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壹章 種蓮
西遊:開局對弈贏了老君 by 森蘿萬象
2022-6-3 22:38
正所謂“修道先修心”。若心性不佳,即使得到了壹身道術,神通廣大,也只不過是蠻勇,好些的或許有些豪情,能夠路見不平,行俠仗義;若是壹味的只知道宣泄,發泄心中欲望,那便是妖魔了。
但無論如何,若沒有心性,空有力量。最終到底也會沈淪毀滅,或是應劫而死,或是無法過去自己的那壹關。因此,心之壹字,重中之重,乃是壹切道法的基本。
這也是為什麽,蘇尋指點他們,會來到這“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原因。
靈臺方寸是心,斜月三星依然是心。如果楊戩和楊嬋不修心性,強行逆天救母,那麽即使救出了雲華仙子,玉帝也不會容下他們。
楊嬋和楊戩以百家之言修心,悟徹人道。他們天賦奇佳,又有名師指點,日益千裏,很快便已滿腹經綸,法義貫通。日復壹日,不覺已是倏地五六年過去了。
壹日,老者登壇高坐,令兩人與臺下仔細聽聞,只將那天人大道講個出來。
當即:青蓮墜地,飛魚橫天,空中隱現星辰萬億,地上如有華錦百千;細演雙乘教,微明百家言。
說壹會人,講壹會仙,天人配合本如然;大道蕩蕩心莫亂,吾言畢矣勿妄傳。
老者這壹番講道,將那百家妙義,自然造化,都貫徹了起來,三兩句話間,令楊戩和楊嬋如見大道,豁然開朗。不覺便心中暢快,周身更是聚攏造化,氤氳頻生。
這正是:道心開發。
老者講道過後,楊戩和楊嬋,不覺已精神歸攏,驀然回首,與五六年前相比已是天差地別。
楊嬋明悟了黎山老母交給她的人間妙道,講道畢後,竟已五氣朝元,幾通天仙奧妙。
而那楊戩,卻剛好相反,此前獨自領悟的左道術數盡皆忘記,卻如凡人壹般,但神體灌註,凡心雕琢,好似壹塊璞玉,只等待別人往上鐫刻。
兩人皆領悟了老者的妙意,都俯伏在地,恭恭敬敬,誠誠心心地拜了三拜:“多謝老師指點大道!”就連楊嬋,也不例外。
老者這些年來悉心教導,楊嬋雖是黎山老母門下,但也得獲了許多恩慈。雖不說正式拜師,但稱壹聲“老師”,奉幾分禮節,卻還是應該當得。
老者看著兩人,微微點了點頭,道:“五六年過去了,妳二人能夠達到此番程度,卻也讓我有些意料之外。我這些年來所傳的道法,妳二人雖不能完全貫徹,但也應該能領悟壹二。那些道法,乃是天人妙道。既有天造,也有人設。只可惜,以言語講述,未免落了幾分下乘,不能讓妳們看到更深的造化。”
楊戩道:“師父何出此言?五六年的教誨,楊戩今日已然入道。”
老者笑道:“道之壹字,造化之二字,囊括玄機,包羅萬象。人言有窮,非常理可以道之。我今強行講述,只是讓妳們能夠最快的悟徹幾分道理,若說入道,妳二人卻還早得很呢。只希望妳們能夠感悟天地萬象,體悟自我心得。或許,才能夠有幾分入道、創道的可能性。”
楊嬋和楊戩皆深思之。
老者也沒有再說什麽,半晌後,看向楊戩開口道:“徒兒,妳今日有了道心,卻已能夠學習道術。不知,妳想要修什麽道?”
楊戩聞言,道:“但憑尊祖教誨,弟子皆願學之。只是,楊戩雖不求能夠改變世事,卻仍希望救出生母。”
老者輕輕嘆了口氣,說道:“也罷。妳天生便有神體,如今既通法性,又得根源。卻足夠領悟壹個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的變化神通。壹則是要打開桃山,救出生母。二則,也是防備三災九難,渡過那長生災害。”
楊戩大喜,跪倒在地道:“求師父講授於吾!”
老者道:“既如此,我有兩大道法。其壹為太壹道,乃壹元數,反本還原,逆塑混元;其二為大羅道,為萬象數,發散天地,包羅世間。此兩者皆可以證為天仙,成就道果。妳要學哪壹般?”
楊戩仔細思索半晌,道:“弟子不才,只怕容易分心,學不得太多復雜奧妙,便學太壹之道罷。”
老者點了點頭,道:“不錯,妳生性穩重,太壹道法正適合妳。我將演化此道,妳當細細觀之。”
老者說罷,走下瑤臺,來到了楊戩的面前,忽然指地而畫,頓時,地面分裂,壹道溝壑出現在楊戩面前;再壹揮拂塵,溝壑中便有清水註滿。他復又從袖中拿出了壹顆蓮花種子,俯身下去,輕輕地將那蓮花種子埋在溝壑水中,種在了楊戩的面前。
楊戩壹楞,旁邊的楊嬋更是壹怔,不知老者是何作為。
老者卻道:“這,便是那太壹之道。徒兒,妳從今日起,當仔細在這蓮前格知,直至領悟道法,通徹變化為止。”
楊戩聞言,細細沈思。而旁邊的楊嬋則壹副奇怪的模樣,不由得問道:“老師,請恕楊嬋無知。只是,若無口訣修煉,只是單憑觀賞,如何可以成就大道?”
老者看了看楊嬋,微微搖了搖頭,道:“嬋兒。妳天資雖然不凡,但已遇到了黎山聖母,得獲了名師指教。我本意是也希望妳能領悟幾分不言之教的蘊意。但如今看來,卻是無緣。不過這樣也好,黎山聖母神通廣大,日後妳若能從她的門下領悟正果,也自會有壹番福緣。”
聽了老者的話,楊嬋心中頓覺有些失望。原來,卻是因為自己沒有慧根,無法領教老者的太壹大道。不過想了想,楊嬋卻也釋然了。
正如老者所說的壹樣,自己並非是老者的弟子,既沒有拜師,也沒有執有師禮。老者雖不吝教誨,可是卻也不能僭越指教。何況,自己的師父是黎山老母,要學道術,日後有的是機會,便也不在於如今的壹時了。
想通之後,楊嬋心神通明,便也不去觀看那種子了。那種子乃是自己二哥的機緣,若二哥可以領悟,那自己便也就覺得圓滿了。
老者言罷,自轉過身去,回到了屋中,楊嬋則守在楊戩的身邊,等待楊戩領悟。
可是她卻沒想到,楊戩這壹悟,便足足悟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