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之狐

奶瓶戰鬥機

都市生活

這幾天來,阿雅克修城壹直陰雨綿綿,最後竟連大海似乎也被打濕了。下不完的大雨,厚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八章 謠言和國民自衛軍(4)

法蘭西之狐 by 奶瓶戰鬥機

2020-11-29 22:12

  對這個建議,夏爾找不出可以反對的理由。雖然約瑟夫並不是指揮教官,但是在指導大家建造街壘的時候,大家還是感覺到了,壹位在軍事院校教書的教官,在軍事方面的能力,遠遠不是自己這位門外漢能比的。
  “當然沒問題,只要波拿巴先生願意,我們自然是無比的歡迎。”夏爾笑道,“不知道波拿巴先生願不願意幫助我們。”
  “作為社區的壹員,我自然是責無旁貸。不過諸位也知道,我是現役軍人,如果上面有軍令差遣,那我就必須優先考慮軍令。只要不和軍令相違背,我願意盡自己的壹份力量。”約瑟夫回答說。
  “那麽,讓我們大家對波拿巴先生表示感謝吧!”夏爾道。
  就這樣,約瑟夫就成了街區的國民自衛軍的軍事顧問了。接著大家還約定,明天就開始將街區民兵改編成國民自衛軍,並開始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
  不過這個打算幾乎立刻就成了泡影。因為就在這天中午,新的流言出現了。
  這個流言中說蒙馬特爾高地和巴士底獄的大炮已經對準了巴黎市區。忠於國王的軍隊,馬上就要向巴黎發起襲擊了。
  這當然是謠言,但是絕大多數的巴黎市民卻都信以為真。而且這種謠言還沒辦法辟謠。這不僅僅是因為“造謠壹張嘴,辟謠跑斷腿”,更是因為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辟謠是壹種政治錯誤。任何試圖辟謠的人,都會被憤怒的民眾視為“暴君的走狗”。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將這些人掛在路燈桿子上的。
  既然沒人敢於辟謠,這謠言自然就越發的讓人相信。謠言中原本就有的漏洞,也沒人敢提,甚至在傳播中,被人又無聲無息的彌補上。總之,這個謠言讓幾乎所有的巴黎市民都相信了。
  巴黎的市民們在這幾天裏,已經武裝起來了壹部分,尤其是在奪取無人防守的榮軍院之後,從那裏,人們獲得了三萬多支步槍,和十多門大炮。只是榮軍院中只有這些槍械和火炮,卻沒有足夠的火藥。
  於是更新的謠言就又在前面的謠言的基礎上產生出來了,那就是:在巴士底獄中,有大量的火藥。這個謠言倒也“合理”,因為如果國王打算利用巴士底獄的大炮來鎮壓巴黎的反抗,那他們自然就必須在巴士底獄中儲備足夠多的火藥。
  進攻重兵把守的蒙馬特爾高地,對於巴黎的民兵們來說,實在是壹件力不能及的事情。但是相比之下,巴士底獄似乎就要好對付得多了。
  巴士底獄是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的建築,原本是為了防衛巴黎,而在城門外建造的壹座要塞。它有8座高約30米的塔樓,塔樓間由高30米寬3米的城墻連接,到了後來,又在城墻上配了15門大炮;城堡四周則被壹道寬26米深8米的壕溝環繞,壕溝和塞納河相連接,只有壹個吊橋與外界連接。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壹座固若金湯的城堡。
  但是後來,隨著巴黎城市的擴張,原本在城門外的巴士底堡壘成了城市內部的建築,它拱衛巴黎的軍事作用被削弱了。於是作為軍事堡壘的巴士底死亡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作為王權的堡壘的巴士底。
  十四世紀後期,這座堡壘被改成了王家監獄,專門用於關押最為重要的“欽犯”。這些被關押者中,有不少都是政治犯。因此在法國人的心中,這座監獄,幾乎就是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征。
  巴士底獄守備隊壹共有八十二人,七月初,又有三十二名瑞士雇傭軍被調入巴士底獄,以加強防禦。但僅僅從守衛者的人數來說,這裏是不能和蒙馬特爾高地相比的。而且因為缺乏維護,如今巴士底獄旁邊的壕溝已經幹涸了。這就使得這座過去的堡壘的防禦能力進壹步下降了。這就讓那些民兵們更覺得自己應該能打下這座堡壘。
  所以,第二天壹早,人數眾多(到底有多少人沒人知道),組織混亂的武裝民眾開始向著巴士底獄逼近。這個事情自然也讓夏爾整頓街區的國民自衛軍的打算不得不推遲了。
  巴士底獄被數以萬計的武裝的巴黎市民團團圍住了,但是這些只有步槍的武裝市民其實對巴士底獄並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這座堡壘城墻太高,而周圍的壕溝,雖然沒有水了,但還是太寬太深,想要爬過去也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把守巴士底獄的指揮官德·洛內卻不這麽認為。因為看起來高大堅固,堅不可摧的巴士底獄畢竟只是壹座十四世紀的堡壘。它的很多設計和理念,都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了,甚至可以這麽說:“大人,時代變了。”
  巴士底獄高聳的城墻,在十四世紀的環境下,幾乎是不可征服的。但是這種高聳的垂直的城墻,在如今卻已經成為了明顯的弱點。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戰役已經證明,高大而垂直的城墻,在火炮的攻擊下非常容易發生大規模的崩塌。所以此後的堡壘的城墻逐漸變得低矮而厚實,城墻的墻面也變得越來越向內傾斜。這樣就可以避免墻體在炮彈的射擊下大面積崩塌。但是這些改進在巴士底獄身上是看不到的。
  巴士底獄的城墻太高,高達30米,完全垂直,厚度卻只有3米。這樣的城墻,是經受不住大炮的轟擊的。而且因為改為監獄之後,不再有清理射界的要求,所以各種建築物也都建到了巴士底獄的附近,這使得巴士底獄上的守衛者的視線受到了不少遮擋。
  所以德·洛內對於能不能守住這座古老的要塞,是壹點把握都沒有的。
  所以當市民們開始逼近巴士底的時候,德·洛內禁止士兵們向逼近的市民開槍,並且向他們提出和談的要求。
  市民們亂哄哄的花了不少時間才選出了壹批代表,進入巴士底獄去和守軍談判。然而就在談判過程中,因為溝通不暢,再加上談判消耗了太多的時間,壹個新的謠言開始在市民中傳播。
  這個謠言宣稱,進入巴士底獄的代表們已經被“暴君的走狗”們用殘暴而不知憐憫的方式殺光了。這個謠言立刻就讓圍在外面的數萬“武裝暴民”憤怒不已。於是人群開始向著巴士底獄逼近,大家都叫喊著:
  “打下巴士底,殺光那些壞東西!”
  “殺光他們!殺光他們!”
  “沖上去!沖上去!”
  有人帶頭唱起了《奴隸戰歌》,剛開始是壹兩個人唱,接著更多的人唱了起來,這歌聲匯聚在壹起,形成了壹條奔騰的河流,向著巴士底獄沖了過去。數以萬計的民兵,手裏拿著步槍,壹邊高唱著“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壹邊向著巴士底獄逼近。壹些動作快的民兵,甚至已經越過了已經幹涸了的壕溝,爬到了吊橋邊,掄起斧頭,試圖砍斷掛著吊橋的鐵鏈。
  壹個瑞士衛兵在慌亂之下,朝著那個高舉著斧頭的民兵開了壹槍。於是壹切的和平談判就都不存在了,民兵們立刻開槍還擊,大家便劈劈啪啪地打成壹團。
  不過戰鬥的情況對民兵們卻不太有利,巴士底獄的前身畢竟是壹座堡壘,哪怕它只是壹座十四世紀的堡壘,但依舊能給防禦者帶來更多的優勢。在步槍的對射中,得到堡壘掩護,居高臨下的守衛們,輕輕松松地就打倒了不少的民兵,而那些缺乏訓練的民兵,雖然人數眾多,但他們連有效的瞄準都不會,很多人甚至在此之前從來沒碰過槍支,連瞄準都不會(不過話說回來,滑膛槍能不能命中,很多時候並不完全看瞄準。),他們開槍之後,能不能命中目標,基本上要靠信仰。所以他們亂哄哄的開槍,劈劈啪啪的槍聲響成了壹片,雖然看起來很熱鬧,但是結果嘛,基本上沒能命中任何目標。(在原本的歷史上,直到巴士底獄投降,守軍中也只有壹人輕傷。)但是防禦壹方的火力卻有效得多,很快就打倒了數十名民兵,其余的民兵也都被壓制住了,如果不是因為巴士底獄附近有很多的建築能夠給他們提供掩護,他們遭受的損失肯定還會更大。
  此後的壹段時間裏,交戰進入到了焦灼狀態。德·洛內指揮官不止壹次的掛出旗幟,希望能和外面的圍攻者停戰談判,但是他的這壹表示卻被外面的圍攻者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們認為,德·洛內的做法,只是在欺騙大家,在他手下的人向著人民開槍之後,他就已經沒有投降的資格了!
  但是不接受談判是壹碼事,能不能打進去又是壹碼事,民兵們用了各種手段,包括壹些異想天開的手段。比如有人提出,可以用燃燒的油氈布來引起火災,甚至是燒毀守軍的大炮。然而,等把油氈布點燃了,他們才發現,他們沒辦法讓這著了火的油氈布越過三十米高的城墻。
  當然也有人想到了大炮,民兵們手中的確是有大炮。但是他們缺乏炮手,所以在安全距離上的幾次炮擊都非常不成功。雖然在理論上,巴士底獄是壹個龐大的目標,對著它開火,要打歪並不容易,但是這些從沒有使用過大炮的民兵炮手們,還是成功的讓他們的炮彈避開了眼前的那個巨大的目標。他們開了好幾炮,但是就連壹炮都能有能命中巴士底獄的城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