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公主

湛陽

歷史軍事

黃昏的光芒壹點都不比正午薄弱多少,雖然並不刺眼,但也能在大地上鋪上壹層蟬翼般的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十壹章 封號還是道號

盛唐大公主 by 湛陽

2024-2-5 22:57

  李月辰知道坐在龍椅上的李治為什麽會如此生氣。
  從他登基開始,他的心中壹直就有壹個目標,那就是超越自己的父親——太宗李世民!
  他從小在這位偉大君王的羽翼下生長,他想要超越他,取得比他更大的成就!
  李世民滅了東突厥,擴大的唐朝版圖。
  而他滅了西突厥,那塊地方的邊境,在壹千多年之後,有另壹個名字——烏茲別克。
  李世民沒有打下高句麗,所以他當初死活要打。
  甚至不顧眾人勸阻決定了禦駕親征,如果不是身體原因不允許,他恐怕真的會披甲上陣親自走上戰場。
  可就算他躺在床上養病,無法親臨戰場,這裏如今也依然被納入了唐朝版圖。
  他不能允許失敗,只因他要超越自己的父親,太宗李世民!
  在這樣的執念下,這些年唐朝的戰爭壹直無往不利,戰無不勝。
  而今天,他的軍隊竟然失敗了!
  他猛地站起身,擡手舉起手裏的保健球就要重重摔下。
  然而卻無意間的壹撇,看到了側面通道裏,屏風後面的女兒。
  她正在壹臉擔心的盯著自己,壹雙大眼睛裏面透露著擔憂!
  李治心中壹軟,長長的深呼吸了壹口,然後重新坐在了龍椅上。
  “此等情況,眾位愛卿有何看法?”
  朝堂裏面壹片安靜,落針可聞。竟然無壹人應答。
  李治閉上眼睛,抽了抽鼻子,隨後繼續問道:“若朕再出兵援助,眾卿認為如何?”
  可以想象他現在是真的生氣,連稱呼都從“眾愛卿”變成了“眾卿”。
  左相姜恪左右看了看沒人說話,自己往外走了兩步,擡起手中笏板行禮道:“陛下,臣認為不妥!”
  “為何?”李治皺著眉頭問道。
  姜恪沈聲回答:“現如今此戰敗局已定,再出兵已然來不及,此時若強行出兵追擊,吐蕃軍回防,我軍將士難以適應吐蕃氣候,恐怕會有同樣結果……”
  聽著他的講述,李治沒有說話,而是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陷入思考之中。
  側面通道裏的李月辰雙臂交叉在胸前,暗自點頭。
  大唐的士兵服役是府兵制度,簡單地說,就是只要妳生在這個國家,就有當兵的義務。
  但府兵制也有缺點,他們並非全職軍人,平時也要種地幹農活的。
  只有在農閑的時候才會訓練,這樣壹來,就等於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所以他們沒辦法深入吐蕃作戰,想要解決這個辦法,就必須有職業軍人長期駐紮在那裏,讓身體適應那裏的環境才行。
  而且吐蕃的戰鬥力也著實不算太弱。
  值得壹提的是,現在的吐蕃仍然是類似奴隸制的社會,戰爭的時候,會驅趕大量奴隸在前面開路。
  而奴隸的後面,則是身披重甲的吐蕃武士,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精銳作戰部隊。
  而自從松贊幹布以來,吐蕃國力日漸強盛,再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了牢牢紮在大唐身上的壹根刺。
  更別說薛仁貴這次的敵人也確實不好對付。
  噶爾·欽陵,吐蕃宰相,因吐蕃語稱宰相為“大論”,故稱“論欽陵。”
  此人在吐蕃頗有才名,絕非泛泛之輩。
  姜恪說的很對,現在這種情況,再出兵也是白搭了,估計再過幾天薛仁貴等人被俘的消息就會傳來了。
  雖然心有不甘,但不得不承認,這壹仗,大唐輸的很徹底。
  不過現在李月辰擔心的反而是另外的問題,壹來是安西壹旦被攻陷,恐怕大量百姓會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二來,吐蕃現在士氣正盛,會不會趁著這個機會入侵大唐?
  李月辰自認還是比較擅長做邏輯分析的,如果自己是論欽陵,會不會趁著士氣入侵大唐呢?
  仔細想想,她輕輕搖了搖頭。
  戰爭必須要考慮收益和目的,這仗打贏了薛仁貴,雖然士氣大盛,但大唐不是軟柿子。
  若是這個時候入侵大唐,引起全面反攻,絕對撈不到什麽好處,反而會白白損失不少將士。
  當然,或許他也會認為己方這麽想,反而趁勢進攻。
  但總體來說,現在他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消化已經被切下來的安西區域,入侵大唐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朝堂上,姜恪繼續道:“陛下,依臣之見,當務之急乃是集結兵力於邊境,以防吐蕃入侵!”
  李治點了點頭,擡起眼睛在朝堂上掃了壹圈,沈聲道:“姜公所言,眾卿可有異議?”
  朝堂之上仍然壹片安靜,沒有任何人說話。
  嘆了口氣之後,李治站起身壹副不耐煩的樣子擺擺手:“退朝吧!”
  說完,也不等張成鑫喊完,直接向側面通道走過來。
  張成鑫喊出退朝之後,才快步小跑過來。
  這個時候,李治已經蹲下身將李月辰抱起來了,他勉強笑了壹下:“哎喲,辰兒又重了不少,快抱不動了!”
  李月辰咧嘴壹笑:“無礙,將來阿爺抱不動我,我來抱阿爺!”
  “那朕可就等著啦,哈哈哈……”李治笑了起來。
  現在唯壹能讓他心情好點的,恐怕也就只有這個女兒了。
  “阿爺莫要為朝堂之事煩惱,辰兒不想阿爺不開心。”李月辰勸誡道。
  後面跟過來的武則天欣慰的笑了笑,給了她壹個鼓勵的眼神。
  李治臉上帶著壹抹苦笑:“道理朕知曉,可做到自是難啊……”
  “《易》中有雲: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壹。辰兒相信,再難的局面,總有解決之法!”李月辰回答道。
  聽到她的勸告,李治笑著回頭跟武則天對視壹眼:“看來辰兒倒是學了不少啊!”
  “辰兒向來不用我等操心。”武則天臉上也帶著自豪感。
  這句話不光是來到這個時代才看到的,從前,李月辰也是這麽做的。
  作為極限運動員,她踏著板子駕過幾十米高的巨浪;騎著摩托跑過不足壹人寬的險峰;穿著翼裝飛過近萬米高的天空;踩著雪板滑過幾近垂直的雪山……
  她深信人類是沒有極限的,只要認真思考,就絕對不存在所謂的必死之局。
  現在,她想要通過自己的嘴巴,將這種想法傳達給李治。
  但是他能接收多少,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
  ……
  陪著李治回到了延英殿,待了時間不長,他就說有些困乏了。
  李月辰也沒有繼續待下去,行禮之後就準備離開。
  武則天突然出聲道:“辰兒,妳既言《易》中語,可是對道門有興趣?”
  李月辰楞了壹下:“不知阿娘何意?”
  旁邊的李治也壹臉疑惑地看著她。
  武則天苦笑壹聲:“我自為皇後以來,甚少陪伴母親,如今甚至繁忙國事無暇守孝。辰兒是否願意代我守孝,為外祖母祈福?”
  “可是做道士?”李月辰問道。
  其實對她來說當道士也無所謂,這個時代,皇室子弟加入宗教,並不壹定就要恪守戒律,說到底只是個名義而已。
  說起來三哥李顯出生剛滿月的時候李治夫妻倆就讓玄奘收他為徒了。
  還有個極其中二的法號——佛光王!
  也多虧現在她寫西遊記的事情幾個哥哥都不知道,不然李顯恐怕會怪她編排他師父了。
  “嗯。”武則天點點頭,“我打算讓李淳風收妳為徒,妳可願意?”
  哈?李淳風還活著?
  李月辰心中驚訝,雖然對歷史不太清楚,不過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兩人在後世的傳說可是很多的。
  她以前就聽說過,袁天罡是生活在太宗朝的人,現在已經仙逝。
  原本以為這倆應該是同時代的人,結果沒想到李淳風居然是這個時代的人?
  李月辰擡手行禮:“外祖母壹直以來對孩兒疼愛有加,此舉不僅能代替母親,也算孩兒的壹份心意,孩兒願意!”
  武則天點點頭:“那便好!”
  隨後就派人去將李淳風找來。李月辰也趁著個機會問了壹下李淳風的大概事情。
  原來現在李淳風被封昌樂縣男,雖不在朝廷任職,但基本每天都在國子監裏面待著,好像剛完成沒幾年的麟德歷就是他的作品。
  李治現在也不急著去睡覺了,躺在搖椅上煮著茶陪著壹起等。
  大概壹刻鐘左右,李淳風就跟著張成鑫來到了延英殿。
  “貧道見過陛下,娘娘!”
  趁著他行禮,李月辰擡起頭悄悄打量這位留下諸多傳說的名人。
  他外表看起來大約五六十歲,頭發和胡須已經白了大半。
  不過整個人看起來氣色紅潤,精神頭很好的樣子。
  尤其是壹雙眼睛,炯炯有神,非常明亮。
  看到李月辰在打量他,微微壹笑,行禮道:“見過公主殿下!”
  “道長請免禮!”李月辰笑著擡擡手。
  武則天隨後向他說明了叫他過來的緣由,李淳風聽後點點頭:“既然娘娘與公主皆有此意,貧道定然從命!”
  看到母親向自己點點頭,李月辰便起身行禮:“李月辰見過師父!”
  “哎喲,公主不可。”李淳風連忙阻止。
  “既是師父,禮則應當!”武則天點點頭,“道長也不用推辭。”
  李淳風笑著點點頭:“貧道領命,只是,公主既入道門,還請陛下與娘娘,賜壹道號。”
  “道號……”躺在搖椅上的李治轉了轉手裏的保健球,看著天花板道:“辰兒曾言,望我大唐繁榮昌盛,國祚永恒。既心中期許太平盛世,不如就以‘太平’為號如何?”
  臥槽!
  旁邊的李月辰聽到這話心中大驚。
  什麽玩意兒?雖然早就想到了我就是太平公主,但是這太平難道不是封號嗎?怎麽是個道號?
  旁邊的武則天倒是壹臉贊同的點了點頭:“陛下所言極是,辰兒希望大唐太平,本宮與陛下也希望她同樣太平,便就此定下吧。”
  沒有人詢問李月辰本人的意見,這太平的道號就這麽定了。
  李月辰其實對此也沒什麽意見,壹個道號而已,叫什麽隨便吧。
  只要不是什麽類似“帝國的絕兇虎”這類中二名稱的話,叫什麽其實都無所謂。
  這可不是杞人憂天,李治和武則天這倆老年中二病,說不定真能幹出這種事兒來。
  這件事情說白了也就走壹個過場,她也用不著去道觀裏面。
  大明宮裏面就有三清殿,供奉著道家老君,以後每逢朔望之日去裏面上個香,念念道經就好了。
  不過為了儀式感,李治還是當即下令讓尚衣局給她制作了道袍。
  李月辰不清楚原本歷史上的太平公主是怎麽樣的,但至少現在,她已經名義上成了壹名道士!
  而且還是李淳風的徒弟!
  ……
  十天後,消息傳來,薛仁貴為了不讓手下將士白白送命,與吐蕃議和,準備回朝。
  李治命令新任禦史大夫樂彥瑋帶人去接應,然後直接將薛仁貴,阿史那道真以及郭待封押送回來。
  為安西百姓感到擔心的李月辰又跑去旁聽了。
  這次的戰爭很慘,出去的時候有十萬大軍,如今回來的,卻已不足壹萬。
  而且大多數都已經身受重傷,甚至可能落下終身殘疾。
  這場戰鬥,實在太慘了。
  站在屏風後面的李月辰想要做點什麽,可是擡起自己壹雙白嫩的小手看了看,最終只能無奈的放下。
  或許是不願意讓女兒看到自己大發脾氣,李治並沒有在朝堂上大吼大叫。
  只是咬著牙,裝作壹臉平靜的宣布將薛仁貴三人全部廢為庶人。
  這樣的處罰不可謂不重,但是聽到他們的匯報,李月辰也忍不住在心中思考。
  這次戰鬥,不僅僅是郭待封的問題,而是從決策開始就全部失算了。
  但李月辰覺得,事情不應該這麽處理。
  薛仁貴為國家立下過汗馬功勞,此前壹直保持著不敗神話。
  若是以為壹次戰爭失敗就要面臨這種處罰,實在有些太過分了。
  不過她同樣知道現在李治正在氣頭上,所以也不敢瞎說什麽。
  還是那句話,這個時代,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只能是等李治消消氣之後才說這些事情了,否則的話別說求情,恐怕就連自己這個受寵愛的女兒也會連帶壹起教訓。
  但是今天這個事情,讓李月辰覺得,或許,自己應該做些什麽了。
  等自己長大了,或許可以做點什麽於國於民都有利的事情,讓這大唐盛世,多延續壹些時日。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