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從改變開始

壹白化貝

都市生活

“宿主需重新參加高考,達到必要性的擇優錄取!”   “我書都賣了,妳讓我復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壹十四章 遊學伊始

學霸從改變開始 by 壹白化貝

2024-5-18 18:12

  望著顯示屏上,這突然出現的“0/⑩”。
  陳舟陷入了迷茫之中。
  這是系統裏從未出現過的內容。
  陳舟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猜測這些符號的含義。
  “被圈起來的10,是更大還是更小了?如果按照論文裏的序號排列的話,應該是小了……”
  就在陳舟胡亂猜測時,系統的提示音隨之到來。
  “特殊說明:鑒於宿主數學學科已達到Lv8,故正式開啟滿級升級模式。”
  “滿級升級模式規則如下:”
  “1、凡壹門學科達到Lv8等級,該學科即開啟滿級升級模式(語言學除外);”
  “2、滿級升級模式開啟,原有屬性經驗值將不可用,開啟學科將有新的升級條件;”
  “3、滿級升級模式開啟後,對應學科任務,將自動轉換為滿級升級任務,具體請查看任務詳情。”
  “恭喜宿主,在成為學霸的道路上,終於登上了壹個新的臺階!請宿主再接再厲!”
  在最後鼓勵了陳舟壹句之後,系統的提示音便消失了。
  但這沙雕系統所提升的內容,卻是令陳舟既疑惑,又驚訝。
  他沒想到,這個系統還會根據等級的不同,開啟不同的模式。
  他也沒想到,這最後通往Lv9滿級的道路上,居然有壹個滿級升級模式。
  這是最令他驚訝的。
  顯示屏上,陳舟的個人信息已經暫時隱去,取而代之的正是系統提示的內容。
  陳舟來回觀看了好幾遍,直到這些內容消失。
  “這意思就是,以後每壹個學科升到Lv8之後,都會開啟滿級升級模式,除了語言學……”
  “然後這個滿級升級模式,就是針對每個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要求……”
  “再加上滿級模式開啟後,對應學科任務的轉換……”
  陳舟在腦海裏不斷地解讀著這個規則,嘴裏也不停的嘀嘀咕咕著。
  “換句話說,就是數學升到Lv8等級之後,將不再采用原來的自然科學經驗值進行升級了?而數學課題所獲得的任務獎勵,也不再是自然科學經驗值了?”
  想到這,陳舟頓時看向“數學”那壹欄的“0/⑩”。
  又掃了壹眼其它的學科,確實都沒有變化。
  只有數學在升到Lv8之後,發生了改變。
  “看看任務欄,應該就知道了……”
  這樣想著的陳舟,視線持續下移,最終定格在不斷閃爍的“任務欄”上。
  伸手,點擊“任務欄”按鈕,陳舟進入了任務模板界面。
  和前面數次完成任務後,重新刷新的任務不同。
  這次,不只是完成的任務,刷新出了新任務。
  原本為了數學學科服務的任務1,也發生了改變。
  雖然任務的內容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任務1模塊的界面和任務的獎勵,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原本都是普通的任務界面,就像遊戲裏領取任務後的界面壹樣。
  但是現在,任務2和任務3還是那個樣子,任務1卻蒙上了壹層淡金色的光。
  這層淡金色的光,就繞著任務1的區域,照亮著任務1裏的內容。
  “丫的,這就是滿級升級任務嗎?把普通任務,升級成了‘金色傳說’任務?”
  陳舟雖然覺得這個界面有些花裏胡哨的,但是看著還是挺舒心的。
  “任務獎勵的話……我擦?逗我呢?不低於哥德巴赫猜想等級的數學課題?”
  陳舟看著那被壹層淡金色光暈捕捉的任務獎勵,不由得爆了出口。
  他終於明白那個“0/⑩”裏面的“0”和“⑩”是什麽意思了。
  “0”代表完成的課題數量!
  “⑩”代表所需完成的課題數量!
  而這個課題的難度,必須要不低於哥德巴赫猜想!
  也就是說,陳舟必須要完成10個哥德巴赫猜想這壹級別的數學課題,才能將數學從Lv8升級到Lv9!
  這任務,不可謂不艱難!
  “系統,妳是不是在逗我呢?千禧難題,壹共也就7個,妳這未免也太強人所難了吧?”
  陳舟忍不住再次吐槽道。
  和以往壹樣,系統沒有任何回應。
  又看了看這發生改變,被淡金色光芒籠罩的任務1。
  陳舟很是有些憂郁。
  “還10個哥猜這壹級別的課題,妳咋不幹脆說黎曼猜想呢?”
  說完之後,突然想到什麽的陳舟,又趕緊說道:“哥猜這壹等級,就哥猜這壹等級吧,我努力,我努力還不行嘛……”
  說完之後,見系統仍舊沒有回應,陳舟才悄悄松了口氣。
  他倒也不是怕別的,就怕這沙雕系統壹根筋,別有什麽隱藏指令之類的。
  壹聽他說黎曼猜想,就真給他改了任務,換成10個黎曼猜想級別的課題。
  那可就真的好玩了……
  “壹個課題,代表壹個①,數學想升到Lv9滿級,看來是繞不過10個①了……”
  陳舟覺得這沙雕系統大概是想讓他壹個人完成半個世紀,乃至壹個世紀的數學研究。
  就連他的那張數學藍圖,也未必頂得住這壹任務的要求。
  但對於陳舟而言,他也很想看看Lv9的風采。
  思索了片刻,陳舟順著這壹任務的目的,大致理了理可能的數學難題。
  便放下對這壹“金色傳說”任務的糾結,轉而看向新刷新的任務2。
  “2、脫胎於理論,綻放於未來的材料之美!”
  “任務描述:宿主以絕對的完美之姿,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求學生涯!兩篇頂級研究成果,足以載入數學和物理學的史冊!”
  “在膠球實驗課題的研究中,相信宿主也發現了壹些不壹樣的地方。那麽,既然有著創新之心,也有著探索未知的欲望,何不趁機抓住這壹點不同,尋找那背後的材料?”
  “請宿主抓住那已經露出些許容貌的創新靈感,對粒子探測器的相關材料,進行深入的研究!”
  “任務獎勵:根據宿主在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學術成果,進行綜合考量,獎勵自然科學經驗值和應用科學經驗值。”
  “註意:任務2的時間,不做限制要求,但請宿主珍惜時間,及早完成!”
  雖然任務2依舊是樸素的白板任務,也脫離了原本本科到研究生的生涯規劃。
  但是,任務2的內容,卻是令陳舟眼前壹亮。
  陳舟意識到,系統隨著他身份的不斷轉變,也在不斷地調整任務內容。
  完成了求學生涯的他,也終止了這壹求學類的任務。
  轉而開始出現的是和數學物理學並列的學科類任務。
  而且這類任務,所抓住的是他在之前課題中,靈感迸發的關鍵。
  促使他去深入研究這其中的價值。
  陳舟覺得這壹點,是真的挺不錯的。
  陳舟默默看了看任務模板界面的三個任務,分別主導的是數學、化學、物理學。
  嘴角露出壹絲微笑,陳舟嘀咕了壹句:“求學生涯的結束,也意味著我學術生涯的真正開始!”
  這次任務的完成,也算是陳舟的壹次轉變,身份的轉變,以及未來的轉變。
  沒在系統空間再多逗留,陳舟直接退出了系統空間。
  看了眼書桌上梳理課題方向的草稿紙,陳舟重新拿起筆,開始仔細規劃。
  數學的藍圖,被陳舟拓寬了邊界。
  這是為了他那只差壹級,卻橫亙著10個哥德巴赫猜想級別難題的數學滿級。
  此外,關於任務2和任務3的規劃,陳舟打算在遊學開始之後,再視情況而定。
  畢竟,任務3需要他加入課題組才行……
  在陳舟和弗裏德曼準備著學術交流事宜時,物理學界也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隨著諾貝爾物理學家獎的評獎工作的開始。
  引力波的發現者,雷納·韋斯的名字,也開始再壹次頻繁出現在新聞之中。
  如果說去年因為時間問題,韋斯教授沒有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話。
  那今年的他,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將要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他的呼聲,可以說是所有候選人中最高的。
  當然,引力波的發現,肯定不止雷納·韋斯壹個人的功勞。
  加州理工的基普·S·索恩和巴裏·巴裏什,在LIGO發現引力波這壹事實上,同樣有著決定性的貢獻。
  尤其是基普·S·索恩,更是當今世界上研究廣義相對論下的天體物理學領域的領導者之壹。
  也因此,壹個引力波的發現,促成了三位諾獎熱門候選人。
  此外,還具有諾貝爾物理學獎競爭資格的,就只有粒子物理學界的大發現——SLAC的膠球實驗了。
  膠球相關聯的人,自然就是陳舟了。
  作為SLAC最後的對撞機實驗計劃的“真正主導者”,陳舟在膠球的發現壹事上,有著巨大的貢獻。
  在之前SLAC的那場報告會之後,有壹些研究人員開始披露膠球實驗的部分細節。
  這時,物理學界乃至整個世界,才真正意識到,陳舟在膠球實驗中,到底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
  更有不少物理學家直言,是陳舟以壹人之力,為整個物理學界,找到了傳說中的膠球!
  故而,在引力波成為大熱的當下,膠球成為了唯壹的競爭者。
  而陳舟,儼然成為了,除雷納·韋斯之外的,諾獎第二熱門候選人。
  陳舟的獲獎熱度,甚至比基普·S·索恩和巴裏·巴裏什還要高上壹些。
  關於陳舟能否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話題,也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這裏面,有壹個觀點其實蠻有意思的。
  就是,有些人覺得陳舟已經足夠幸運了,在21歲的年紀,便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解決了膠球實驗的理論難題,發現了膠球。
  他應該可以等壹等,讓那些也有著足夠貢獻的人,先拿壹屆諾貝爾物理學獎。
  畢竟,陳舟的年紀足夠小,就算下壹屆再拿也壹樣。
  只不過,這壹觀點壹出來,就立馬收到了大量的評論。
  有人列舉了每年諾獎得主的年齡,以及他們的獲獎理由,再據此推算每位獲獎者等待的年月。
  也有人壹上來就懟了回去,諾獎評的是能力,而不是年齡。
  事實上,每年排隊諾獎的人,遠不止LIGO的三位教授。
  其後,有著許多在多年前就發表了壹定份量的研究論文,卻始終排不上的人。
  而諾獎,也從來沒有說,年齡小,就應該等的說法。
  壹切,終歸還是憑實力。
  網上的討論固然熱鬧,物理學界的議論,也固然精彩。
  但真正頭疼的,卻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委員會。
  此時,瑞典的皇家科學院裏。
  “卡羅爾教授,能告訴我妳最終的決定是什麽嗎?”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委員會辦公室內,委員會成員納爾多·帕克教授,頗為頭疼地問道。
  本來,按照諾貝爾獎的評選流程,各諾貝爾委員會都會在每年9月前,發出征求提名推薦書,要求提名人在次年2月1日前,送回推薦候選人名單及其成就說明等資料和推薦意見。
  然後各委員會就會開庭詳細審議,在6月1日前,依據反饋的推薦信息,提出推薦名單。
  再委托專家調查,審閱調查報告,認真討論評比,嚴格篩選名單。
  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也就表明了,諾貝爾獎候選人的篩選,是在2月1日前,就有了大致範圍的。
  新壹屆的諾貝爾獎,也將在2月1日前反饋回來的名單中,進行評選。
  而陳舟和膠球實驗,卻是在2月1日後的。
  偏偏膠球的發現還是粒子物理學界,極為重要的壹件事。
  更偏偏,陳舟還是幾乎以壹己之力,帶領SLAC發現的膠球。
  那這個成就和這個貢獻度,自然地,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們,就不能忽視了。
  再加上,在陳舟發現膠球之後,評獎委員會連續地開始收到關於陳舟的推薦信。
  他們更不能放任不管,等到明年了。
  因此,本來已經有了大概名單想法的評獎委員會成員們,又得頭疼的考慮,該不該讓陳舟拿獎。
  “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膠球的發現,值得壹枚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牌!”被稱為卡羅爾的人,認真的說道。
  聞言,納爾多·帕克教授看了卡羅爾壹眼,沒有說話。
  ……
  在物理學界如火如荼的討論諾獎歸屬時,陳舟也終於和弗裏德曼教授,確定了學術交流的行程。
  他們的第壹站便是歐洲的CERN。
  對陳舟而言,畢業之後的遊學計劃,也算是正式開始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