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四十二章 棋子
梟臣 by 更俗
2023-4-22 11:45
丁知儒陪同余心源、孫敬軒、陳華文進了硤石山大營,董原這邊也是設宴相待,宴過以天色不早為名,先安排余心源、孫敬軒、陳華文他們在營中休息。
這安排的住處,余心源在東邊,孫敬軒、陳華文在西邊,隔開來,並不在壹處。
孫敬軒、陳華文自然心安,只要董原不是拒而不見,拖三五天再談正事都沒有什麽大問題。余心源心思就難安定的,嶽冷秋在池州已經表態,淮西就是他們所能捉住的最後壹根稻草。
相比較嶽冷秋,淮西更有跟淮東抗衡的實力。
淮西兵馬有十萬之眾,經營濠泗、渦陽、壽州、信陽等地也有經年。陶春守渦陽,也是淮西在淮河北岸最重要的軍事據點,為防止燕虜兵馬長期圍城,渦陽城的糧秣儲備壹直都維持在半年以上。即使淮東下辣手切斷了淮西的糧秣,淮西兵馬硬撐上三五個月不會出大亂子。
但淮西諸人犯得著跟淮東翻臉將自家逼入置死地而後生的境地嗎?
硤石山本有山廟,軍營也是依山廟改建,此時宛如山城。軍營裏沒那麽寬敞,也沒有那麽舒適,余心源所宿的獨舍四壁空蕩蕩,屋面也是茅草覆頂,聽著在河面,山壁間回旋的大風,讓人擔心屋頂什麽時間給掀走。屋裏倒是燒了火盆,木炭在銅盆裏燒得嗞嗞而熱,余心源感覺不到絲毫的暖意。北面有扇小窗,打開能看到山壁下的淮河,夜色之下的淮河仿佛黑色,閃光粼光的緞帶,有濤聲混雜在風聲中傳來。
門外有人走動,隨行北上的隨扈先推門進來,稟告道:“楚王爺過來了……”
幾近絕望的余心源,聽到楚王元翰成這時來訪,無啻於溺水時撈到壹根稻草,只當事情還有壹線轉機,當即欣喜若狂,往外走去。見楚王元翰成立在中庭裏,連連作揖,說道:“楚王爺真是客氣,有什麽事召喚壹聲,心源過去便是……”
元翰成笑道:“余大人客氣了。”拱手回揖,攙著余心源手臂往屋裏走。
“心源在壽州也停留了好些天,皇上在居巢也兩度遣人來問音信。”余心源也顧不得儀態跟試探,進屋就直奔主題,說道:“孫陳二人,雖攜糧秣而來,但與淮東謀,無異與虎謀皮,楚王爺您老在徐州,也沒有吃淮東的虧,這次可要拿捏得住啊!”
元翰成讓余心源在火盆前坐下來,示意余的隨扈出去好方便他們說話。
“余大人,本王且問妳,淮東攜太後旨意,在江寧另立新帝,廬州當如何處之?淮西當如何處之?”元翰成問道。
余心源微微壹怔,繼而說道:“只要淮西擁護皇上,淮東必不敢冒天下之大韙!”
元翰成搖頭苦笑,說道:“這沒有什麽必敢跟必不敢的,皇上要是不肯回江寧,淮東奉太後在江寧另立新帝,幾乎是壹定的。余大人若有余策,本王可以請董大人過來壹起談,要是余大人只會說這些話,本王也就只能陪余大人多飲幾杯酒。”
余心源惶然道:“楚王爺啊,您老是宗室巨擘,難道就忍心看權臣欺淩帝室?”
“非是忍心,而是形勢如此。”元翰成說道:“說這些話,本王的心情並不好受,要說忠心,劉大人、董大人,哪壹個不是對皇上忠心耿耿,但江南江北陷入決裂,淮西受兩面夾擊,怕是連三個月都撐不過去。皇上下了份罪己詔,回江寧去,雖說不那麽體面,但總要好過當亡國之君啊……”
“楚王爺就敢說林縛此子沒有異誌?”余心源問道。
“余大人,妳且聽我置腹之言。”余心源說道:“形勢如此,飲鴆止渴也是情非得已,更何況內外皆有大臣對皇上忠心不改,彭城公多少也會收斂壹些。眼下所缺的,恰恰是時間。嶽督在池州,全無根基,淮西這邊糧秣還要依仗南面,荊湖、湘潭那邊壹時間也受制於長樂匪跟奢叛,難有大作為。假以時日,嶽督在池州穩住腳跟,淮西兵馬能以壽濠等地豐衣足食,長樂匪與奢叛盡除,淮東還能猖狂其誌否?倘若皇上此時不能屈其誌,即便嶽督與我等皆忠心不改,又會是什麽局面?池州糧秣暫時還依賴於東陽府供應,斷糧,嶽督便無法在池州維持三萬兵馬。說到底,嶽督縱奢叛過境,也是要在這時增加皇上的籌碼啊!淮西所面臨的局面,余大人又不是不知……”
余心源枯坐在那裏,心間茫然,他本是要勸淮西諸人對抗淮東,沒想到淮西諸人倒要反過來勸他……
看余心源失魂失魄的坐在那裏,元翰成也是同病生憐,淮西諸人被迫選擇妥協,自然沒有絲毫得意之處,也都是喪家之犬。
元翰成見余心源枯坐無語,繼續說道:“淮東若想持朝政,也非能壹蹴而就。即使太後與魯王此時願給淮東所用,但終究也是會維護宗室,關鍵是要皇上能夠回去……”
余心源心雖冷如爐灰,但腦子還在轉,元翰成所言確實是理。
元翰成苦口婆心地說道:“余大人或許不忿太後、魯王給淮東所用,但這根子從寧魯之爭時就埋下。太後為淮東所用,說到底是爭大義名份,爭的是帝權,是宗室之間的分裂,不得不給淮東所利用……這壹爭,朝野就難免分裂成帝黨跟後黨。沈戎隨太後進了江寧,嶽督也向萬壽宮遞請罪折子,南陽的梁成沖,前永昌候元歸政,河中府的梁成翼,他們並無向淮東屈從之意,只是心向著太後。倘若皇上在居巢不願歸,南北分裂,各擁壹帝,這就迫使維揚府,南陽以及嶽督的江州軍跟淮東站在壹條陣線上,壹起對廬州,對淮西下手……但只要皇上去了江寧,雖說會屈了皇上,但宗室的分裂就不再存在,形勢也不會叫嶽督、沈戎、梁家兄弟與我等淮西諸人在皇上跟太後之間再去做什麽艱難的選擇。帝黨與後黨唯有擰成壹股繩子,才有可能對抗淮東啊!”
余心源的心思也給元翰成漸漸說活絡,眼睛裏多些生氣,擡頭看向元翰成,想看著元翰成的眼睛有幾成真,有幾成假。
“余大人,妳說本王所言在不在理?”元翰成問道。
“那梁家也有人在壽州?”余心源問道。
“董原去渦陽巡營,返回之前巡淮去,在信陽與元侯爺見過面。”元翰成也坦誠告之董原曾與元歸政見面之事。
這風光真是輪流轉,當初梁成沖率梁家殘部去南陽,淮東支持梁成沖在南陽立足,就有牽制淮西的用意在內,這轉頭來,南陽又跟淮西跑壹起去了。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翻雲覆雨,比起這外藩的帥臣還有所不如啊!
確實,永興帝壹旦還朝回江寧,必然受制於太後,宗室之間的分裂就不復存在,相比較於淮東,南陽必然會選擇跟淮西站在同壹條陣線。
原來董原他們早就將算盤打好,眼下要同淮東壹起來逼迫皇上還朝!嶽冷秋不過是先走出壹步。
確實,嶽冷秋,梁氏兄弟以及淮西諸人都還有選擇,都還有跟淮東討價還價的本錢,但是他就只有垂死掙紮的余地了。
元翰成窺著余心源的臉色,揣摩其心,說道:“董大人,劉大人都也說了,徽州之敗,謝朝忠作為統兵之將,罪責自然難免,不過皇上也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倒是余大人壹心為朝廷,即便言語有失,但非多大的過失,董大人,劉大人都願替余大人求情,請太後她老人家網開壹面……”
余心源眼睛壹亮,元翰成這是開出條件給他。但他也明白,淮西保他的前提就是他要聽從淮西的安排,在勸帝歸都時為淮西謀取最大的利益。
余心源此時也沒有太多的奢求,隨帝歸都,還想保持之前的權位是不可能的,即使官位不同,也會給架空,但在辟僵給奢家俘獲之際,他至少還想保存余家不給抄家滅族。
說起來,徽州兵敗,他即使要擔責,也不是抄家滅族的罪。但跟淮東沒有談妥之前,余心源真不敢回江寧去!誰知道淮東跟太後要利用徽州兵敗跟棄都事清洗多少人?
“多謝王爺厚愛。”事關身家性命,余心源也顧不得儀態,站起來揖禮道:“但有心源難為之處,敬請王爺吩咐!”
元翰成心裏稍松壹口氣,看來余心源到底是關心自家性命,那這壹切就都好辦。
江寧那邊已遣劉直到廬州迎駕,真要順利將皇上從廬州迎回江寧,劉直必然要分化、拉攏隨帝西逃的官員。淮東會進行大清洗,但就眼前的形勢來看,淮東也不可能搞得血淋淋的。實際上,要保余心源的性命,不能算什麽條件。
但事情關己就亂,涉及到自家性命,余心源就難以保持理智的去考慮問題。有了淮西保障,甚至在孫敬軒、陳華文在壽州之際,就談妥這個條件,余心源才能安心回到皇上身邊去。
有了這層保障,余心源的心思才活絡起來,也能漸漸明白楚王元翰成代表淮西諸人過來的意圖——此時跟淮東激烈的對抗,只會雞飛蛋打,要亡也是淮西先亡。退而求其次,利用淮東迫切迎皇上還朝的機會,爭取更多的有利條件,以及與池州、南陽,甚至荊湖、湘潭進行更密切的聯合,才符合淮西的利益。這時候淮西已經將皇上看成要利用的棋子,而不是去保皇上,但是淮西也不能直接控制皇上、想要利用皇上為淮西爭取更多,更直接的利益,眼下就沒有比余心源更合適的人選了。
想到這點,余心源就不僅僅再只是想保住身家性命了。淮東必然也不想在皇上還朝壹事再節外生枝,想到這裏,余心源暗自想,或許明日該跟孫敬軒、陳華文談壹談?
卷十 權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