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四百壹十六章 不知所在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就是因為陳介祺是神壹般的存在,他留下的拓片,才會被世人廣泛認同。
  既然拓片沒問題,那麽跟拓片不同的兮甲盤就有問題了。
  而兮甲盤由於早在南宋就入藏宮廷,因此,從宋之後的歷代,就都有仿品出現。
  因此,如今我們判定西泠這件兮甲盤是否可靠到代,除了判別其自身的時代特征和工藝之外,壹個最直接的佐證,便是和陳介祺的銘文拓片相比對了。
  為什麽說陳介祺留下的拓片保真,除了之前說的那些原因,還有就是因為兮甲盤到此的流傳,十分有序,而且明了!
  這裏還有其他佐證,比如與陳介祺同時代的金石名家吳式芬(1796-1856)《攈古錄金文》壹書,則是最早收錄兮甲盤銘文的著作。
  但吳式芬在釋讀全文後寫:“未觀其器,不知足有缺否……陳壽卿說三足並坐俱缺,即困學齋器也。”
  而吳式芬在他另壹部《攈古錄》中,則更為詳細的記載道:“直隸清河道庫藏器,齊魯濰縣陳氏得之都市,器高三寸五分,口徑壹尺三寸五分,下半缺。”
  吳式芬的《攈古錄》初稿,作於鹹豐三年(1853年)。
  因此,基本可以得出結論,陳介祺收藏兮甲盤的時間,大約就在道光末年到鹹豐初年期間。
  陳介祺去世後,陳氏後人並沒有能夠守住其壹生的收藏體系,壹代傳奇的畢生收藏散落各方,這件兮甲盤便從此不知所蹤。
  但在民國三十年(1941年),近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容庚(1894-1983)在《商周彜器通考》中,刊載了兮甲盤的黑白照片,成為了壹代國寶最早的可靠影像記錄。
  民國至解放後,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都對兮甲盤的銘文,進行了細致的考證。
  但是從他們所留下的文字看,都只是從銘文拓片入手進行的研究,而並沒有見過其實物。
  如陳夢家在建國初撰寫《西周銅器斷代》時,便稱兮甲盤已“不知所在”。
  如果不是眼前的這件,陳文哲怎麽也看不出它假在了哪裏,他怎麽也不會想到兮甲盤的傳承。
  這麽壹推理,問題還是處在民國之後,也就是陳介祺老先生亡故之後。
  看著眼前的青銅盤,陳文哲陷入了沈思。
  兮甲盤那麽有名,而且出世那麽早,作偽的肯定不少。
  不說別人,有鄭宇他們提示,他都有想法復制壹批青銅器重寶。
  像是那些青銅牛,還有青銅盤,甚至是青銅鼎,他可都有興趣。
  所以,作偽壹件名揚四海的大盤,歷代壹來的仿作高手,肯定沒有少仿制。
  而其中仿制的好不好先不說,最有名的肯定是之前說的那兩件偽器。
  鑒定壹件文物,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跟真品做對比。
  兮甲盤沒有真品,那麽有考證正確的拓片,也是好的。
  現在陳文哲想要找出眼前這件兮甲盤的破綻,那就壹定要了解,歷代以來的偽作都是什麽樣子,什麽等級的作品。
  首先對比的,肯定就是,霓虹和香江博物館藏的兮甲盤。
  前面陳文哲了解過,兮甲盤由於太過於有名,歷朝歷代仿品極多。
  而西泠春拍上的這件兮甲盤,除了其本身的時代特征以外,其銘文和陳介祺先生所留下的原始拓片完全可相比對。
  這成為了它,為西周真品的最直接保障。
  如果真要找贗品,那麽舉出的兩例,就是上述霓虹和香港的兩件有名的兮甲盤偽器。
  可那些仿作,年代都有點早。
  壹件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現的。
  那個時期,有傳聞說霓虹書道博物館收藏有兮甲盤,還留有圈足,但是被認定為民國時期偽造的仿品;
  而八十年代,香江中文大學也收藏到了壹件兮甲盤,根據多位權威專家鑒定,其盤身年代確到西周。
  但是銘文卻是後人偽造,但是用強酸腐蝕而成的銘文,和陳介祺的原始拓本,自然會有明顯的差異。
  根據陳文哲所了解的情況,西泠這件兮甲盤早年曾經流散海外,之後回流國內。
  2014年11月這件兮甲盤,亮相在武市舉行的華夏(北湖)文化藝術品博覽會。
  當時便得到了數位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的壹致認可,後來,它輾轉出現在了西泠春拍之上。
  依靠這些,其實都很難斷定,哪壹件是真品。
  但是看銘文,卻可以斷代,因為銘文不會說謊。
  甚至說,銘文的歷史密碼,才是確定壹件青銅器真偽、價值的關鍵。
  青銅器的銘文,每每包含了最第壹手的重要歷史信息。
  對壹件青銅器的市場附加值,往往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兮甲盤腹內銘文十三行計壹百三十三字,因內有重文四字,故史籍有言其壹百二十九字或壹百三十字的區別。
  陳文哲不是專業的古文字研究者,對於銘文考證屬於外行。
  但是,他讀書多啊!
  幸而近百年來,眾多壹流專家學者,都對這件名器的銘文,進行過反復的研究考證。
  所以,陳文哲只要看這些學者的成果就可以。
  想要鑒定兮甲盤,必然要了解兮甲盤銘文,也必須要知道兮甲盤內銘文記錄的秘密。
  根據了解,陳文哲知道,兮甲盤銘文中,包含了兮甲盤的幾大歷史密碼。
  第壹肯定是器主,典籍對此盤有“伯吉父匜盤”、“兮田盤”、“兮伯盤”、“兮白吉父盤”、“兮甲盤”等名。
  稱謂差異源於先秦姓、氏、名、字的使用。
  在秦漢以前,姓和氏為兩個概念。
  《資治通鑒外紀》雲:“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通誌·氏族略》有言:“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名乃自用,字多是對名的補充解釋,互為表裏,故又叫“表字”。
  作為貴族的兮甲,兮是氏,甲是名,字伯吉父。
  王國維《兮甲盤跋》認為:“甲”是天幹的開始,而“吉”也有開始的意思,如月朔為吉月,壹月前八天是初吉。
  銘文前半段,對周王稱自己名,作“兮甲”,後半段記自己做器,故稱字“兮伯吉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