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零八十五章 綠即是藍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0

  真正的孔雀綠釉是壹種以銅為著色劑的低溫色釉。
  起源於宋、元民窯,最早見於宋磁州窯。
  明成化時,景鎮窯燒制成熟。
  燒制方法有二,壹是以素胎直接掛釉燒制,釉面易開片剝落;
  第二種方法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燒成,釉面剝落者少。
  但是由於初期采用坯上直接掛釉,入窯低溫壹次燒成,因此制品較粗,釉面也易開片剝落。
  直至明初建立官窯制度,孔雀綠釉燒制進入嶄新階段。
  燒制工藝說起來也不難,壹般是於成形素胎之上,先施白釉,入窯高溫燒制,再在白釉上罩孔雀綠釉,經二次低溫燒就,釉面呈色亮麗,剝釉者少見。
  當然,這已經是對於工匠技藝要求頗高。
  清人佚名著《南窯筆記》曰:“法藍、法翠二色,舊惟成窯有,翡翠最佳。”
  也就是說,清代之人也認為,孔雀綠釉在明代始燒於成化年間。
  但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時已有燒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續燒造。
  當然,孔雀綠釉頗似孔雀羽毛上的綠色,也印證了藍即是綠,綠即是藍的玄學,而真正的孔雀綠釉,就有這種令人驚艷的美麗!
  在這壹點上,燒制之時就壹定要註意,因為壹個不好,妳燒制孔雀綠,卻燒成了孔雀藍。
  當然,孔雀綠的出現,肯定是因孔雀藍。
  當時燒制孔雀藍瓷器,壹個不小心,卻燒制出了孔雀綠,世事就是這麽離奇。
  孔雀綠釉色有深淺兩種:深者色蔥綠,釉色鮮明艷麗;
  淺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綠。
  若將孔雀綠敷蓋於青花上,則青花色調變黑。
  清代景鎮燒制的孔雀綠釉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它在外觀上有三個重要特征。
  第壹個重要特征是釉色青翠亮麗,在華夏古代陶瓷釉中極為少見。
  華夏古代以銅著色的綠色釉彩品種很多,例如唐三彩、邛崍窯以及沙長窯的綠色釉彩等。
  它們的色調各不相同,但沒有壹個能夠和孔雀綠釉相比。
  有些孔雀綠釉綠中帶藍,有人稱之為“孔雀藍”,壹般認為藍色是鈷的作用,化學分析的結果表明,孔雀藍多數與鈷無關。
  第二個重要特征是釉層清澈,很少氣泡、析晶和未熔釉料。
  例如,在暫得樓展覽會上,展出的清康熙孔雀綠釉帶蓋梅瓶,就是壹例。
  第三個重要特征是釉面密布魚子紋大小的細密開片,很有特色。
  研究古陶瓷的都知道,陶瓷的釉色與很多工藝因素有關。
  說到工藝,裏面涉及到的方面就多了。
  首先是著色劑的種類和濃度,其次是燒成氣氛、燒成溫度和釉層厚度等。
  這些之前陳文哲只是了解,卻不熟悉。
  不過這沒關系,想要學習,只要他想就可以了。
  所以,只是壹瞬間,大量知識,就湧入他的大腦。
  而這壹次,是成體系的湧入他的大腦,讓他學習起來更快,也更加便捷。
  隋侯之珠確實更好用了,它已經能夠根據陳文哲的需求,精準的推送傳承知識。
  就像這壹次,他想要學習孔雀綠釉瓷器的制造工藝,隋侯之珠就精準的推送過來壹批專業對口的信息。
  只是壹瞬間,陳文哲就接收了大量有用之時。
  其中最特別的居然是壹些現代化學分析,這些在古瓷片上也可以得到?
  雖然感覺十分疑惑,但是陳文哲對於這些跟孔雀綠釉相關的知識,沒有壹點拒絕之心,只要隋侯之珠敢給,他就敢學。
  至於這些知識都是哪來的,還真不重要。
  “文明傳承系統,這個名字我都忘了!”
  接收完大量知識傳承,陳文哲笑了起來。
  隋侯之珠外在的體現,或者說剛開始跟他接觸的時候,就是以系統展現在他面前的。
  既然是文明傳承系統,它自然就有這很多文明的傳承?
  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文明傳承,對陳文哲要有幫助。
  著色劑?助溶劑?這些名詞古人肯定是不懂得。
  但是,他們雖然不懂這些名詞,可他們卻絕對知道怎麽用。
  而作為壹個現代人,陳文哲卻十分清楚,助熔劑的化學組成,對著色劑的發色,也有很大影響。
  華夏孔雀綠釉所具有的青翠亮麗的釉色,除了與配方中含有大量二價銅離子有關外,也和大量鉀離子密切有關。
  華夏清代孔雀綠釉,是壹種用硝和石英砂配制而成的含鉀量很高的高堿釉。
  如果用氧化鉛、長石、草木灰或其它助熔劑代替硝,其他條件都不變,無論如何燒不出孔雀綠那樣的色調來。
  沙長窯和邛崍窯的綠色釉彩,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然它們也是二價銅離子著色,但因為它們都不是高堿釉,而且還含有少量乳濁劑二氧化錫和五氧化二磷。
  所以,不可能燒出孔雀綠那樣的色調來。
  波斯和伊拉克地區的孔雀綠釉,氧化鉀含量不高,但氧化鈉含量很高。
  氧化鉀和氧化鈉都屬於堿金屬氧化物,它們的化學性質和分子結構都相當接近,所以對釉色的影響差不多。
  氧化鉀是壹種強烈的助熔劑,如果用量很高,再加上較高的燒成溫度,釉的高溫黏度就會變得很低。
  在這種情況下,釉層中的氣泡就會全部跑掉,石英等顆粒狀釉料,也會全部熔入釉中,使釉達到完全玻化。
  釉的完全玻化,再加上大量二價銅離子的存在,和潔白瓷胎的襯托,其結果是釉色青翠,釉層清澈亮麗,如同翡翠壹樣,十分逗人喜愛。
  這樣用銅元素作為發色劑,得到的就是孔雀綠,而不是孔雀藍。
  所以說,孔雀綠釉的主要著色劑是銅,銅含量都很高。
  這些都是技術關鍵,如果不了解這些,妳絕對燒制不出好的孔雀綠釉瓷器。
  例如宋代磁州窯的孔雀綠釉瓷器,其中銅含量為5.6%,明代法花彩介於3.4~5.2%,清代孔雀綠高達9.0%,揚市出土的波斯陶孔雀綠釉為2.5~3.7%。
  銅含量高,有助於釉色愈加青翠。
  在這裏要特別註意,鐵元素也是瓷器發色的關鍵,如果多了就會有沖突。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