的就成功了。
  也因此,所有人都在等著,也都在期待著,陳舟這次實驗結果的公布。
  不管是大大小小的物理學領域的學者,還是國內外各大高能物理研究機構。
  都在眼巴巴的望著陳舟,等待著最終的消息。
  就連米國著名的脫口秀節目,也請來了某著名高校的物理系教授,對這件事進行點評。
  本來脫口秀節目,都是有著預先彩排好的劇本的。
  但可惜的是,這位教授好像沒按劇本來。
  盡管節目主持人多番暗示,可這位教授,還是真實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覺得就陳舟的論文來看,這次的實驗,多半是能夠成功的。
  唯壹的不確定因素,就是這個實驗的程度,能夠做到哪裏。
  是能夠完全打開新物理之門,還是只能半開。
  這兩種結果,可是完全不壹樣的。
  甚至於可能影響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名字。
  當然,在這其中的陳舟的名字,註定無人可以撼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